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开颅术后需警惕急性肾功能损伤

           围手术期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有极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神经外科文献报道已经指出,AKI增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风险。在开颅手术中,AKI对30天内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尚不可知。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布莱汉姆和女子医院麻醉科的Vesela P.Kovacheva等通过临床数据的回顾性分析,发现AKI确实影响开颅手术患者的转归,结果发表在2015年11月的《Neurosurgery》在线上。        自1998年至2011年在布莱汉姆和女子医院或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行开颅手术并有肾功能检查结果记录的患者共1656例,平均年龄为55岁,63%为男性,75%为白色人种。按照血肌酐比基础水平增加的倍数,将AKI作RIFLE标准分级:风险,肌酐升高≥1.5倍;损伤,肌酐升高≥2倍和衰竭,肌酐升高≥3倍。以30天内死亡率作为主要结局事件,分析AKI与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        R

    2016-02-09 点赞
  • 新加坡癌症网络的高级别胶质瘤治疗指南(2015版)

           新加坡癌症网络(SCAN)的神经肿瘤工作组通过对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2013版)、欧洲神经肿瘤学协会恶性胶质瘤工作组(2014版)、欧洲医学肿瘤学协会(2014版)、加拿大胶质母细胞瘤(GBM)建议委员会(2007版)和澳大利亚癌症网络(2009版)等六个国际肿瘤协会指南的评估和改良,提出2015版新加坡癌症网络的高级别胶质瘤系统治疗建议,作为新加坡医疗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        该指南提出成人间变型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WHOⅢ级)和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四种高级别胶质瘤的系统诊疗建议,归纳如下: 1. 间变型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型少突胶质星形细胞瘤的一线系统治疗建议        ①所有上述类型的胶质瘤患者均应检测1p/19q缺失情况。        ②对身体状态良好的间变型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少突胶质细胞瘤或间变型

    2016-02-09 点赞
  • 迷走神经刺激术是否能有效控制药物难治性癫痫?

           癫痫患者占总人群的1%左右。其中30%为药物难治性癫痫,虽然部分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得到缓解,但仍有部分无法定位致痫灶或病灶位于功能区而不适合手术切除。对于后部分患者,有报道采用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的治疗方式。但以往对VNS疗效的评价注重癫痫发作频率的控制,而非癫痫症状完全缓解。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UCSF综合癫痫中心的Dario J.Englot等对VNS术后患者癫痫症状的缓解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表在2015年11月的《Neurosurgery》在线上。        作者回顾性研究5554例从1999年以来在休斯敦Cyberonis公司注册使用VNS装置患者的资料,同时,还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筛选得总计2869例患者的78篇相关文献,对VNS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发现,在VNS术后,患者癫痫缓解率随时间增长而不断上升。总体而言,在VNS装置植入后4月

    2016-02-09 点赞
  • 岛叶胶质瘤——经侧裂还是经皮质入路?

           岛叶胶质瘤的治疗是具有挑战性的,原因如下:        1. 岛叶在外侧裂深部,不在大脑表面;        2. 覆盖岛叶的大脑皮质多为重要的功能区;        3. 外侧裂区包含重要的引流静脉。        这些因素都增加岛叶胶质瘤的手术难度,然而,岛叶胶质瘤的生存期与切除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全切肿瘤,确是重大的难题。        Yasargil提出的经外侧裂入路,对显露位于岛叶后部的肿瘤较为困难。随着皮质电刺激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在术中对皮质功能区进行精确定位,选择无功能的皮质部位切入至岛叶切除肿瘤。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外科的ArnauBenet等在尸头上对经皮质或经侧裂入路进行定量比较,并对外侧裂区的引流静脉深入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9月的《J N

    2016-02-03 点赞
  • 胶质母细胞瘤年轻患者的肿瘤分子标志物分析

           目前,随着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的进展,已认识到老年人胶质瘤和儿童胶质瘤具有完全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然而有关年轻患者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分子病理学特征还不清楚。香港中文大学解剖和细胞病理科的Rui-qi Zhang等撰文报告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胶质瘤团队和香港中文大学吴浩强教授研究GBM年轻患者肿瘤分子标记物BRAF、H3F3A和IDH1的突变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文章发表在2015年10月《Oncotarget》在线上。        该研究收集到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107例GBM年轻患者,年龄17-35岁。其中,102例为原发性GBM,5例是复发性GBM(图1)。所有样本均作了分子病理学检测,包括BRAF、H3F3A、IDH1和TERT启动子等突变检测。        首先,发现在一半以上的年轻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互相排斥的基因组突变,BRAF-V600E突变占15%;H3F3A-K27M突变占15.9%;H3F3

    2016-02-03 点赞
  • 亚低温疗法未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1】NEJM:亚低温疗法降低颅脑外伤后的高颅压有效吗?        Andrews教授,颅脑损伤领域主要专家之一,获得苏格兰爱丁堡大学麻醉和重症治疗杰出教授称号,同时于爱丁堡西部总医院担任顾问,帮助开展监护病区工作。以第一作者和并列作者发表145篇同行评议文章及28本书籍,大多聚焦于颅脑外伤。担任《The Ope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Journal》杂志主编及《Intensive Care Medicine》杂志副主编,目前开展多项基金资助的研究。 REF: Peter J. D. Andrews, et al.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Oct10        在欧洲,颅脑外伤是造成40岁以下人群残疾的最常见病因,但目前临床上的颅脑外伤治疗方法仍有争议。譬如,亚低温疗法已常规用于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高颅压,但对其作用缺乏有效的评估。英国爱丁堡临床脑科学研究中心PeterJ.D.Andrews等通

    2016-02-03 点赞
  • 提高胶质瘤全切除率的新方法

    【Ref: Zhang J, et al. J Neurosurg. 2015 Dec 4: 1-9. [Epub ahead of print]】        由于胶质瘤的侵袭性,单一的结构性MRI成像不能精确地反映肿瘤边界。大量研究发现磁共振波谱分析成像(MRS)中Cho/NAA指数(CNI),能够准确地显示胶质瘤的侵袭范围。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Jie Zhang等将多体素MRS图像融合至导航系统的MRI图像,依据CNI指数定位胶质瘤的代谢性边界,进行胶质瘤切除术。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12月的《Journal of Neurosurgery》在线上。        该研究选取15例原发性胶质瘤患者,术前作3D-MRS成像,再将CNI图像与结构性影像MRI图像融合并注册入导航系统。在MRS成像中,选用0.5、1.0、1.5三种不同的CNI指数作代谢性边界定位;不同的CNI指数获得的胶质瘤代谢影像性图像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其结构性影像MRI图像和代谢性影像

    2016-02-03 点赞
  • 术后早期替莫唑胺化疗方案可延长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

           2005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正式发表了EORTC 26981研究结果,自此,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联合替莫唑胺辅助化疗(简称Stupp方案)成为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方案。通常患者术后4-5周后才开始替莫唑胺同步放化疗,研究表明在这段休息期中进行影像学复查,约53%患者会出现增强。有研究者认为术后尽早地进行药物干预,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杀灭肿瘤细胞,从而提高整体疗效。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国内10家主要胶质瘤治疗中心合作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术后早期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对比标准治疗方案对新诊断术后胶质母细胞瘤(GBM)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10月的《Chinese Medical Journal》杂志上。 该研究纳入99例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        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A组(标准TMZ治疗组)或B组(术后早期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标准治疗方案组,早期

    2016-02-03 点赞
  • DBS术中骨孔直径对颅内积气量有无影响?

    【Ref: Sharim J, et al. Neuromodulation. 2015 Oct; 18(7): 574-9. doi: 10. 1111/ner. 12328. Epub 2015 Jul 29.】        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电极是否精准地植入预定靶点。当术中颅骨钻孔或硬脑膜打开的范围较大时,硬膜下间隙与外界的接触面也较大,可能致使颅内积气增多,由此可能导致脑组织移位,影响手术精准度。为了研究骨孔直径与颅内积气量的相关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David Geffen医学院的Justin Sharim等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结果发表于2015年10月的《Neuromodulation》。        该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涉及158个大脑半球,植入165枚电极。根据术中骨孔大小将患者分为小骨孔组(直径4mm),涉及71个大脑半球;大骨孔组(直径14mm),涉及87个大脑半球(表1)。通过术后即刻复查CT平扫图像计算颅内积气体积(图1),

    2016-02-03 点赞
  • 脑深部电刺激(DBS)术中纤维束成像的前瞻性研究

           脑深部电刺激(DBS)能够缓解多种原因引起的震颤。一些区域如丘脑腹侧**核、尾部未定带、丘脑后下区域是常见的刺激区域。先前的纤维束成像研究认为,小脑-丘脑-皮质网络参与了震颤的控制。        来自德国弗赖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证实小脑-丘脑-皮质网络中的一部分,即齿状核-红核-丘脑束(DRT)可能是一条在上述传统DBS刺激靶点中互相连接的纤维通路。为此,来自该中心的VolkerArnd Coenen博士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研究,对一组采用传统的丘脑DBS术后患者进行纤维束成像,探索DRT在DBS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表于2014年9月的《Neurosurgery》杂志。        图1. 震颤控制良好患者的DRT以及DBS电极位置。A:黄色为DRT三维结构,电极位于DRT中。B:冠状位T2加权像及DRT(黄色)。C:电极位于右侧DRT;橙色为DRT左后视图,红色为红核,绿色为内侧丘系。

    2016-02-01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蒋伟
简介: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内容数 10
|
粉丝数 52
去提问
去挂号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