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立冬~秋季向冬季的过渡

    水始冰,地渐冻,日照短,寒风劲,立冬至 今年的11月8日,就是冬季第一个也是全年第十九个节气,正如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指出此时节万物趋于休止,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养精蓄锐,为明年春季勃发“蓄能积势”。 防治阴寒伤阳 一过“立冬”,世间万物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寒邪极易伤及人体,一旦风寒束表、寒邪犯肺则出现流感、新冠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冬季常发疾患,请随时注意添加衣物,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如素体虚弱、络脉空虚,此时一旦寒凝血脉,冷空气刺激造成血管收缩,脑卒中、心绞痛、心梗、胃肠痉挛等疾患也逐渐抬头,防寒保暖、平肝潜阳、控制血压、适当降脂活血、防治心肌缺氧成为重中之重,同时适时进补外,还要增加睡眠时间,以利封藏而养阳气。 睡前按摩足浴 立冬后民间素有“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的说法。从中医的观点来看,人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条经脉之根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脚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它们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占全身穴位的10%。

    2023-11-09 点赞
  •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

    2023-09-11 点赞
  • 秋冻应有度,养阴勿太过

              2023年9月8日即将迎来白露-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何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也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也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 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结合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不能盲从时尚的衣着。 刘

    2023-09-11 点赞
  • 三九补一冬与祛风防寒

    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今年恰逢腊月二十九。虽然往年“三九严寒”中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等少数地方,全年的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一般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干冷时段,又因为大寒与兔年春节后的立春节气前后相交接,按理说在饮食上我们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后我们应该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天万物的升发,各地的饮食习俗也各不相同。 习俗与饮食 譬如: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上海地区有用糯米、大米、红豆、莲子、枸杞、大枣、桂圆做成八宝饭,尤其是选取血糯米做成的八宝饭更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但必须是脾胃运化、传导功能较佳者才适合,因为冬春季节最是各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疾患好发时段,对于平素有胃脘部胀满、泛酸、嗳气者需警惕少食油炸、糯米及血糯米制品,春节伊始也不宜多食汤圆、饺子、面食、地瓜等容易胀气、产气食物;即使是没有明显胃胀、泛酸但脾胃虚弱者自制八宝饭、烧麦制品也可精简食材,尽可能选取莲子、山

    2023-09-11 点赞
  • 三九补一冬与祛风防寒

    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今年恰逢腊月二十九。虽然往年“三九严寒”中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沿海等少数地方,全年的最低气温仍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一般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干冷时段,又因为大寒与兔年春节后的立春节气前后相交接,按理说在饮食上我们也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后我们应该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天万物的升发,各地的饮食习俗也各不相同。 习俗与饮食 譬如: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上海地区有用糯米、大米、红豆、莲子、枸杞、大枣、桂圆做成八宝饭,尤其是选取血糯米做成的八宝饭更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但必须是脾胃运化、传导功能较佳者才适合,因为冬春季节最是各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疾患好发时段,对于平素有胃脘部胀满、泛酸、嗳气者需警惕少食油炸、糯米及血糯米制品,春节伊始也不宜多食汤圆、饺子、面食、地瓜等容易胀气、产气食物;即使是没有明显胃胀、泛酸但脾胃虚弱者自制八宝饭、烧麦制品也可精简食材,尽可能选取莲子、山

    2023-01-20 点赞
  • 金秋寒露,进补前奏

             时光如梭,转眼2022已到金秋十月,马上要迎来第十七个节气—寒露,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昼日渐短,黑夜渐长,日照减少,寒气渐生,昼夜温差大是其最大的特点。          寒露时节,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此时的天气明显寒冷了,很可能成为冻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寒露节气之后,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万物随着寒气增长,逐渐衰落,大自然也在此时菊花遍地盛开,鸿雁大举南迁。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应该如何养护自己呢? 1、寒露脚不露         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专业的泡脚薰洗不失为一个较理想的理疗方法,能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         小腿以下除了“太溪”、“太白”、“太冲”这三位来自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

    2022-10-08 点赞
  • 秋季肃杀、防燥防寒

    秋分(autumnalequinox),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 秋分过后,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我们所处的南半球则正好相反,记得《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也就是说在秋高气爽、肃杀燥邪来临之时,我们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才能达到“阴平阳秘”的最佳境界。 一、防燥和吐纳 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燥邪最为猖獗,如果说秋分之前还有暑热的余气,称之为温燥;秋分之后,如秋风阵阵、秋雨绵绵、寒意渐重,则称之为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也和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还需要我们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如练吐纳功、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 秋属肺金,适当的酸味可以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火锅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应多喝水(每天2000毫升以上为宜),一则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二则有助于排毒养颜。 吃点清润的食物,如果您有便秘困扰的,可以选择如芝麻、核桃

    2022-09-25 点赞
  • 金秋劲吹“轩岚诺” ,白露巧遇中秋月

    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要考虑并

    2023-10-26 点赞
  • 金秋劲吹“轩岚诺” ,白露巧遇中秋月

    近日台风“轩岚诺”登陆浙江、东海沿海,辐射上海滩。风邪是外感邪气,属于致病的先导,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湿、风热等。风邪犯人,为病范围广泛,病种繁多,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加之9月7日白露是中国第15个传统节气,理论上时至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它是秋季中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节点,所以御寒防风尤其重要。 临床上经常见到夏秋交界过早游泳、淋雨后风邪夹杂寒、湿之邪侵入人体而犯病的;有长期以骑车作为代步工具的(尤其以车速较快为特点的摩托车、电瓶车居多),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人群; 有忙于劳作,风吹雨淋或乐于早晚露天锻炼但饮水不足者;也有不顾风大低温或贪凉,衣着单薄或偏好衣服短小时尚、露胸、露肩、露脐、露关节者。 临床中多表现为咳嗽、痰多、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咽干、关节酸痛、舌苔厚腻或白腻等症状。当然及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调整生活节奏,防风御寒,坚持中医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恢复。 或许有人会质疑我们中医提倡“春捂秋冻”养生,中秋白露前后气温逐渐下降,中午热早晚温差大,此时不宜再进行秋冻,必须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加衣物。所以科学的“春捂秋冻”

    2023-10-26 点赞
  • 处暑将至,警惕温差

    处暑,公历8月23日是今年的第十四个节气。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期至此而止矣”,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太阳开始偏南了,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这时三伏已近尾声,往往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而且不时有秋雨降临。这也符合上海中心气象台报告:8月22日后一周天气云系增多,阵雨相伴,有望气温下降。 一、切勿贪凉 处暑又是气温变化较大的一个节气。副热带高压的南移,处暑前后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要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炎热天气,这也就是俗称的“秋老虎”了。因为处暑后十八日就要过了白露了。所以在江南一带,也有“处暑十八盆”的俗谚。也就是说处暑之后,每天都还要洗一个澡才行。所以古人说:“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还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的说法,大家切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要适时地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对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 二、慎用空调 虽大家在“苦夏”之际有赖空调“续命”,但是毕竟处暑后已经进入秋季,应该多开窗,少开空调,一是保持空气流通,二是肃秋之气可以屋内的荡涤暑热、湿浊之邪。建议白天通风为主,空调

    2023-10-27 点赞
  • 立秋四“宜”

             今年公历8月7日我们将进入立秋节气。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气候,国内大部分地区尤其南方地区气候仍非常炎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元稹(唐)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鹊桥,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在这个时节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起居宜添衣加被 立秋之后气温就会逐渐出现变化,比如天气的由热转凉、早晚的温差也逐渐增大,所以大家在起居上就要注意添衣加被,以免导致生病。 尽量少用空调,严防“空调病”,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白天适时除湿,夜里最好不开,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早晚清凉时分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慎起居,秋天是养“收”的时分,因人体 阴血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期间,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 二、气候宜防秋老虎 许多人认为,立秋之后就会秋高

    2023-10-27 点赞
  • 立秋四“宜”

             今年公历8月7日我们将进入立秋节气。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气候,国内大部分地区尤其南方地区气候仍非常炎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元稹(唐)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鹊桥,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在这个时节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起居宜添衣加被 立秋之后气温就会逐渐出现变化,比如天气的由热转凉、早晚的温差也逐渐增大,所以大家在起居上就要注意添衣加被,以免导致生病。 尽量少用空调,严防“空调病”,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白天适时除湿,夜里最好不开,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早晚清凉时分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慎起居,秋天是养“收”的时分,因人体 阴血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期间,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 二、气候宜防秋老虎 许多人认为,立秋之后就会秋高

    2023-10-27 点赞
  • 立秋四“宜”

             今年公历8月7日我们将进入立秋节气。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气候,国内大部分地区尤其南方地区气候仍非常炎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元稹(唐)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鹊桥,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在这个时节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一、起居宜添衣加被 立秋之后气温就会逐渐出现变化,比如天气的由热转凉、早晚的温差也逐渐增大,所以大家在起居上就要注意添衣加被,以免导致生病。 尽量少用空调,严防“空调病”,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白天适时除湿,夜里最好不开,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早晚清凉时分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慎起居,秋天是养“收”的时分,因人体 阴血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期间,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 二、气候宜防秋老虎 许多人认为,立秋之后就会秋高

    2023-10-27 点赞
  • 风雨交加,中伏预警

    2022年7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大暑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可能、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大暑节气也是华南地区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那么在大暑时节,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即事 【宋】宋祁 中伏翻无暑, 斜阳未即曛。 暂光风处叶, 馀墨雨残云。 一、饮食调护 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大暑期间,肠胃的消化功能较为薄弱,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多吃肥腻、辛辣、煎炸食物。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果蔬外,还可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等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如您的脾胃功能强健,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

    2022-07-22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刘晏
简介:三十年来致力于脾胃病、节气养生、消化内镜知识普及大众
内容数 14
|
粉丝数 2.9k
去提问
去挂号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