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一病多问 (2)
  • 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靠自己调节靠谱吗?

    经常有亲戚的朋友或朋友的亲戚等咨询我,他的各种症状是不是心理疾病,当我初步判断他应该是患了抑郁症或焦虑症等疾病建议他去医院心理科进一步检查时,经常的下一个问题是这个病好治吗?能不能不去医院自己调节。心理科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容易变成慢性疾病,易复发,所以治疗疗程较长,轻则调整几个月,重的服药数年,但是大部分得到正规治疗的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有一部分痊愈也是可能的。因为心理疾病与先天素质和个性性格紧密相关,先天的不能改变,决定了患病概率变高,后者经过努力个人成长可以改变,但是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所以追求痊愈得看患病时间长短,严重程度,第几次发病,还有个性基础,能否积极参与配合正规治疗等多种因素才能确定。所以疾病治疗的难易和效果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对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排斥感,羞耻感等偏见,怀疑自己患了心理疾病也不愿意去心理科看病,希望靠自己调节来治疗,自己调节靠谱吗?这个也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是轻度抑郁、焦虑或者强迫,对自己的生活影响不大,自己痛苦感也不是很强烈,那么可以尝试自助学习相关知识,调节心态和改变生活方式来调节一段时间,有一部分人也会自行调整好,但不是多数人可以做到。但反之患病时间久,程

    2018-09-20 点赞
  • 别人不是你想的那样——丛非从

    1 人际交往,都是有模式的。你可能习惯讨好、害怕、照顾人、强势等,这些都是你的模式。 我们如何开始一段关系,如何与人交往,不是取决于他是什么样人,而是取决于我们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 我们在与一个人开始互动前,他人是中性的,但是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对他人的假设。我们根据自己的假设决定了害怕他还是相信他,是照顾他还是向他索取。 比如说,你假设了一个人可能拒绝你,你就不敢提要求。但是你假设一个人会满足你,你就敢提要求。实际上你开口前,这个人是中性的。 你所有的对他人的感觉,都来自于你的经验。你觉得别人会怎么对你,实际上是因为你小时候被无数次这么对待。 也就是说,长大后,你会错误地把当年对爸爸妈妈的态度对待了别人。错误地把别人都当成了和爸爸妈妈一样。 2 为方便表述,我把爸爸、妈妈以及其他非常重要的抚养人都称为妈妈。 在小孩子的感受里,妈妈的姿态分为三种: 强大的 软弱的 平等的 在小孩子的感受里,妈妈的态度分为三种: 冷漠的 危险的 安全的 面对不同的妈妈,小孩子就要学会不同的生存方式。

    2018-07-22 点赞
  •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生?

    总有人好奇地问,你们怎么做心理治疗呢,是不是和聊天差不多?每每被问及时我总感到一时语塞,心情复杂。作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我在感激对方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时,又感到心理学普及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于是暗下决心,要给这个问题一个通俗而准确的答案。长春市心理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孙冬雪的确,心理治疗是一种聊天,但和我们日常的闲聊有所不同。心理治疗是一种专业性的谈话,需要在一个固定而专业的场合、固定的时间,并且要在固定的时长内进行,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理治疗的聊天是要收费的。这些条件被称之为“设置”。“设置”为来访者营造了一种安全而稳定的氛围——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风雨飘摇,总有一个人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陪伴着我。安全稳定的氛围能帮助来访者重新建立内心的安全感,而内心安全感不足恰恰是很多来访者的症结所在。心理治疗是如何改变人生的呢?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答案。一百多年以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疗法,标志着心理治疗的诞生。弗洛伊德认为行为根源于人的潜意识动机,心理治疗改变人生的关键因素是来访者对自己心理问题根源的顿悟。当来访者能洞察到潜意识的动机便可获得治

    2018-07-22 点赞 1
  • 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你都知道吗?

    早上,一位妈妈联系我。 她问:“我儿子今天又不去学校,我该咋办? 我猜她一定是希望,我能给她一个简单有效又能立即执行的方法,使得她可以劝服儿子,乖乖上学。 而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会令家长们失望。 因为,我根本没有方便又好用的“咒语”,让他们的孩子立马收拾书包去学校。 其实,“不去上学”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着非常多的可能性。 1孩子自身问题 学校生活遇到了困境,孩子选择逃避困难,不想上学。 这种困境,有可能是突发的,也有可能是日积月累的。 突发状况:因种种原因,最近他与某个同学关系紧张,不想上学;或者遭到其他同学霸凌(辱骂、孤立甚至殴打);或者是与老师发生了某种冲突等等。 日积月累:长期以来不能理解课堂内容、跟不上学习进度,课堂上无所事事,没有参与感更没有获得感,结果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以致厌恶学校。 沉迷网络游戏或是其他成瘾,对学习失去兴趣。 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对感兴趣的事物容易沉迷。 目前最为普遍的就是沉迷网络游戏,也有同学沉迷于网络小说、网络恋情等等,自然将学习抛到

    2018-07-22 点赞 1
  • 莫言:生活本该如此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 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 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我会从落地窗欣赏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家人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我曾将这段谈话与一位女士分享。后来见面时,她告诉我她现在已不像从前那样,把美丽的瓷具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为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用,后来发现那一天从未到来。“将来”“总有一天”已经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她现在就要听到,就要看到。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

    2018-04-03 点赞
  • 别人不是你想的那样——丛非从

    1人际交往,都是有模式的。你可能习惯讨好、害怕、照顾人、强势等,这些都是你的模式。我们如何开始一段关系,如何与人交往,不是取决于他是什么样人,而是取决于我们认为他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在与一个人开始互动前,他人是中性的,但是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对他人的假设。我们根据自己的假设决定了害怕他还是相信他,是照顾他还是向他索取。比如说,你假设了一个人可能拒绝你,你就不敢提要求。但是你假设一个人会满足你,你就敢提要求。实际上你开口前,这个人是中性的。你所有的对他人的感觉,都来自于你的经验。你觉得别人会怎么对你,实际上是因为你小时候被无数次这么对待。也就是说,长大后,你会错误地把当年对爸爸妈妈的态度对待了别人。错误地把别人都当成了和爸爸妈妈一样。2为方便表述,我把爸爸、妈妈以及其他非常重要的抚养人都称为妈妈。在小孩子的感受里,妈妈的姿态分为三种:强大的软弱的平等的在小孩子的感受里,妈妈的态度分为三种:冷漠的危险的安全的面对不同的妈妈,小孩子就要学会不同的生存方式。3比如说如果你有一个强大的危险的妈妈。这个妈妈可能经常批评你、指责你、嫌弃你,让你特别担心随时被她指责,这种担心的感觉就会被存储下来。那么你长大

    2018-03-19 点赞
  • ¥30  本人男,31岁,有三年以上的失眠症状,主要表现为经常很晚难以入睡,或者半夜尿频,醒后也不好入。睡。近半年双手表现握物没有力气(或左手,或右手,或双手)。另外有时头会痛。有时整天都昏沉,疲惫。最近做了肌电图(显示正常),头部核磁共振(显示正常),精神测试(中午抑郁和中度焦虑)。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开了三种西药,让我坚持吃一年。药还没有吃,我怕会有副作用和依耐性!请问医生,这种情况病情严重吗?我需要吃药吗?有没有其他不吃药的方法,改善我的睡眠,手无力,头痛头晕状况?谢谢医生!

    ... 35 人已抢答 围观 7.1k
  • ¥6  我儿子有精神病,在几家医院看了没有效果,他是强迫症。能帮忙找那里医生看病效果好。谢谢

    ... 11 人已抢答 围观 4.8k
  • 孩子不愿意上学,这些原因你都知道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悦慧心理)早上,一位妈妈联系我。她问:“我儿子今天又不去学校,我该咋办?我猜她一定是希望,我能给她一个简单有效又能立即执行的方法,使得她可以劝服儿子,乖乖上学。而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会令家长们失望。因为,我根本没有方便又好用的“咒语”,让他们的孩子立马收拾书包去学校。其实,“不去上学”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着非常多的可能性。1孩子自身问题 ➀学校生活遇到了困境,孩子选择逃避困难,不想上学。 这种困境,有可能是突发的,也有可能是日积月累的。 突发状况:因种种原因,最近他与某个同学关系紧张,不想上学;或者遭到其他同学霸凌(辱骂、孤立甚至殴打);或者是与老师发生了某种冲突等等。 日积月累:长期以来不能理解课堂内容、跟不上学习进度,课堂上无所事事,没有参与感更没有获得感,结果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学习完全失去信心,以致厌恶学校。 ➁沉迷网络游戏或是其他成瘾,对学习失去兴趣。 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对感兴趣的事物容易沉迷。 目前最为普遍的就是沉迷网络游戏,也有同学沉迷于网络小说、网络恋情等等,自然将学习抛到脑后。 孩子存在抑郁、焦虑、退缩等心理或行为问题。

    2018-03-16 点赞 2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孙冬雪
简介:擅长擅长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青少年心理问题及精神分裂症的诊治及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内容数 7
|
粉丝数 54
去提问
去挂号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