• 最新
  • 婚姻的三道“坎”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实际经历看,婚姻在三个时期最容易遇到“坎”,包括:结婚前后、第一个孩子出生前后、更年期。这三个阶段咨询的夫妻也最多。这三个“坎”都面临亲密关系的调整和再适应,1.结婚是从父母的“原生家庭”过渡到二人世界的小家;2.第一个孩子出生,一方面多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另一方面夫妻之间的独处会大大减少,宝宝分担了另一半的“爱”;3.更年期大多数家庭孩子已成年,以走向社会,逐步脱离父母,夫妻间又面临重新适应“二人世界”的问题。        1.结婚前后        我遇到过很多刚刚结婚的年轻人,二人世界的幸福还没体验到,就已被家庭生活的琐碎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所困,甚至解决不好走向离婚的大有人在。恋爱时花前月下,耳鬓厮磨仍历历在目,谈婚论嫁时,面临房产、聘礼、陪嫁、婚礼等等问题,加载了这些的初婚夫妻有些疲惫和困惑,婚后又要多了一双“爸妈”和他们的家族,不是简单的称呼改变就可以融洽,总觉得改口的“爸妈”把自己当外人,还要适应他们的

    2016-12-17 点赞
  • 躁动的不只是青春——关注孩子青春期心理健康

           经常面对带着豆蔻年华孩子来看心理、精神疾病的父母,一张张焦虑、迷茫、无助的面孔等待医生来宣判孩子的命运。医者仁心,医生为人父母,最能理解这些家长的痛苦。这些大多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心头肉,一直很乖很健康,最近突然变得让父母看不懂了,有的抑郁,有的焦虑,有的强迫,甚至出现了异常思维和幻觉妄想。若是焦虑、抑郁等情感性问题,家长大都还能接受,因为以目前医学水平大都可防可治,对孩子的发展和人生的影响有限。但若是严重的精神问题和障碍,就如晴天霹雳,目前尚无根治伴发,需要长期服药,且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这些病例对医生也是很大的遗憾,仔细询问和回顾病史,很多孩子发病有2-3年的前驱期,家长一直没有重视,以为是青春期的问题,没有太大关系,孩子的问题逐渐增大,突然出现伤人、毁物、出走、自伤及自杀,才来就诊,甚至出现了认知和行为的衰退症状,错过了早期治疗和干预的时机,这对目前精神医学是个难题。        了解精神心

    2016-12-17 点赞 1
  • 强迫的心结——越控制 越强迫

           提到强迫,我们往往首先想到“洁癖”——怕脏,反复洗手、洗衣物这类行为。强迫性洗涤只是常见的强迫症状之一,其实强迫是普通大众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思维和反应,有强迫症状不代表就是强迫症,这需要达到一定的时间标准和严重程度。可以这么绝对的认为,但凡在事业中小有成就的人,个性当中都有倔强、追求完美,强迫的成分,试想哪位成功人士没有“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心路历程。不要害怕和鄙视强迫,有强迫才说明你是个进取心强,有追求的人。        强迫从症状上可分为两类: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强迫思维更多见和普遍,但是易被忽略。包括强迫观念,比如强迫性的穷思竭虑,很多人学习、工作压力大时,脑海里就会像放电影一样,重复着某件或某类事情,明明很累却控制不住的会想,影响休息和睡眠;强迫情绪,比如有人曾经担心自己会做出格的事,看到老师、警察等权威人士就有攻击和谩骂对方的想法,明知不该却还会出现这些想法。还有强迫冲动,比如有人不能看到刀子或者利器,看到了就有自杀自伤或伤人的冲动,会躲着摆放刀具的地方走。 &nb

    2014-11-03 点赞
  • “心理科药物会让我成瘾么”?

           “你们开的药我一停就会症状复发,所以不能长吃,会成瘾”,很多心理科病人会问这个问题,并对精神心理科的药物有很大的排斥。而我在每个病人的出院小结上都会郑重其事、反复再三的强调“遵嘱服药,勿擅自停药、减药、换药,不适随诊”,但是多数人来复诊都是因为停药或减药导致的症状复发,见面就先抛给医生开篇那句话。想想这些年媒体的不断报道“心理健康、抑郁症、焦虑症”,社会大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较前也大有改进。但是对药物治疗很多人还是望而却步,总是担心“药物成瘾,吃了戒不掉”之类的问题。网络信息很庞杂,一些论坛、贴吧里的经验交流更加剧了大家的恐惧感。而我常常自嘲着解释:我当医生是明目张胆的治病开药,不是贩毒啊,你若成瘾,我何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        首先谈谈什么是“成瘾”,来源于“药物依赖(药物成瘾)”, 它表现出一种强迫性连续定期使用此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我们最熟悉的成瘾性药物即是毒品和麻醉品,确实在数十年前药物匮乏的年代,药物

    2014-11-03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王攀
简介:擅长: 各种精神疾病的临床评估、治疗及各种心理问题的测评、干预、咨询
内容数 4
|
粉丝数 38
去提问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