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如何理解焦虑症

    https://hys.people-health.cn/m/#/pages/videoInfo/index?id=455775009491787776

    2022-02-23 点赞
  • 双相障碍面面观之五:误诊与鉴别诊断

    1、误诊为无病         有些双相障碍患者,尤其是轻到中度的,对于情绪的周期性起起伏伏,周围人和自己都不认为有病,原因可能是缺少疾病知识,也可能是患者有较高的地位、学问、权威,是家里的长辈或强势的一方,别人不敢往病上面想,即使想到了又不敢说,而其本人则不愿想、偶尔想到了也不愿承认。本人和周围人都认为他(她)没病,只是一段时间闹情绪、想不开、状态不好(抑郁时),过一段时间又“想开了“,状态好了(亢奋时)。         比如有的学生,前一个学期还学习十分刻苦,早出晚归,整天泡在图书馆、教室,同时还热心参加班级和学校的社团活动,期末考试成绩排到前几名,但是状态不稳定,后一个学期可能会无缘无故地像变了一个人,颓废懒散、不与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比如某位领导,刚被提拔后,整天精力充沛、干劲十足,晚上3点多就醒了,起床看管理方面的书,白天也不困。几个月后却转变了,不愿见人,整天躲在自己办公室里,回家还特别疲惫,倒头就睡。以上两个例子都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思想问题或者状态的起伏。 2、误诊为失眠  

    2020-04-17 点赞
  • 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

    2012年09月11日11:34来源:搜狐健康 略有修改精神病诊断无法依靠仪器 医生凭经验诊断似破案“病人”身份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范肖冬上篇:谁说我有病  《禁闭岛》讲述了由莱奥纳多扮演的探长在精神病院探案,并最终发现自己才是一名精神病患者的故事,影片探讨了在精神病人的世界里臆想与真相的映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精神病患者也常常被自己构想出来的世界迷惑,无法在现实与幻想中自由切换,无人理解使他们愈加痛苦。精神科医生就成了“探梦人”,他们凭借所能得到的有限信息,走入患者的世界,帮他们确认“病人”身份,并告诉他们一切皆是假象。即使不能使他们完全相信,至少要通过医学手段让他们停止“做梦”,回归现实。  没有一种仪器能检测出精神病  “无论是血液检验测还是影像学检查,大多数患者这些检查可以是正常的,因此人们常常指责精神病的诊断不客观。”  作为精神专科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以下简称北医六院)的外观与其他综合医院相比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医院内井然有序,只是少了份嘈杂,多了份静谧。精神病医院之所以让外界觉得神秘,是因为公众很少走近它,了解它。在这里,精神病患

    2020-04-17 点赞 1
  • 焦虑(恐惧)障碍的最新分型

    焦虑是人类的正常情绪之一(七情之一),焦虑情绪、焦虑状态有其积极的作用,是人类面对危险、紧迫、重大或突发事件和处境时,提升自身潜力、准备“战斗”的自我动员。而焦虑症则是一组特殊疾病,既有心理症状,也有躯体症状。患者会对日常生活中不危险的、不紧迫的、不重要的、司空见惯的环境、处境和事件存在过分的、夸大的,甚至是歪曲和错误的认知,从而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反应,伴随着交感神经亢奋、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继而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肌肉紧张、手心脚心出汗、尿频等一系统列躯体反应,同时还会出现回避和逃避行为。 焦虑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群,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放眼整个人生,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够幸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活方式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全社会、全生命周期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焦虑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的焦虑症患病率约为5%,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焦虑症呈现出低龄化和“精英化”的趋势。 根据精神医学领域基

    2020-04-17 点赞 1
  • 双相障碍面面观之三: 批评别人与自我批评

    一、批评别人 双相障碍患者处于亢奋阶段时,往往会乐此不疲地挑周围人的错,勇于开展批评,有些患者把矛头对准家人和亲朋好友,总之,谁在自己身边就挑谁的毛病,不限于批评周围人的言谈举止,还涉及与其不一致的观点、选择、决策,而且经常回忆起过去周围人“对不起”自己的方方面面,比如给自己转学、选专业、找的工作、介绍的朋友、介绍的项目、投资等等,全是错的。有些患者性格原本是胆小稳重的,但此刻胆子变大了,甚至敢和领导辩论和互怼,在公共场合也常有路见不平就大声评论、抗议等行为。如果对方不服,则容易演变成争执、吵架或者肢体冲突。例如,网上常有大闹机场值机柜台、旅游景点、医院等的例子。往往第二天,患者就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了,但一遇到“事”仍然控制不住。 二、自我批评 与之相反,双相障碍患者处于抑郁阶段时,因为不切实际地产生自卑、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故会频繁地自我批评,检讨自己的过去、现在,并真心实意地感到内疚、后悔和自责,甚至上纲上线地认为自己有罪。比如认为自己做错了事,应该为某件事负责。而事实上这件事根本与其无关,或者只

    2020-04-17 点赞
  • 几乎所有焦虑都源于这一个小问题(转)

    2017-02-28 更多有料► 壹心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范肖冬13:05几乎所有的焦虑都源于这个问题来自壹心理♪ 心理FM主播:阳媚文:Helen Yan | 壹心理专栏作者已经无数次有来访者告诉我他很焦虑,焦虑到凌晨三点还在修改第二天演讲的PPT,焦虑到精心策划了两年的项目从没有实际过一步,焦虑到他必须花费半年时间分析完所有品牌的所有价位的所有型号的手机,才满怀忐忑地买下性价比最高的那一部,然后马上又后悔……我总结起来,几乎所有焦虑都出自一个根源,那就是——绝不允许自己出半点差错。在那个宁死也要捍卫的完美形象背后,总是藏着一颗惊魂不定、不堪一击的小心脏。尽管大多数抱怨自己焦虑的人看起来痛苦、自怜,甚至自恨,但我想说,其实你是太猖狂啊!因为你想一步登天,因为你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个完美的神,然而戏剧性的是,如此地追求完美竟变成了一件最不完美的事。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不幸福社会心理学家Shalom H. Schwartz和同事在研究中发现两种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人。一种人倾向于穷尽所有可能的选项,只为从中挑选出那个唯一的最好的选择,他将这类人命名为“最佳选择者”(Maximizer);而另一种

    2020-04-17 点赞
  • 双相障碍面面观之四:“依赖“和“成瘾”

    双相障碍患者,尤其是经历过轻躁狂阶段者,往往存在认知上的误区,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抑郁阶段是“病“,却往往认识不到,或者不愿承认自己有过轻躁狂阶段。他们会把轻躁狂阶段当成“正常”,认为这个阶段才是真正的自己,是有梦想、有思想、有激情、有能力的“四有“状态,其能力不限于脑子快、聪明、口才好、情商高、精力旺盛,还包含臆想中的家庭背景好、血统好、人脉好、人缘好、长相好以及特有钱等等。并因此推理,把抑郁阶段定义为“严重抑郁”,把既不是躁狂、又不是抑郁的中间的、正常的阶段定义为“轻到中度的抑郁”。于是乎他们不满足、不情愿处于中间的,在周围人和医生看来是正常的状态。 双相障碍患者会经历多次病情反复,在抑郁、正常、轻躁狂三种状态之间穿梭起伏,随着时间推移,每当他们处于轻躁狂阶段时就会感到幸福、满足,从顶点下滑时是一种依依不舍、留恋和失落,处于中间的正常状态和抑郁状态时,则感到不幸福、痛苦或“丧“,并向往和盼望着再次“高起来“。所以我认为,双相障碍患者对轻躁狂阶段存在心理上的“依赖”和“成瘾”。不仅如此,他们也会想尽办法切换到那种幸福状态,什么方

    2020-04-17 点赞
  • 焦虑是一种性格

    眼睁睁看着每天有那么多焦虑症患者前来就诊,作为医生内心十分感慨,一方面感慨患者遭受的痛苦,是无休无止,无所不在的,其恨不能躲进空山古刹、荒野海岛,却心有不舍或身不由己。另一方面感慨许多患者在学习和事业上很是优秀、很是成功。日复一日,他(她)们就这样优秀着,同时也痛苦着……其实,焦虑症患者的优秀和痛苦均来自其性格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极度追求完美。有这种性格特点的人往往: 1、做事特别认真,事前有规划、预演和准备,事后有检查、确认和反思,事无巨细、凡事亲躬。2、做人特别谨慎,拘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处处替别人设想,生怕别人为难、不满,总是担心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便。3、要强而敏感,尽管学习成绩或工作业绩经常是第一名或前几名,却时刻体察周围人的眼神、表情、肢体语言、氛围,品味别人言语表达的意思和话外话。无论领导批评了自己,或者表扬了其他人都会令自己寝食难安。

    2020-04-17 点赞
  • 抑郁症的快速识别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范肖冬“抑郁情绪”是人类对内外环境的正常情绪反应,比如遭受财产损失、患病或被上级批评后,人们通常会感到难过和闷闷不乐,这种情绪反应是“适度的”、“合理的”。而“抑郁症”则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疾病,不仅存在严重而持久的情绪低落、缺乏兴趣、缺乏愉快感和易怒等心理症状,同时还有身体疲乏沉重、动作与思维迟缓,以及睡眠、食欲、性欲等生理机能的紊乱,且上述情绪低落和生理机能紊乱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其处境不相称。抑郁症病人十分痛苦,生活质量下降,家庭、社交和工作(学习)功能严重受损,抑郁症给病人自己、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极大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约15%的病人最终自杀身亡。                      抑郁症的识别本文向大家推荐一种简明的工具:PHQ-9。病人健康问卷(PHQ)是一系列简明的自我评估量表,常用于基层医疗机构有关精神障碍的诊断。它是基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IV》(DSM-IV)的诊断标准而制订的,主要包括抑郁、焦虑、物质滥用、进食障碍及躯体化障碍五个部分。其中PHQ-9用于

    2020-04-17 点赞
  • 经前期烦躁障碍

    一、精神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DSM DSM的全称是(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由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出版,是一本在美国与其他国家中最常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APA从1952年起制订了DSM-Ⅰ,1968年制订了第二版,DSM-Ⅱ。1980年出版了DSM-Ⅲ,1987年APA又修订出版了DSM-Ⅲ-R,1994年5月出版了DSM-IV,2000年出版了DSM-IV的修订版,简称为DSM-IV-TR。而目前的最新版本是DSM-5,于2013年5月18日正式发布。 二、经前期情绪障碍的由来 早在DSM-IV的分类中就介绍了经前期烦躁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的诊断标准,但是当时学界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其是否为独立的疾病,所以只是被收录在附录之中。经过20

    2020-04-17 点赞
  • 焦虑症的快速识别

    一、诊断焦虑症的三维尺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范肖冬1、症状须持续一定时间--2-4周 2、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或者周围的人造成痛苦3、认知、情绪、行为的“不合理”表现--与普通人比较、与本人过去比较二、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表现1、对于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不太重要”或“不太危险”的事件、处境感到“提心吊胆”、“惴惴不安”、“忐忑”、“紧张”、“害怕”;2、出现胡思乱想、注意力不集中、敏感多疑、易怒和发脾气等心理表现;3、出现手抖、多汗、心跳、口干、出汗、心慌、尿频、尿急、胸骨后压缩感、耳鸣、头晕、神经性头疼等生理表现;4、出现肌肉震颤、 发抖、手足无措、坐立不安、甚至“原地踏步”等行为表现。 三、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介绍在过去2周内,您有多少时间受到以下问题的困扰,请在相应分值上打勾。                                                         完全没有 几天 多数时间 几乎每天1)感到紧张、焦虑或紧迫         0     1    2      32)

    2020-04-17 点赞
  • 躯体症状长期存在又查不出病因怎么办?

       在各级医院的心内、胃肠、呼吸、骨科、妇科、泌尿、神内等科室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他们有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比如:心前区疼、心悸、心跳剧烈的感觉(心率并不快);腹痛、腹胀、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皮肤烧灼感、疼痛、痒、麻木、蚁走感等,皮肤斑点;头疼、头蒙、头沉、头脑不清晰;头颈、后背、四肢酸胀、疼痛甚至活动受限;或有性及月经方面的症状。患者长年到各级医院反复全面检查,比如多达几十次的CT/MRI、造影、胃镜肠镜,血、尿化验,甚至有创的病理检查(包括肝穿、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等。然而,所有检查结果均正常,或虽有轻度、不重要的异常,但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不相称,且相应科室的对症治疗效果不好。最后,各科医生会推荐患者来看心理/精神科,患者起初多拒绝,认为自己患的是实实在在的躯体病,又不是精神疾病,为什么要看心理/精神科呢?一些患者在受尽躯体症状的折磨后才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心理/精神科就诊,往往经过专业检查后被诊断为“躯体化障碍”,医生建议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结果有70%左右的患者躯体症状明显缓解……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范

    2020-04-17 点赞
  • 焦虑的“好”与“坏”

    焦虑也是人类的“七情六欲”之一,比如重大考试前学生们会感到心里没底,没把握,惴惴不安。百米赛跑等着发令枪响,选手们会高度紧张,心跳加快。初次大会发言时讲者会略有脸红、出汗、声音发颤等等。这种焦虑情绪并不是坏事,实际上,适当的焦虑是个体面对危险、困难、重要事件时挖掘自身潜力的自我动员,它能够集中感觉、注意力于一点,使心跳、血压、呼吸、肌肉等都处于预热和准备状态,确保人体能够一鼓作气地做出最好的行动。换句话说,适当的焦虑有它的积极作用。然而,不合理的,过度的焦虑就成了焦虑症。比如,一上台发言就脸红、出汗、口吃,严重时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再比如整天无故地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以至于不敢出门、不敢独处……。焦虑症患者不仅十分痛苦,而且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若情况严重应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

    2020-04-17 点赞
  • 恐惧是一种记忆

    一、记忆中都有什么? 我们的大脑深处都储存着海量的知识、数据以及我们的人生经历,它们构成了我们的全部记忆,里面既有文字、符号和公式,也有影像、声音和味道,既有丰富的客观处境,也有相伴随的内心体验。或美好、甜蜜、愉快、轻松,或愤怒、痛苦、忧伤、恐惧。今天,我们就聊聊记忆中的恐惧。 二、恐惧是一种记忆 伤害性的行为、凶猛动物、危险的自然现象和环境都会导致我们出现恐惧体验,比如心怦怦跳、喘不过气、肌肉紧张、发抖、毛骨悚然等等,突发的严重病痛也会诱发恐惧体验。我们的恐惧体验都会深深地刻在我们大脑的深处,成为恐惧性记忆,并且会时不时地爆发,仿佛一颗颗“不定时的炸弹”。 三、恐惧性记忆的重现 我们大脑深处的恐惧性记忆在一定条件下会重现,诱发焦虑症状。比如有幽闭恐惧记忆者进入狭小空间时(电梯,地铁车厢等),有注射恐惧记忆者再次打针时,有社交恐惧记忆者每当聚会或当众发言时……都会立刻想起上次在类似情景下的恐惧体验,从而再次出现相同的焦虑症状……而且,每一次重现都会加深记忆,使得这种恐惧性记忆越加根深蒂固,如此恶性循环,会导致

    2020-04-17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范肖冬
简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
内容数 14
|
粉丝数 40
去提问
去挂号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