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有无糖尿病测测糖化血红蛋白

    有无糖尿病测测糖化血红蛋白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不到30%,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医生和病人只重视血糖的监控。专家指出,人们过去混淆了糖尿病的诊断指标,而糖化血红蛋白才是国际公认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专家建议病人应该坚持每隔3到6个月检测一次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3个点的血糖指数未必可靠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介绍,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中,监测血糖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通常情况下,病人自己都明白一旦患上了糖尿病就要经常去检测自己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但不管是空腹还是餐后血糖这些都反映了抽血时那一个时间点病人的血糖水平,如果血液在被检测过程中时间耽误得长了点,如果病人在检测前后情绪不稳定,或者吃了什么不合适的东西都可能影响到那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仅仅控制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忽略糖化血红蛋白的话,不利于糖尿病的监测和治疗,就算血糖控制得好,糖化血红蛋白没控制好就证明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仍然不正常,波动大。要更好地监控病情,糖尿病患者还要定期(3-6个月)作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更稳定陈耀

    2021-01-18 点赞 1
  • 上夜班让你患糖尿病风险增加

    小心,上夜班让你患糖尿病风险增加 《福建卫生报》记者林颖 本报特邀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 在人群中,总有一部分人的职业不可避免地需要上夜班,比如医护人员、司机、IT从业者……很多人担心长期上夜班会增加患癌风险,实际上,夜班不仅会增加癌症、心血管、神经、精神等一系列疾病的风险,肥胖、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更是夜班后遗症的重灾区。 美国的护士健康研究在超过14万名护士中进行了超过22年的随访,数据告诉我们,上夜班容易得糖尿病,不健康生活也要得糖尿病,甚至还有1+1>2的特殊效果! 同样值夜班不规律倒班更危险 作为内分泌科医生,陈耀主任对这样的研究数据表示认同。他说,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睡眠紊乱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而夜班人群往往因为睡眠不规律,出现失眠、熬夜等情况,这些都会对内分泌代谢造成影响。“比如大部分的医护人员都有值夜班的过程,因此医护人员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陈耀主任坦言,自己虽然是一名内分泌科医生,但患有高血压病,近年来血糖偏高,这与年轻时值夜班、平时工作忙、运动时间少也有一定的关联。 “一般来说,夜班对血糖的影响会随着上夜班年限的增加而加大

    2021-01-18 点赞
  • 沿海居民,还需吃碘盐补碘吗?

    沿海居民,还需吃碘盐补碘吗 内分泌专家:孩子、孕妇、老人这三人群必须吃 N海都记者林宝珍 记者了解到,过去市民面难以看到无碘盐,甲亢患者等不能吃碘盐的特殊人群需凭医生证明,才可以到指点无碘盐销售点买到不加碘的盐,而如今市民在部分便利店、超市都可以买得到碘盐,这意味着大家可以有更多选择。那么,该如何选择呢?海都记者采访了榕城某医院资深内分泌科专家,听听他是如何选择盐的。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陈耀主任医师:不可否认的是,近10年来各类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明显抬升,特别是沿海城市人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多,这里有生活习惯改变和检查手段先进的因素,与补碘有没有关系,目前在学术上还有争议。 我是一名内分泌大夫,我自己家里是不吃碘盐,因为我们家人比较爱吃海鲜,膳食比较均衡,家里也都是成年人,我觉得不需要额外再特别补碘。 全民补碘是我国一项长期以来的国策,目前这项政策已有所变化。像我们福州这样的东南沿海城市,碘盐里的含碘量已经比西北地区的碘盐含碘量明显减少了;过去无碘盐很难买到,甲亢等不能吃碘盐的特殊人群,需要持医院证明才能到指定地点购买到无碘盐,现在福州部分超市

    2021-01-18 点赞
  • 血糖调皮“上蹿下跳”切勿轻视

    血糖调皮“上蹿下跳”切勿轻视 《福建卫生报》林颖 本报特邀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陈耀 陈耀主任医师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经历,虽然降糖药天天吃着,血糖却一直上蹿下跳,忽高忽低,一天的血糖波动幅度甚至可以达到10多毫摩尔。在临床中,血糖不断波动的患者可以占糖尿病患者总人群的1/3。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血糖频坐“过山车”?致血糖大起大落呢?陈耀主任医师认为,血糖值不平稳,最常见的原因是防控措施没有做到位,在门诊中他就遇到了许多这样的患者。比如有些老人饮食不规律,平时在家吃的不多,一去女儿家,孩子孝顺做了不少好吃的,便吃多了,结果血糖就蹭地往上跑了。还有些老人平时运动没规律,要么不动,要么就比较剧烈,比如登山,结果血糖直接掉下来,低血糖了。还有些老人注射胰岛素没有看清刻度,胰岛素多打了或少打了,都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另外,没有遵医嘱用药、没有做好血糖监测,都会引起血糖变动。因此,防控血糖千万不要认为有用药就能万事大吉,一定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监测和糖尿病知识教育,“五架马车”并驾齐驱,血糖才能平稳控制。 脆性糖尿病让血糖坐上“过山车” 17岁的小严是一个1型

    2021-01-18 点赞
  • 调理饮食,控制血糖

    调理饮食,控制血糖 —内分泌专家陈耀主任医师谈糖尿病饮食控制 正月过后,又有一些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这与饮食控制不好有关。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与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一样都很重要,在此请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来谈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陈耀主任医师是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内分泌分会常委、骨质疏松分会委员。 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 陈主任说:“有的糖尿病患者平时就有饮酒的嗜好,有时遇到朋友聚会,一时兴起就喝了大量的酒,或是盛情难却不得不饮酒助兴。其实,饮酒对糖尿病病情有百害而无一利,应该戒掉。”酒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升高血糖并同时引起低血糖;二是损坏肝脏。因为酒中的酒精所含热量是普通碳水化合物的近2倍。饮酒同时进餐,就使热量过剩,血糖升高。酒精对肝糖元的输出有抑制作用,如果饮酒后未进食,会在餐后数小时发生低血糖,有的甚至严重到不及时抢救可能丧命的程度。酒精损伤肝脏,可引起酒精肝、脂肪肝,从而进一步引起糖代谢异常,加重糖尿病。此外,糖尿病患者血管硬化及高血压的发病率高,病情发展快,若再长期饮酒则会加速其病情的发生和发

    2021-01-18 点赞
  • 天冷泡脚,糖友要谨慎

    天冷泡脚,糖友要谨慎寒冷冬季,糖尿病人要做好足部护理预防“糖足”N海都记者林宝珍最近天气持续阴冷,不少人喜欢在睡觉前用热水泡个脚暖暖身。泡脚有助睡眠,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泡脚要很小心,水温一定要控制好,否则很可能烫伤脚。这不,前阵子,福州的糖友陈先生,就因为泡脚,差点把自己的双脚给“废”了。大冷天泡脚后,双足差点被“废”陈先生患糖尿病多年,但他并没有引起重视,既不注意规律监测血糖,医生叮嘱要按时服用的降糖药也总是有一顿没有顿的,因此血糖控制得不佳。前阵子,他觉得睡觉时脚冰冰的,很难入睡,便买了些草药,在晚上睡前烧了锅水来泡脚。不料第二天,多个脚趾和脚踝出现了很多水疱,以为是头天晚上水温太烫所致,陈先生自己拿针将水疱挑破了。没想到,破皮后伤口一直不愈合,最后有的地方皮肤都溃烂发黑,有的地方趾骨都露出来了。意识到不对劲的陈先生这才前往医院内分泌科找大夫求医,经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局部清创、规律换药、生活方式调整等系列治疗,双脚总算没出现大碍。糖友要注意预防糖尿病足为什么泡个脚,后果就这么严重?省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介绍,陈先生是患了糖尿病足,这是糖尿病常见的也是远期最严重的并

    2021-01-18 点赞
  • 糖尿病治疗误区要防范

    糖尿病治疗误区要防范 糖尿病是种需长期服药、保养的疾病,在这过程中,一些患者存在着种种误区,影响了治疗效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结合临床经验,列出了在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治疗误区。 饮食误区 饮食误区一:怕喝水。多饮多尿是糖尿病典型症状。一些患者为了避免“多尿”,就害怕喝水,少饮水,这是一个很有害的做法。糖尿病患者由于限制了食物的摄入量,从食物中来的水量只有600~700毫升,而成人每天需要水量大约在2500毫升以上。因此,糖尿病患者每天要比正常人喝更多水,才能保证机体代谢平衡。特别是现在夏天,人们流汗多,机体蒸发的水分增加,更应多喝水,每天至少要饮1500毫升水。 饮食误区二:南瓜能降糖。南瓜能降糖的说法是从日本流入中国的,其实,这是一种误传,没有科学根据。而且还有实验表明,糖尿病人每天吃南瓜1~2千克,血糖会明显升高。 专家提醒说,南瓜作为一种普通的蔬菜,糖尿病患者可以少量吃些,但不能把它当作降糖药来吃。 饮食误区三:荔枝能降糖。实际上,荔枝和南瓜一样,吃多了,不仅不会降糖,血糖还会更高,短期内大量吃荔枝还会得“荔枝病”。 饮食误区四:多喝稀饭。福州人爱喝汤是全国闻

    2021-01-18 点赞
  • 减肥慎用药

    减肥慎用药话题日前,美国对麻黄素减肥喊停了。但目前市面上可能仍有含麻黄素的减肥药。因此,专家告诫减肥者——专家分析麻黄素伤害心血管据省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介绍,麻黄素此类产品,通过对中枢神经产生作用,加速新陈代谢,达到减肥效果。但它也会损害人体器官,导致焦虑失眠、心动过速、心悸等,俗称“心血管事件”。正规用药不含麻黄素陈耀主任介绍说,上世纪90年初我国常用的一种叫芬氟拉明的减肥药中含有麻黄素,前几年我国卫生部明确表示彬此药。目前,我国正规医院用减肥药都不含麻黄素。慎买减肥药陈耀主任介绍说,虽然我国已对一些会伤害人体的减肥药有了明确规定,但一些商家出于商业利益仍在生产使用这些有害成分。比如市面上一减肥药就含有苯丙安成分,苯丙安其实也是麻黄素的衍生物,有前和麻黄素一样的副作用,长期使用还有可能产生依赖性。目前医学界对西布曲名在减肥药中的使用也仍有争议。另外,一些商家有意模糊药物成分名称,非专业人士难以辩别。所以,陈耀主任提醒减肥人士不要擅自到药店买药。专科医生主要根据能量守衡原理指导病人减肥,比如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适当配合抑制食欲和饭后排空胃肠的药物,但这些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

    2021-01-07 点赞
  • 依姆低血糖要警惕

    依姆胡言乱语神志不清,原来是“吃错药”引起了低血糖!专家;低血糖危害大,四种情况要避免N海都记者林宝珍   日前,70岁的陈依姆在服用了别人推荐的降糖中成药后,出现小便失禁、胡言乱语、神志不清,最后昏倒在家中。家人以为是中风,急急忙忙送到医院急诊科抢救。但接诊的医生却说,老人并没有中风的症状,当了解到老人有糖尿史,便请来内分泌科专家会诊。会诊结果,老人是因为低血糖而引起昏迷,在注射葡萄后治疗,才恢复正常。专家提醒,控制血糖的目标要因人而异,血糖要平稳,避免大起大落,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要赶快进食。此外,不要轻信广告宣传的所谓中成药降糖,这些药物里往往含有大量的长效降糖西药,带来的危害会很大。擅自添加“中成药”依姆出现低血糖苏醒后的陈依姆介绍,发病前一天是周末,她和老年大学几个同学聚会,东西吃得比较多,担心血糖太高,便在平常服用的磺脲类降糖药的基础上,自行加用了降糖中成药。“那天早晨测了血糖,比平时高,我就吃了一片下去,没想到从公园回来就觉得难受,头晕得很,浑身冒冷汗,来不及叫人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最先发现陈依姆异常情况的是卫生工,她发现老人胡言乱语、神志不清,就急忙通

    2021-01-07 点赞
  • 酒后昏睡当心低血糖

    酒后昏睡当心低血糖体温低要及时送医N海都记者林宝珍很多人喝醉后都有睡觉的习惯。如果酒后昏睡不醒,并浑身冒冷汗、脸色苍白,要当心是否有大量饮酒导致低血糖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上周末,福州的陈先生和招待客户时喝了不少酒,饭后又接着去唱歌。没想到一支歌还没唱下来,他就浑身冒冷汗,随后便一头倒在沙发上呼呼大睡起来。开始,同行的朋友都以为他喝醉了,并没有在意。过了一会儿,陈先生脸色越来越苍白,朋友们这才赶紧送他到医院。经检查,他并不是喝醉睡着了,而是大量饮酒导致的低血糖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后果相当危险。乙醇来不及“消化”会刺激胰岛素分泌省二院内分泌科陈耀主任医师介绍,在正常情况下,酒精(乙醇)在体内经肝脏代谢后变为乙醛,接着继续分解,成为水和二氧化碳。但是,大量饮酒后,过多的乙醇来不及“消化”,会吸收进入血液,并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这样一来,人体的血糖浓度就会随之降低此外,由于大量的乙醇迅速进入肝脏,使肝糖原的分解受到抑制,也会加剧低血糖的发生。当血糖低到大脑无法正常工作时,便会出现头晕、出冷汗,甚至昏迷等症状。低血糖持续昏迷可损伤神经功能如果及时发现并正确治疗,酒后低血糖并不可怕,一般

    2021-01-07 点赞
  • 糖耐量低减需治疗吗

    糖耐量低减需治疗吗?海大夫你好!我今年47岁,最近体检发现血糖升高(8.2-10.9)医生诊断为糖耐量低减,这是一种什么病?我目前无明显症状,需不需要治疗?就你的问题,我们请教了省第二人民医院内科陈耀主任医师。专家介绍糖耐量低减(IGT)是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也就是说餐后2小时血糖已经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此外,空腹时的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状态,即空腹血糖为6.1-7.0毫摩尔/升,称为空腹血糖异常(IGF),IGT与IGF皆处于糖调节受损期(IGR),目前将此期看作是正常人发展至糖尿病的必须阶段,《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将此时期称为糖尿病前期。陈耀主任介绍,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IGT患病率约为2%-10%,这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重要关系,例如饮食中脂肪摄入的增加,体力活动的减少等,同时也与人口老龄化有关。研究发现IGT人群每年有10%-15%的自然转归率发展为2型糖尿病。IGT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多数患者超重或肥胖,越来越多的流行病等证据证明IGT阶段发生心脑血管病及期死亡的危险显著增加,同时发生微血管病

    2021-01-07 点赞
  •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陈耀     高血压是一种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疾病。因此,患者在用药治疗的同时应该要做好自我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取得理想的降压效果。抗高血压治疗仅仅关注血压读数的改变是不够的,还要全面干预血压、多种危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1、要密切定期监测自己的血压并做好记录,发现了异常变化要及时反应给自己的主管医生。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给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2、要熟悉降压药及其他相关药物的特点,要记住服用药物的种类、服用剂量和服用时间。高血压患者须坚持服药,要有终生服药的思想准备。3、除服用合适的药物外,平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低盐饮食,减肥,戒烟戒酒,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这是长期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4、高血压患者如果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一定不要拖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尤其是当出现血压波动大,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肢体乏力、视物不清、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时候,更需要及时到正规医

    2020-12-23 点赞 1
  • 食肉减肥法靠谱吗

    食肉减肥法靠谱吗(三)陈耀大夫为您科普●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减肥成功的关键: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国外一项长达2年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排除各种混杂因素后,热量摄入水平相同、营养素构成不同的四种饮食具有同样的减重效果,可见,减重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虽然阿特金斯膳食宣传可以让你无限制的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食物,只需要避免摄取碳水化合物,就可以轻松减肥。但事实上,阿特金斯膳食组早期摄入的总热量往往低于传统的低热量摄入组,由于限制了碳水化合物摄入,阿特金斯膳食有效地限制了总热量摄入,也是阿特金斯膳食第一阶段减肥效果显著的主要原因,鉴于阿特金斯减肥法对健康的潜在危害,我们应谨慎使用。减肥的关键是使机体达到热量负平衡,要适当控制总热量摄入并保持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平衡,同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机体热量消耗大于热量摄入。食肉减肥法对我们中国人适用吗?对于阿特金斯减肥法,我国医学界的很多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医学专家认为东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有差别,即使适合西方人的减肥方法不一定适合我们东方人。美国肥胖症多得不得了,就是因为他们吃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如果吃高脂肪能减肥,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肥胖的

    2020-12-19 点赞
  • 食肉减肥法靠谱吗?(二)

    陈耀大夫为您科普阿特金斯减肥法科学有效吗?真的像阿特金斯博士说的那样,多吃肉真的能减肥吗?200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阿特金斯饮食和传统的低脂低能量膳食进行对比的研究。结果发现,阿特金斯的吃肉减肥法短期减肥确有效果,但远期效果并不优于传统低能量平衡膳食。而且,阿特金斯的多吃肉类可能对健康造成的潜在损害不容忽视。首先,阿特金斯膳食第一阶段导致生成的酮体超过组织利用能力时,会导致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可威胁生命。其次,长期摄入过多肉类,会升高血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心脏病和中风危险性;摄入过多的肉类,还会加速骨骼中钙丢失,引起老年人骨质疏松;高蛋白质食物的代谢产物尿素氮、肌酐等需要经过肾脏代谢,大量摄入高蛋白质必然会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损害。研究还证实,游离脂肪酸可以直接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长期食用高脂饮食,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多,胰岛素敏感性就会下降,导致胰岛素抵抗。结论:食肉减肥法只是短期有效,潜在风险,综合考虑,弊多利少,既不科学,亦不靠谱。“减肥教父”阿特金斯博士死于肥胖被誉为美国“减肥教父”的阿特金斯博士,向来给人以健康精神的形象,他代表着肥胖人士的希望,但实情却

    2020-12-19 点赞
  • 食肉减肥法靠谱吗?(一)

    食肉减肥法靠谱吗?(一)陈耀大夫为您科普食肉减肥法,又称阿特金斯减肥法、是美国医生罗伯特·阿特金斯创造的减肥方法,其要求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米饭、面食等高糖分的食品),而可以多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肉类、鱼)。其核心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从而将人体从消耗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转化成以消耗脂肪为主的代谢模式。图片这种减肥法一直颇受争议,2003年和2004年,阿特金斯减肥法曾一度在美国很流行,从好莱坞明星到前总统克林顿,大都是这一潮流的拥护者,一些普通百姓更是趋之若鹜。在其最盛行期间,北美11个成人里就有一个人采用这种饮食法,此减肥法后来流传至世界各国。但往往人们对“阿特金斯减肥法”疑问重重,它确实能减肥吗?减肥效果究竟怎么样?是否科学?靠谱吗?肥胖威胁人类健康众所周知,高脂肪是导致人们肥胖的主要元凶,而肥胖又是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疾病的罪魁祸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营养过剩、运动过少、生活西方化,肥胖及超重人群急速上升,亦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最主要杀手之一。因此,我国肥胖人群也在千方百计寻找并尝试各种各样的减肥方法,于是食肉减肥法就流传到中国来了。阿特金斯博士

    2020-12-19 点赞
  • 十个糖尿病,一个是儿童

    十个糖尿病,一个是儿童                                  注意:重感冒、拉肚子也可能诱发糖尿病记者冯旭11月14日是第二届“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和儿童青少年”。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1型糖尿病患者人数正以每年3%的比例迅速扩张,每年大约有7万名儿童发生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迅猛增长。据统计,十位糖尿病人就有一个是儿童,其最大的诱因是肥胖。案例1:到这个月底,福州洪塘的童童就八个月了。可不知道的人总以为童童只有四五个月大,因为从第5个月到现在,她的体重还没有涨一斤。是食欲太差营养不足吗?不!童童的胃口非常好,总是吵着要喝奶。同龄的孩子喝100ml牛奶就已足够,童

    2020-12-13 点赞
  • 糖尿病肾病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肾病应及早改用胰岛素治疗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耀糖尿病患者一旦被诊断并发有糖尿病肾病,应该立即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不可相信社会游医的一些所谓偏方秘方而使病情延误。在进行降糖治疗时,糖尿病肾病患者还应及早选择使用胰岛素治疗。虽说口服降糖药大多本身并不会伤害肾脏,但由于降糖药需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而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已经出现问题,服用降糖药不易及时排泄出去,而是长时间在体内蓄积继续发挥作用,因此就容易引发低血糖等副作用,长此以往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虽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大部分口服降糖药仍然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对肾脏影响也很少,但我们还是建议,只要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最好尽早选择胰岛素治疗。因为它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血糖,解决高血糖毒性,改善症状,对肾脏功能也不存在损害。糖尿病治疗目标是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唯有血糖控制好,才可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也许有些患者一直对胰岛素存在一些误解,认为注射胰岛素会上瘾,这些都是以讹传讹。胰岛素是人体自身存在和必须的一种激素,没有胰岛素时,人就不能生存,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不足了,所以需要补充或替代治疗。因此把胰岛素和毒品相提并论

    2020-12-13 点赞
  • 糖尿病应注意分类预防

    糖尿病应注意分类预防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  耀除遗传等“内因”外,诱发糖尿病的“外因”有热量摄取过多、活动量减少、肥胖、吸烟以及心理压力过大等。因此预防糖尿病需在“外因”上下功夫,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尤为重要。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糖尿病,还必须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预防,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自身的胰岛素生成细胞受损。迄今为止,对于1型糖尿病发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只能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研究发现,在白种人中,婴儿时期牛奶喂养的孩子比母乳喂养的孩子得糖尿病的机会高得多。因此,一些医生建议:如果父母或兄弟姐妹是糖尿病,对孩子最好采用母乳喂养,这将有助于降低儿童患1型糖尿病的风险。目前关于1型糖尿病的预防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中,如研制防止自身免疫系统破坏胰岛B细胞的疫苗,有家族糖尿病病史的人尽早进行注射或口服胰岛素进行干预。虽然这些预防糖尿病的方法目前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但是毕竟给高危人群带来了希望。据估计,60%或更多的2型糖尿病可以得到预防。研究提示,不良的生活方式与2型糖

    2020-12-13 点赞
  • 认识妊娠型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认识妊娠型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陈耀 糖尿病除了为人们所熟知的1型和2型外,还有妊娠型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这些类型的糖尿病平时受关注程度并不太高,但是却是危险的“暗礁”,稍不注意,我们“健康的航轮”就会“触礁”搁浅。因此,认识它们、了解它们才能为我们的健康护航。 妊娠期糖尿病指孕妇在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不同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1.年龄:年龄是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从25岁以后随着母亲年龄的递增而显著升高。孕妇年龄在25~30岁左右,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是25岁以下孕妇的2.9倍。当孕妇年龄超过30岁时,其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几率则明显增加,35岁以上的孕妇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为25岁以下孕妇的5.2倍。 2.生活方式:妊娠期间不合理饮食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长期进食高糖、高脂的食物,可使胰岛B细胞功能的代偿潜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同时,妊娠期间活动量减少,也会增加妊娠糖尿病的风险。 3.家族史:一级亲属患有

    2020-12-11 点赞
  • 糖尿病治疗要选对“钥匙”

    糖尿病治疗要选对“钥匙”——教你认识常用降糖药物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陈耀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就是要使血糖长期达到或接近于正常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保护患者的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综合性的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运动、监测、糖尿病教育和药物治疗。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降糖新药。1.口服降糖药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磺脲类、非磺脲类两种,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  (1)磺脲类:是最早使用和最常使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需餐前服用。第一代磺脲类药物如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等,由于副作用大,现在已很少用来治疗糖尿病。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达美康或其缓释片、美吡达或其控释片、格列喹酮、格列美脲。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体重增加、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使用中要注意:磺脲类药物都可能引起程度不等的低血糖,对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脲类药物,轻、中度肾功不全者,格列喹酮更适合(2)非磺脲类降糖药主要有诺和龙、唐力,是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在胰岛β细胞

    2020-12-11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陈耀
简介:
内容数 40
|
粉丝数 13
去提问
去挂号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