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九大降糖药物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有很多种,各有特点,优缺点,每个患者都需要个体化治疗,如何选择药物很重要

    2017-07-13 点赞 2
  • 糖尿病的心血管事件管理

    心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许多针对糖尿病的治疗都建立在预防或者延缓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上。 首先是控制血糖,大量的研究表明,控制血糖稳定可以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但这不是说血糖控制越低越好,2017AACE/ACE 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共识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每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对于心血管事件的获益和风险不一样。例如:一位年轻的暂无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我们通常建议严格控制血糖,尽量控制体重,维持定量的运动,尽量让其血糖和胰岛功能接近正常水平,这样可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一位中老年又考虑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我们通常会放宽血糖控制要求,运动指导相对温和,而且在降糖药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有心脏获益的药物(如双胍类),在胰岛素的应用上尤其需要谨慎,因为胰岛素的长期使用有加重胰岛素抵抗及引起低血糖的风险,该风险可以诱导和加重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其次是糖尿病及心血管事件的综合管理,控制血糖是一个环节,造成心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有许多,在糖尿病中这些因素尤为突出,如吸烟,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

    2017-05-10 点赞 2
  • 妊娠糖尿病,你知道多少呢?

    据统计,约六分之一的妈妈们在孕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其中84%为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妈妈们如果在孕期血糖控制不佳的话,可能会出现巨大儿,死胎,流产,胎儿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而且妊娠糖尿病后患糖尿病,再次妊娠后患妊娠糖尿病以及子代患糖尿病的风险增高。所以,对于妊娠期糖糖尿病的诊治尤为重要。为什么会得妊娠糖尿病呢?1.高龄怀孕:超过30岁的女性孕期患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的机率更高。所以适龄怀孕,身体耐受能力好,胎儿的质量也高。2.体形肥胖:尤其是长期的腹部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负担过重,自身无法有效利用消耗血糖。女性在怀孕后吃的太好,又不活动,很容易导致肥胖患上糖尿病,本身就肥胖的女性更是如此。3.遗传原因:亚洲及城市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高于其他人群,有家族病史的孕妇患病的可能性更高,经济、环境、文化程度等因素都有可能对此结果产生影响。4.孕期内分泌:怀孕之后,妈妈体内孕激素,甲状腺素,甾类激素等会明显升高,对胎儿发育有利,却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上升。什么是后要做血糖检查,血糖多高才算妊娠糖尿病呢?根据2015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建议:

    2017-05-01 点赞 2
  • 胰岛素会依赖吗?为什么要使用胰岛素?

    在门诊看病时很多患者会问使用胰岛素会依赖吗?其实,胰岛素不会依赖的,医生认为患者目前的情况需要使用胰岛素才会建议患者使用的。那什么样的情况需要使用胰岛素呢? 1、 1 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胰岛功能大量损伤,本身胰岛素分泌缺乏,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且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 2、新发病的2 型糖尿病患者如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因为机体处于高糖高酮状态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加重胰岛素抵抗,造成胰岛细胞的负荷加重,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减轻胰岛细胞的负荷,缓解高糖高酮状态。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和症状得到显著缓解后,可以逐渐停用胰岛素,改换口服药等。 3、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时,可首选胰岛素治疗。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症状得到显著缓解、确定分型后再根据分型和具体病情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4、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仍HbA1C>7. 0%时,即可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2017-05-01 点赞 1
  • 烦人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友们最常听到或最先感受到的一个慢性并发症,就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尤以后者多见。主要是各种感觉的异常,常常影响影响日常生活。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相应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神经病变包括局部神经病变、弥漫性多神经病变(近端和远端多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心血管、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汗腺、周围血管、瞳孔等)。 1.周围多神经病变(1)感觉障碍(对称性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蚁行感、灼热感等) (2)感觉过敏,呈手套或袜套样感觉。后期可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 (3 )少数表现为运动障碍、肌无力、肌萎缩,以及近端肌肉受累。 部分病人肢体疼痛剧烈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 2.自主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神经支配功能障碍。(1)消化系统:表现为便秘、上腹饱胀、胃部不适等,或者便秘和腹泻持续交替出现。  ( 2 )泌尿生殖系统:膀胱感觉减退、收缩力减弱,残余尿量进行性增长,排尿失禁等。男性可出现性欲减退、勃起障碍(ED)。(3)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表现为静息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

    2017-05-01 点赞 1
  • 危险的糖尿病足:预防及治疗

    长期患糖尿病的人群,因为下肢血管病变狭窄以及神经损伤,可以导致下肢尤其是足部的供血不足,神经营养缺乏,本身就会引起足部的干裂,破损,逐渐出现破溃,感染,坏死等。另外,糖尿病患者意外引起的足创伤,因为血液神经营养不足,同样会出现伤口迁延不愈,引起破溃、感染、坏死。这就是糖尿病足,其治疗复杂而困难,轻者影响行走能力,导致生活不便,重者会导致全足坏死,需要截肢,甚至出现全身感染、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风险。 虽然糖尿病足病变治疗困难,但预防则十分有效。防治目标是预防足溃疡的发生、避免截肢、防止或延缓缺血性血管病变。 1.糖尿病足的预防及危险因素        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点:        1)定期检查和识别患者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2)教育患者及其家属和有关医务人员进行足的保护;        3)穿着软鞋和舒服合适的

    2017-02-13 点赞 2
  • 如何对待身边的糖尿病老人?护理、治疗、关怀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1亿之数,如果加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这个数字只会更巨大。随着中国老龄化日趋增长,我们身边总可以见到老年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来说,往往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其抵抗力、耐受能力、器官功能都低于中青年人。所以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家属,对待老年糖尿病患者,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细心,做好防护。1、血糖的检测和控制:老年人的血糖不像中青年那样要求那么严格,空腹血糖6-8,餐后血糖7-12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老年人的机体代谢能力减弱,太严格的用药控制血糖,尤其是胰岛素,可能造成药物蓄积,引起低血糖,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这是致命的。所以长期使用胰岛素的老年人,应该严格监测记录血糖,常备饼干糖果等在旁边,谨防低血糖的发生。另外,血压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老年人的血压保持在140/90左右是可以的,过低的血压会引起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足,造成损伤。2、饮食:老年人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温和为主,避免煎炸油腻,腌制卤制的食物,这类食物含糖、油脂、盐分都很高,不利于血糖、血压的控制,所以老年人的饮食应该是以植物油烹制的各类蔬菜、瘦肉、鱼肉、禽类肉等,盐摄入应该少于2克每天,适当添加水果和

    2017-02-12 点赞 13
  • 糖尿病患者:请重视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您知道吗?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抑郁症、焦虑症,发病率有20%~79%。表现为对事情的兴趣减退、思维迟缓、食欲减退、易悲观绝望,紧张易受刺激,甚则出现自杀企图等。那么为什么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这种心理上的障碍呢? 1、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所给予患者的帮助,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组织等的关怀,反映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社会支持对应激状态下的患者提供保护。而糖尿病患者往往缺乏这种支持,原因可能是患者本身不愿意让社会知晓自己患病,周围对疾病的误解,单位和组织上的冷淡等等,上述种种会促进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 2、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有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神经病变、足病、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并发症,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与工作,严重者可造成患者自理能力缺陷,肢体功能障碍或缺失,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易产生负性情绪,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3、得病周期:糖尿病是慢性疾病,往往病程达5到10年以上的大有人在,长期的检测血糖,长期的口服服药,长期的使用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都可能导致患者精神上的疲倦,绝望,甚至厌恶生命。

    2017-02-12 点赞 2
  • 如何对待身边的糖尿病老人?护理、关怀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1亿之数,如果加上糖尿病前期的患者,这个数字只会更巨大。随着中国老龄化日趋增长,我们身边总可以见到老年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来说,往往可能是致命的,因为其抵抗力、耐受能力、器官功能都低于中青年人。所以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家属,对待老年糖尿病患者,我们应该更加谨慎和细心,做好防护。        1、血糖的检测和控制:老年人的血糖不像中青年那样要求那么严格,空腹血糖6-8,餐后血糖7-12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老年人的机体代谢能力减弱,太严格的用药控制血糖,尤其是胰岛素,可能造成药物蓄积,引起低血糖,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这是致命的。所以长期使用胰岛素的老年人,应该严格监测记录血糖,常备饼干糖果等在旁边,谨防低血糖的发生。另外,血压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老年人的血压保持在140/90左右是可以的,过低的血压会引起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足,造成损伤。        2、饮食:老年人的饮食应该以清淡温和为主,避

    2017-02-07 点赞 2
  • 无奈的医疗。。

    今天上午看的一个互联网号,是个家属,母亲得糖尿病,曾有脑血管并发症医院输了七天的胰岛素,血糖仍然不好,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问我有没有特效药能让患者好起来出院过年,我学的知识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报以歉意,建议去上级医院调控血糖。。。估计这个年他们不能回家过了。现代医学在极速发展,但很多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患者的病痛,这也是我们医生无奈的地方,治不好一个患者,那种不好的心情会盖过曾经治好很多患者的成就感。。。有时候我们只能尽量做好人文关怀,安慰患者和家属,也是安慰我们自己。。。。愿糖尿病能有治愈的一天。

    2017-01-25 点赞 11
  • 春节糖友应该怎么吃?

           正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各种美食的诱惑,难免的应酬,糖友们“管住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的经验和方法: 1、不贪嘴,有节制        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一不小心就容易吃多,糖友们可不能放松懈怠,在坚持总量控制、平衡膳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一日三餐、七分八饱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切忌不贪嘴,有节制。 2、选着吃才好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菜式丰富多样,各种美味佳肴,面对舌尖上的诱惑,糖友们要学会选着吃,宜选择煮、蒸、清炒、凉拌的食物,避免油煎、油炸的食物,控制总热。 3、吃得少不如吃得妙        糖友一味的少吃并不见得血糖就能控制好,还保证不了基本的营养需求,所以科学进餐很重要。节日里外出就餐的机会增多,就餐过程中在与家人朋友相谈甚欢之时也不能忘了要细嚼慢咽,每次用餐时间不少于20min。两餐的间隔时

    2017-01-25 点赞 1
  •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糖尿病? 首先,父母、兄弟姐妹里有糖尿病的人比较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有遗传性的,糖尿病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病人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病人,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遗传对发病的影响略高于环境,占50%—60%。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 但1型和2型糖尿病的遗传性并不是百分之百,环境因素也占了很大作用。比如1型糖尿病,除了遗传基因以外,自身抗体、病毒、氧自由基、化学品及药物都可能起作用;在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往往和糖尿病联袂而至,说明饮食习惯、不运动这些因素可能起作用。 为什么买彩票中不了,得糖尿病却那么容易?原因很简单,因为得糖尿病的概率远远高于中彩票!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有11.6%患有糖尿病,也就是说不到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糖尿病。恐怕任何一种彩票的末等奖都没有这么高的中奖概率吧。 不过,已经得了糖尿病的,也不用灰心丧气,因为糖尿病虽然来势凶猛,但只要应对得当,它是可以被驯服的

    2017-01-24 点赞 3
  •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科学的运动?

    很多糖友都会用运动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血糖,但是有些糖友只知道运动,而不知道如何科学地运动。 1、运动形式。糖友应选择有氧耐力运动,以中低强度的节律性运动为好,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以及全身肌肉都参与活动的中等强度有氧体操。如木兰拳、太极拳等。还可适当选择球类活动,如保龄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依个人体质决定,不可强行参加。 2、运动强度。普通2型糖友采用中等强度较为适宜,即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40%-60%;而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的运动强度以较低强度为好,以加大体内脂肪的利用和消耗,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40%-50%。运动强度较低的运动,能量代谢以利用脂肪为主,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则有明显的降低血糖和尿糖的作用。 3、运动时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多为餐后血糖增高,故运动应在餐后1-3小时内为宜,运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运动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减量者,运动中需要注意补充糖分。对于年龄小、病情轻、体力好的患者,可采用强度较大、时间短的运动方式. 4、运动频率。运动应该持之以恒,如果运动间歇超过3~4天,已经获得的胰岛

    2017-01-24 点赞 2
  • 关于糖尿病饮食,你有多少误区

    1、吃少了血糖自然就会降下来 对待吃饭,您是否既怕又想?是否有时为了降糖,只吃一点点甚至不吃?您可能认为少吃或不吃,血糖自然就会降下来。其实不然,身体有自我保护作用,长时间摄取不到足够供糖食物,身体就会启动其他升糖激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因此,血糖是不会降低的。只有采取在固定的时间、进食固定的量,血糖才会保持在比较理想的范围。 2、只吃素不吃荤 有的患者视荤腥如猛虎,认为这是造成自己血糖水平偏高的主要原因,其实这是一种偏见。不恰当地控制饮食易造成营养缺乏,而一味地只吃素,对身体的伤害更大,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会越来越差。正确的平衡膳食要求,每天摄入1个鸡蛋、250g牛奶、50g左右的瘦肉或鱼,既能满足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又能达到对血糖水平控制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有其他并发症尤其是肾病的患者,饮食方案需另作调整。 3、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什么是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可以随便吃而不必担心会升高血糖吗?其实,无糖食品只是不含单糖或二糖,但仍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若无节制地吃,血糖水平会照高不误。因此,即使糖尿病患者要吃,也必须先计

    2017-01-23 点赞 3
  • 糖尿病可怕在哪里?

    刚得糖尿病的人,不知道糖尿病有多厉害,往往不当一回事,该吃吃,该喝喝,根本不把自己当病人。这是因为,很多人得糖尿病,其实是偶然发现的,自己不痛不痒,没有任何症状,所以没有什么警惕性。 其实,糖尿病一旦发生并发症,对人类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而且这种危害大都一开始“不痛不痒”,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所以糖尿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患者如果平时不注意定期的检查,不控制好病情,一旦出现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或者不可逆转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不管是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还是经济上的花费,都将明显增加,更有甚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令人痛惜的是,每年都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因为对糖尿病的无知,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呢? 1、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精神和体力上的痛苦:患者一旦诊断糖尿病,就需要饮食控制,很多食物需要限制,同时需要病友生活规律,定期运动,出游及应酬都受限,还得吃药打针,对于糖友来说会带来很多不便,甚至痛苦。不过,这种不便或痛苦毕竟容易克服,跟并发症比起来实在是“小case”。然而,有些糖友因为忍受不了这些小痛苦,而放松自己的饮食,不运动,不按照医生

    2017-01-23 点赞 3
  • 初患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与诊断分型有关的检查 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目前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0毫摩/升(126毫克/分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200毫克/分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它对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阳性仅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比健康人稍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定究竟是糖调节受损还是糖尿病。 3、胰岛功能测定: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本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此外,根据胰岛素分泌曲线的形态特点,还有助于对糖尿病进行临床分型。 4、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患者往往抗体呈阳性,2型则否。其中,GA

    2017-01-23 点赞 1
  • 初诊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与诊断、分型有关的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目前的标准是空腹血糖≥7.0毫摩/升(126毫克/分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200毫克/分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它对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阳性仅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比健康人稍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定究竟是糖调节受损还是糖尿病。3、胰岛功能测定: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本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此外,根据胰岛素分泌曲线的形态特点,还有助于对糖尿病进行临床分型。4、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患者往往抗体呈阳性,2型则否。其中,GADA在血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故临床意义最大。反映血糖平均控

    2017-01-23 点赞 1
  • 紧张焦虑也会使血糖升高

    部分的糖友患者有一定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这是对疾病的恐惧造成的,这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大量升糖激素分泌入血,使血糖控制不佳,影响病情。。。所以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放松的心情,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样,正常人长期紧张焦虑也会导致血糖升高,精神衰弱,免疫力低下等影响健康的问题

    2017-01-23 点赞
  • 如果有用药,过年喝酒,请注意安全

    再次告诫广大朋友们,马上过年过节了,服用抗生素期间,特别是头孢类,甲硝唑类,绝对不能喝酒!不能喝酒!否则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心跳抑制,发生猝死风险,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后果不堪设想!请提醒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知道。珍爱生命,从身边人做起!

    2017-01-22 点赞 1
  • 错一下就是腰椎粉碎机了

    图下叫做平板撑,对腹部肌群,臂肌,臀肌,腰肌都有涉及。。。。但上图叫做腰椎粉碎机,顾名思义,请不要因为动作优美而选择错误哦

    2017-01-21 点赞 2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云川
简介: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
内容数 27
|
粉丝数 10k+
去提问
去挂号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