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一病多问 (1)
  • 生物节律分类

    按照节律震荡的周期不同,生物节律可以分为三大类型:昼夜节律,指周期在24小时左右的节律;亚日节律,指周期长于24小时的节律;超日节律,指周期短于24小时的节律

    2022-08-31 点赞
  • 人体生物节律

    生物节律是指生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周而复始地发生变化的节律,可以是内源性的,由内部生物钟控制,也可以是外源性的,通过内部循环与外部刺激同步来控制。生物节律对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精神活动和情绪波动以及体温、脉搏等都有影响。

    2022-08-26 点赞
  • 帮助孩子更快适应新环境

    在门诊,我们经常会遇到因为升学、转学而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孩子,有的孩子甚至无法正常学习。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入学前,家长应帮助孩子更多地了解新学校的环境及学习状况,可能遇到的学习上和人际关系上的困难,让孩子提前有心理准备; 其次,入学后,家长多与老师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适应情况,指导孩子如何与新同学相处,使孩子集体归属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帮助孩子重建学习规范,应对突然增加的课程难度;关注孩子情绪,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水平,减轻孩子进入新环境的焦虑,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学习、新伙伴。

    2022-08-20 点赞
  • 焦虑是病吗?

    焦虑的功能:焦虑虽然是一种痛苦体验,但确实人类不可或缺的情绪,具有重要的适应功能。(1)信号功能:焦虑向个体发出危险信号,提醒人们警觉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危险,人们就能采取有效措施对付危险,或者逃避、或者设法消除。(2)动员机体处于战斗准备状态,警觉性增高,代谢升高,为应对危险作准备,适度的焦虑是必要的;(3)参加学习和经验积累的过程:,焦虑帮助人们提高预见危险的能力,帮助人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习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和策略。 只有无明显诱因的过度担心才是病理性焦虑。

    2022-08-16 点赞
  • 焦虑和恐惧的区别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焦虑和恐惧情绪相近,二者的区别在于焦虑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是对未来的一种过分担心;恐惧是面临已经出现的危险时发生的。

    2022-08-13 点赞
  • 如何缓解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压力

    青少年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走出家庭,多交朋友,但是又缺乏经验和信心,害怕受挫,对他人的评价和看法非常敏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自尊心又极强的青少年,很容易在这一时期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老师或心理工作者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青少年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认知和态度,引导青少年客观分析自己的现状,学会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有缺点,认识到不完美是人的特性,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培养其应对困难、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2022-08-12 点赞
  • 如何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青少年时期,身心的发展都处于一个极其重要和关键的时期,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不仅是青少年个体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而且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因此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会影响其一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塑造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呢? 1,加强沟通,有意识地培养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其日后独立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尊重生命的教育,使其懂得生命的意义,从而珍惜生命、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3,社会适应教育,教育青少年如何面对现实、适应社会、提高鉴别能力,避免误入歧途; 4,挫折与承受教育,教育青少年如何看待及应对挫折和失败,引导其如何树立成就感,乐观面对困难,培养积极思维。

    2022-08-09 点赞
  •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异常

    门诊经常遇到患者或家属询问,有没有仪器设备能测出一个人是否有精神疾病?答曰:目前还没有。判断某一种精神活动正常与否,一般从三个方面:(1)纵向比较,即与个体过去一贯的表现比较,精神活动是否有明显改变;(2)横向比较,与周围大多数人比较,是否有明显异常,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3)是否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

    2022-08-05 点赞
  • 不建议替精神病人咨询

    今天门诊又遇到父母来替孩子咨询的,感觉很为难,因为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精神症状是指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医生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异常,既需要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也需要详细地了解其内心体验,即需要了解其行为背后的想法。家属代患者咨询,仅仅能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外在表现,而且不像医生一样观察的那么专业,所以医生就无法准确判断患者的情况,也无法为患者家属提供合理的建议。所以建议到精神科或者心理科就诊,最好是本人过来,医生通过详细询问、仔细观察,才能给出专业的判断;有些症状不典型的,在门诊短时间就诊过程中,很难明确诊断,可能还需要住院观察。

    2022-08-03 点赞
  • 精神疾病的人并不傻

    在精神科,多数首次就诊的家属都不太能接受自己亲人有精神疾病的现实,总是反复对医生强调,他/她很清楚,比我还聪明。其实,精神疾病患者的智商都是不受影响的,只要及早、规范、系统的治疗,精神症状能够完全消失,不会对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治愈,疾病慢性化,极大可能出现精神衰退,智商和社会功能都会严重受损。所以对于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早发现、早治疗、全病程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2022-08-03 点赞
  • 精神疾病的人并不傻

    在精神科,多数首次就诊的家属都不太能接受自己亲人有精神疾病的现实,总是反复对医生强调,他/她很清楚,比我还聪明。其实,精神疾病患者的智商都是不受影响的,只要及早、规范、系统的治疗,精神症状能够完全消失,不会对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治愈,疾病慢性化,极大可能出现精神衰退,智商和社会功能都会严重受损。所以对于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早发现、早治疗、全病程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2022-08-03 点赞
  • 精神疾病的人并不傻

    在精神科,多数首次就诊的家属都不太能接受自己亲人有精神疾病的现实,总是反复对医生强调,他/她很清楚,比我还聪明。其实,精神疾病患者的智商都是不受影响的,只要及早、规范、系统的治疗,精神症状能够完全消失,不会对患者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治愈,疾病慢性化,极大可能出现精神衰退,智商和社会功能都会严重受损。所以对于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早发现、早治疗、全病程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2022-07-31 点赞
  • 药物效果不理想怎么办

    疗效不理想,如何继续治疗?如前所述,精神疾病的特殊性,会导致一部分患者出现疗效不佳的情况,加上精神疾病本身便会对人的心理与情绪有一定的负担,这就进一步放大了患者与家属的焦虑。正确的认知与可行的应对办法,是缓解焦虑与不安的利器。通常来说,对于药物治疗,患者与家属较多考虑的因素便是药物的副作用与疗效,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介绍患者家属治疗时该如何应对疗效不佳的情况。1.药物的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按常用剂量应用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这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导致的。任何一种药物都无法做到无任何副作用,任何一种副作用再低的药物,也可能会引起部分人群出现副作用。抗精神疾病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为嗜睡、头痛、头晕等,这些反应通常会在服药初期即出现,但会随着继续服药而逐渐消退甚至消失,这是因为人体会因持续服药而逐渐耐受适应。因此,如果服药初期有些不适,是正常的。而且,随着科学水平的进步,如今市场上用于精神疾病治疗的新药,大多副作用都比较轻微,是在人可以耐受的范围之内的。所以,不要因为服药时出现副作用就自行减药停药,坚持下去,这些令人不适的反应是能够逐渐减轻消失的。如果一直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2021-08-25 点赞
  • 精神疾病的特殊性

    精神疾病并不是一种无法治疗的绝症,而是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住病情、且控制效果还不错的一类疾病。而一般人之所以会有精神类疾病都很难治的错误印象,主要是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导致的。1、较长的疗程:精神疾病的特征之一就是疗程较长,和普通感冒一般几天即可自愈不同,精神疾病通常需要数月乃至数年的持续治疗,才可逐渐康复。2、较大的个体差异:精神类疾病往往个体差异较大,即每个人的情况差别较大,也就是说,即使两人患了相同的疾病,使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效果也可能不尽相同,极端时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人治疗效果很好,而另一人效果一般甚至毫无效果的情况。但这并不能说明,药物治疗就是无效的,就是可以放弃的。与医生多沟通,总是可以找到对于患者来说治疗效果最好的一款药物的。3、影响患者的自知力:自知力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识辨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分析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哪些状态和表现属于正常,哪些属于病态的能力。自制力完整的患者通常能够认识到自己生了病,知道自己需要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精神类疾病一般都会影响到患者大脑的认知能力,使得部分患者难以意识到自己的真实

    2021-09-02 点赞
  • 如何向医生描述病情,便于医生明确诊断,调整治疗方案

    1、病前(小时候的)情况(因为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关):特别希望坦白地说明:小时候是否多动?是否思想不容易集中、容易走神?是否容易冲动、比较任性?老师评语如何?是不是经常胡思乱想、异想天开?是不是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是不是凡事“追求完美”?有没有“青光眼”或青光眼的家族史?是不是多愁善感?是不是多疑?2、起病:何时起病?起病前后有没有明显不同?有没有明显界限?是突然起病、还是慢慢变化?至于诱因,只要简单地说一说,不必太详细。3、当初的主要表现:着重描述服药前的症状表现,例如妄想、幻觉、怪异行为、被洞悉、被监视、被跟踪、被控制、情绪波动、自伤、自尽、伤人、冲动、等等。但是不要简单地就写“妄想、幻觉”,而应该写当时的具体表现。4、以前的诊断:何时?何地?什么诊断?5、以前的治疗:什么时候开始的治疗?用什么药(是药名!不是商品名。见“注1”)?每日最大剂量(就是毫克数,不是片数,也不必写早上几片、晚上几片见“注2“)?效果如何?副反应如何?但是没有必要详细叙述药量的加减过程,更不要像记日记那样地赘述。(注1:任何药物都有商品名,例如”百忧解“就是氟西汀的商品名,”盐酸氟西汀“就是它的药名,但

    2021-08-19 点赞
  • 关于抗抑郁药的知识

    01儿童抑郁需要吃药吗?对于许多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即使确诊患有心境障碍,无论是孩子本身还是孩子家长,都是非常排斥用药的。很多家长会觉得:  我的孩子还这么小就服用精神类的药物,以后怎么办?而且这类药物副作用那么大,吃药是不是会适得其反?我的孩子就是心情不好,不至于吃药,甚至像前文提到的,我的孩子不吃还罢,吃了反倒想要自杀,你们这些医生该当何罪?其实,对于许多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抗抑郁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或其他精神健康状况的有效途径。如果不能有效治疗,孩子可能难以进行日常活动。而且国内外均有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多数儿童和青少年的病情会随着抗抑郁药的使用而改善。并且,药物治疗辅助心理治疗往往可能会更有效。02抗抑郁药物都有哪些?抗抑郁药物大概有五类,分别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血清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剂非典型抗抑郁药其中第三类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这一类是最常用处方的抗抑郁药,不但比其他类别安全,也会有比较少的副作用,这类药物包括氟西汀(即百忧解)、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和艾司

    2021-08-18 点赞
  • 注射疫苗有哪些禁忌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

    新冠疫苗接种禁忌证包括过敏、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发热、急性疾病、妊娠期妇女等。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接种前应由医生评估是否可接种。接种后一般无特殊禁忌,但建议当天不洗澡,短期内禁酒,注意观察有无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及发热等不适,必要时及时就诊。发布时间2021-07-16

    2021-08-01 点赞
  • 行走的骷髅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有一个女生网恋上一位男生,因为男生说自己喜欢偏瘦的女生,比如某知名主持人那样的身材,自以为遇到了爱情的女生就疯狂减肥,终于减到1.67m的身高,35公斤的体重,虽然别人称自己为“行走的骷髅”,但她却把这当成是“嫉妒”,想向“男友”炫耀,结果“男友”根本不露面,而是辗转告知女生,自己有女朋友,根本不喜欢她。到底是女生“单恋”,还是男生“渣”,我们不得而知,职业的敏感让我更关注的是“行走的骷髅”这个称呼,实际上这是一种病,专业术语叫做“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厌食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患者对自己的体像有歪曲的认识,即使体重过低,仍认为自己很胖,并常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来减轻体重。神经性厌食症多见于青少年女性,13-14岁和17-18岁是两个高发年龄段。神经性厌食的病因并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的分泌异常、神经内分泌异常、心理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等有关。神经性厌食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故意限制能量摄入:过分节食,体重低于正常标准体重超过15%;2,担心体重增加或变胖:恐惧体重增加,自觉太胖;3,体像障碍:患者

    2021-03-12 点赞
  • 正常的恐惧焦虑的区别与作用

    每个人都经历过恐惧与焦虑。恐惧是对已知的、外在的、明确的威胁的回应,而焦虑是一种弥漫性、不愉快、模糊的紧张感,是对未知的、内在的、模糊的威胁的一种回应。 恐惧、焦虑都是一种警示信号,作为内部和外部威胁的体型,帮助生物体应对当前或将要出现的危险状况。 恐惧是必要的自我保护本能,恐惧可以帮助生物体包括人类应对面临的即刻危险。面对恐惧刺激时,生物体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皮质系统,使瞳孔扩大,以尽可能获取更多光线;皮肤中的血管收缩,可以向主要肌肉群输送更多血液;肌肉绷紧,随时准备快速反应;支气管平滑肌放松,以便更多氧气能够进入肺;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不重要的系统就会关闭,以便为负责运动的系统提供更多能量。上述的这些措施,能让人有充分力量来面对出现的危机,从而“对抗或逃避”。如果生物体判断有利对抗,则可能对抗、打斗,如果判断为无力对抗,则逃跑、逃避。对于人类或者高等生物来说,如果既不能对抗或逃避,还可选择“屈从”。 焦虑与恐惧有着类似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当生物体面临将要出现危险、伤害、痛苦、无助、潜在惩罚时(例如经历社会挫折、与所爱的人分离、对成功或地位的威胁)出现一种正常、适应性的反应,促使

    2021-03-06 点赞
  • 科普夜惊

    很多家长可能都经历过孩子夜惊的情况,女儿也会有成年人夜惊,夜惊是怎么回事呢?夜惊是反复出现从睡眠中突然醒来并惊叫。常发生在入睡后15-30分钟,多见于儿童。儿童在睡眠中突然惊叫、哭喊,伴有惊恐表情和动作,两眼直视、手足乱动、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出汗、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通常在夜间睡眠后较短时间内发作,每次发作持续1-10分钟。难以唤醒,当时意识呈朦胧状态。醒后有意识和定向障碍,不能说出梦境内容,对发作不能回忆。治疗夜惊时注意:儿童的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白天过度劳累,过于兴奋;睡前让儿童充分放松,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安然入睡;必要时可用少量安定类药物。

    2021-02-08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郝以辉
简介:擅长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等常见精神疾病的诊 治,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专业方向: 精神药理学 神经影像学
内容数 39
|
粉丝数 614
去提问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