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吗?
现在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幸运的其治疗手段也逐渐丰富,目前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尤其是基因检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但是却又不清楚其意义到底是什么,那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患者需要做基因检测吗?下面简要说说:结直肠癌患者做基因检测的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1.用药指导;2.预后评估;3.遗传筛查。具体一点儿:(1)用药疗效预测和用药指导:基因检测可以指导结直肠癌患者靶向、免疫、化疗等相关信息,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2)评估遗传风险:《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约1/3的结直肠癌患者具有遗传背景。基因检测可以筛查遗传患病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醒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提早预防肿瘤的发生。(3)预后和复发风险评估: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ctDNA进行动态监测,可以预测肠癌术后复发,反映肠癌辅助化疗进展等。
大便“前面很硬后面却很软”常见于哪些疾病情况?
大便“前头硬,后边软”,多与这3种疾病有关:1.胃肠道功能紊乱大便出现前头干硬,后边软粘,可能是肠道功能较差或者肠道内环境紊乱的表现。如肠易激综合征等,这类疾病会导致肠道蠕动动力紊乱,使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不规律,可引起功能性便秘,导致大便硬结、排便次数减少,还可引发大便前干硬后软的现象。2.肠道炎症如果大便先硬后软的现象持续了一段时间,要警惕肠道炎症或占位性病变,如肠道黏膜炎、节段性回肠炎、结肠炎等炎症可影响肠道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大便性状发生改变。3.肠道息肉肠道息肉会造成大便形状改变,当息肉过大或数量过多时,可能会改变肠道内的环境,影响大便的形状和质地,尤其是在结肠和直肠的息肉。肠息肉会阻碍大便在肠道内的蠕动,让大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过长,进而导致大便出现前干硬后软的现象。
大便“前面很硬后面却很软”是个什么情况?
临床上很多人在看病时都跟医生说自己排便时发现大便的前面很硬,是干燥的表现,而到后面却变软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种情况确实挺常见的,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问题,那究竟有哪些问题能够出现这样的排便现象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水分摄入不足当人体水分摄入不足时,可导致肠道内肠液分泌不足,在形成粪便过程中,过多的水分吸收回肠腔后就会使大便干燥,出现大便前头干硬,后边软粘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与饮水不足、环境干燥或排汗过多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多饮用温水,或适度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促进胃肠蠕动。2.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果饮食中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可能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就容易出现大便前头干硬,后边软粘的现象。3.排便习惯不良有些人如果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或者排便时注意力不集中,也可能会导致排便不净或排便时间过长。这种情况下,都可能使大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从而发生水分被过度吸收的情况,出现大便先硬后软的现象。4.体内湿气太重有部分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与体内湿气太重有关,湿气太重会导致肠胃中津液减少,所以前面的大便就会变得干燥、很硬。另外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结直肠癌家族史结直肠癌家族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对63项研究共有928万人的分析发现,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人群是普通人群的1.76倍。比如家族 息肉病或溃疡结肠炎,Lynch综合征。 2、肥胖:肥胖和拥有“啤酒肚”、“游泳圈”的人群更容易患有结直肠癌研究表明体质指数每增加5k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并且结肠癌较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升高更多;而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 3、炎症性肠病癌症往往是慢性炎症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溃疡型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有关。相关研究表明: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倍。目前还有研究表明溃疡型结肠炎患者的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 4、酗酒研究表明,少量饮酒(小于28g/天)不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大量饮酒(大于36g/天)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5%。另一项研究表明,日饮酒量每增加1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增加7%。因此,大量饮酒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 5、吸烟指南指出,长期大量吸烟患者更容易患结直肠癌。有关研究表明:吸烟对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呈剂量反应关系,即吸烟量每增
什么是便秘?
一、什么是便秘?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或感觉排便不完全。具体来说,便秘的定义和标准可能因人而异,但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1.排便频率减少:通常指每周排便少于三次。正常的排便频率因人而异,有的人每天一次或多次,而有的人每隔几天排便一次。 2.粪便干硬:粪便过于干燥和坚硬,难以排出,通常需要费力排便。 3.排便困难:即便有便意,但排便时感觉困难,甚至感到疼痛。 4.排便不完全感:排便后仍感觉有未排尽的粪便。 5.腹胀或不适:长期便秘可能伴随腹胀、腹痛或不适感。 便秘可以是急性的(短期的)或慢性的(长期的)。急性便秘可能是由于突然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变化或其他急性健康问题引起的,而慢性便秘则可能与长期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或慢性健康问题有关。 了解便秘的原因对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处理便秘通常包括饮食调整(如增加纤维和水分摄入)、生活方式改变(如增加运动)以及在必要时使用泻药或其他医疗干预。 二、便秘是如何形成的? 便秘的形成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包括: 1.饮食因素:  
经常拉肚子的人需要做肠镜检查吗?
腹泻,也叫拉肚子,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但是大多数人都是偶尔的情况,或者短时间内有限的几次罢了,但是有一种情况还是需要注意的,就是长时间拉肚子,经常拉肚子也称为慢性腹泻,病因有可能是肠道病变,也可能是肠道外病变导致。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怀疑或不能排除肠道病变,一定首选结肠镜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出现腹泻、同时伴有脓血便,腹痛,或伴有贫血、消瘦等,这种情况需排查有无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肿瘤等肠道病变,需行结肠镜检查进行诊断。 2.如果是中青年人,反复发作腹泻,排便前伴有腹痛不适,排便后缓解,无纳差、消瘦、贫血等,反复大便常规及隐血化验均为阴性,并且无结直肠肿瘤家族史,这种情况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大,一般建议可以考虑行结肠镜检查,但如果年龄超过45岁,还是强烈建议结肠镜检查,筛查有无结直肠息肉等癌前病变。 3.如果患者有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经常拉肚子考虑与原发病有关,首先建议治疗原发病,注意复查大便常规及潜血,若有异常,可考虑行结肠镜检查。 总之,结肠镜检查是肠道器质性病变的重要检查 手段,但经常拉肚子的病因不一定全是结直肠器 质性
版权所有:杭州微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卫(03)网审[2014]015号 (浙)-经营性-201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