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一病多问 (4)
  • ¥12  您好,我家孩子现在9周岁多,男孩,主要问题是在学校犯了错,就反应强烈,甚至冲动到跳到教室外面的空调位上。有时可能不是他的错,他也不会分辨,只会自己生闷气,发脾气,有时吃饭时别人告老师说他讲话,他就赌气不吃饭。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受到表扬能表现好一点。他主要是没有安全意识,现在也是让人很头疼,答应事情很快,就是做不到。为了躲避惩罚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现在学校很担心他这样对他自己和学校都不好。他这种是多动还是孤独症还是情绪障碍呢?之前看过几家医院,有的说是多动,有的说是社交障碍。还请百忙中回复下,真心感谢!!

    王佳医生 已回答 围观 7
  • 睡眠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睡眠对于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在时间上看它就占了生命的三分之一。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恢复精力和体力,保持身体健康。但是仅仅环顾四周,我们就会发现人们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存在睡眠障碍的人群数也呈大幅上升的趋势。调查发现,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5%,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达57%,在这些睡眠障碍者中,55.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社会功能障碍。   不广为人知的是,心血管病也与睡眠障碍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心血管疾病多种多样,整体患者群体庞大,其中合并有失眠的比例很高,与原发疾病相互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临床结局。心血管病患者在睡眠中可能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呼吸失调甚至死亡等现象。有关专家统计,美国每年在夜间约有37500人发生猝死,其中约88%的猝死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人处于正常睡眠状态时,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此时,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心脏负荷减低,有利于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定状态,从而缓解心血管病患者病情。相反,睡眠障碍能引起自主神

    2018-07-23 点赞
  • 经前超爱发脾气,你以为这是生理期正常现象吗?

     每个月,老婆总有那么几天心烦不爽坏脾气,你是不是应该一直宠着顺着?其实,这可能是患上了精神疾病。   经前综合症发病率很高,95%的生育期女性经前都有不同程度症状,症状严重者占5%。2013年,美国相关机构将严重的经前综合症定义为精神疾病的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据了解,早在2013年7月美国精神病协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已经把经前综合症定义为一种独立精神疾病。在医院来看,每周因经前问题就诊的患者约有3~5名,但由于大部分女性对病症认识不足,就诊人数与真实患者人数相去甚远。 今年39岁的刘女士(化名)因经前情绪狂躁到医院心理精神科就医,医生确诊其患上经前综合症。 直到手边没东西可砸才停下来   “我其实根本不想打他,也不想砸东西,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刘女士说,结婚10多年,与老公共同经营一家饭店,生活平淡而幸福,但每个月的那几天让她变了一个人。   刘女士最喜欢上网聊天,但老公不太喜欢她整天泡在网上。前几天,因为生理期将至,刘女士上网聊天放松心情,老公劝她不要再聊了。“我一下子就冒火了。”刘女士起身对着老

    2018-07-23 点赞
  • 频频出现青少年自杀,青少年心理健康何时才能被重视?

    2017年4月19日2时许,香港发生一起坠楼事件,一名20岁的陈姓青年从香港仔渔安苑瑚安阁中层坠下,路人听到巨响前往发现,青年倒卧大厦对开空地昏迷,遂报警求助。救护员到场检验后证实死亡。   青年尸体由帐篷罩住,家人到现场协助调查   警员在场调查,检获一封遗书,稍后联络到其家人了解。据悉,陈曾向家人透露,他的手机近日损坏,藏在手机内的功课资料失去,怀疑因此感到不开心。警方调查后相信事件并没有可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有自杀心理?   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青少年心理未成熟,在生活的各种压力下,很容易步入歧途。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下列方面。 认识方面   青少年在采取自杀行为时,心理已经处于异常,总是以为这是唯一的选择,除此以外就别无他法了。通常,他们的内心感到自己为解决问题已经竭尽全力了,深信只有走向死亡,才能摆脱痛苦。当然,他们会预计到,别人对自己的自杀可能不理解,会有种种看法,但是在些时此地,他们自己确信选择自杀的合理的。俗语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虽然周围的人觉得自杀的青少年十分愚蠢,责怪自杀的想

    2018-07-23 点赞
  • 产后抑郁

    产后,让抑郁走开 2015年3月36日,出生仅11天的小如意被妈妈狠狠地摔在地上,再没能醒过来。一起又一起的人间悲剧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这些原本应该最疼爱孩子的母亲为什么会成为扼杀宝贝的凶手?在经历了幸福而又辛苦的10月怀胎,终于看到了肚子里那个朝思暮想的小宝宝,新妈妈们原本应该充满欢欣和喜悦的,可是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发生悲剧,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由分娩所造成的身体内激素的突然改变可能对妈妈们的情绪产生极大影响;另外分娩以后照顾小宝宝的辛劳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能会让妈妈们倍感疲惫,以致情绪低落,甚至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悲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后抑郁。 什么是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是产褥期最常见的情绪异常,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出现的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它是由于分娩之后,激素水平、社会角色及生活环境的变化,造成女性身体、情绪、心理发生的一系列不适体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大概15%-—30%,简而言之,每5个产妇当中就会有1个会患产后抑郁症,这一数字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产后2周后,4~6周症状明显,鲜有产后抑郁症发生

    2018-07-23 点赞
  • 睡觉时半梦半醒,总是做噩梦?

    我一睡觉就做很多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而且总感觉半梦半醒,又像睡着又像没睡着,醒来后梦中的场景记得很清楚。每天我无论睡多久醒来时都感觉很疲惫,就算睡十几个小时也一样,白天脑袋昏昏沉沉的,还是觉得累、疲倦。这是怎么回事呀?什么原因引起的? 针对上诉患者提问,医生解答: 根据患者的描述,可以判断为睡眠障碍。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多梦与深睡眠期时间短,睡眠深度不够、睡眠质量不高有密切关系,而长期多梦,睡眠感缺失,睡后不能缓解疲劳,则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失眠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皆会引发睡眠障碍。由于患者具体病因不明,切不可盲目药物治疗的,那样只会加重病情的严重性,对疾病治疗的本身没有任何好处,建议到正规医院查明失眠原因,对症医治。 1、哪些疾病可以导致一闭上眼睛就做梦 失眠症 是指睡眠的启动和维持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能满足个体需要的一种状况(是指对睡眠时间或质量的不足,并影响到白天的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每周至少发生3次,持续一个月。临床表现: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夜梦多、易醒和早醒、醒后再入睡困难及睡眠感缺失。 神经衰弱 是指一种以

    2018-07-23 点赞
  • 父母为什么常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

    家庭都会有一个“虎妈猫爸”或者是“虎爸猫妈”更有甚者是“虎爸虎妈”,所以父母跟孩子之间的相处肯定会避免不了言语上的争吵。为什么父母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语言暴力”?孩子到底错在哪里? 1.原生家庭的问题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父母的父母,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父母的。孩子的父母只是学习和传递了这种对孩子恶言相向的教育方式而已。这就是原生家庭的传递。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结婚,生孩子,成为了孩子的父母。但是,需要搞清楚很重要的一点是,成为孩子的父母,不等于就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成为一个优质的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觉悟,想要去学习如何做一个优质的父母。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呢?最快的一条他们熟悉的,现成的,而又不需要学习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他们的父母教育他们自己的方式。很多人会认为,他们就是这样被父母养大的,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那么,就继续沿用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好了。 所以,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一下那些喜欢对孩子恶言相向的家长的原生家庭,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爸爸妈妈,起码至少有一个人,以前也是习

    2018-07-23 点赞
  • 缓解‘考前焦虑’的五种方法

    目前,由于学习的压力常常让孩子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考试前,往往让学生变得异常的烦恼,从而引发了考前焦虑症,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有效的缓解考前焦虑症呢?下面就让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 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是很关键的。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考试了,因而这段时间不要再进行满负荷的练习,把身心弄得过于疲劳反而会影响考试的状态。 2、学生应提高自信心,考前的焦虑常源于自信心不足,担心自己还没准备好,考不出好的成绩。因此,父母和老师应多肯定、多鼓励焦虑的孩子,多指出他的优势所在,这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3、容易焦虑的孩子也容易看到负面的东西,当遇到困难时,考生应多向乐观的方向想,如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考生可以这样想:“模拟考试发现了我存在的问题,那我正好可以重点复习自己的不足之处,到时最终考试的成绩就比平时更好。” 4、父母应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要一家人围着孩子团团转,甚至父母都请假陪孩子读书,这是不可取的,会增加孩子的压力,还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削弱孩子独立面对考试的能力。 5、当然,父母可以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把内心的

    2018-07-23 点赞
  • 吃药还是心理治疗?你看抑郁症应该这样治疗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人数高达100万。 其中大多数患者不愿意就医或没有坚持专业的治疗,而其中又有一部分人认为治疗没有效果,所以拒绝治疗。 今天和大家讨论一下抑郁症的两种治疗方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1药物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抑郁症对很多人来说,最明显的体验就是情绪不好,感觉活着没有意思,那为什么药物可以让人情绪变好呢? 其实,药物并不是直接改变情绪,情绪的产生是有生理基础的。 研究者发现,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中的症状表现与大脑神经系统中的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有关,当用药物提高或降低相应的神经递质的浓度时,这些症状就会改善。 根据这种原理,药学家们研制出了各种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抗精神病药物、情感稳定剂等等。 2药物的疗效能维持长久吗? 这个问题恐怕要因人而异了。比如,有的患者平时状态挺好的,性格开朗、周围环境和谐,只是因为突发性事件(如亲人离世)压力过大,一时情绪、生理失调,导致发展为抑郁症。 这样的情况通过药物调节,一般很快就能见效,停药后情况也比

    2018-07-23 点赞
  • 抑郁等于抑郁症吗?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抑郁症年患病率约为11%。抑郁症是近年来发病人数上升最明显的精神疾病之一,“抑郁”一词在人们言谈中出现的频度也一直居高不下,但是,人们对抑郁症认识还存有偏差,这直接影响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心灵感冒”的恢复远没感冒那么快 人们以往把抑郁症等同于精神病,强烈的病耻感导致患者有病不敢承认、不敢治、不愿治,多数人谈“抑郁”色变。近年来,随着广泛的科普宣传,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和对患者的态度都有所改变,于是,抑郁症又有了一个文雅的名字“心灵感冒”,意思为:抑郁症在人群中就像感冒一样普遍存在,别大惊小怪;得了抑郁症不必惊慌,它就像感冒一样容易治。   单从发作形式上看,抑郁症的确与感冒差不多,也是一种复发性疾病。但是从治疗角度看,抑郁症就远没有感冒这么简单了。一般感冒只要吃点感冒药、多休息、多喝水,很快就可以痊愈。而“心灵感冒”的恢复远没有这么快,治疗效果也不容乐观。   据统计,全球约有12%的人在一生中某个时期曾经历过严重、需要治疗的抑郁症。我国目前有超过2600万抑郁症患者。北京一项调查表明,15岁以上人群中,

    2018-07-23 点赞
  • 没有病的疾病,是怎么形成的?

    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   其实,检查不出来疾病而自我产生的焦虑也是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于思想上、精神上。从医学心理学上讲,这种病叫做"疑病性神经官能症"。   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是一种对自己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注、担心或深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躯体疾病,经常诉说某些不适,反复就医,经多种检查均不能证实疾病存在的心理病理观念。据国外报道,本病约占各种疾病的1%,一般都发生在40岁以后,女性多于男性。   患者病前个性常常是敏感多疑、主观、固执、以自我为中心,自怜和孤独者多见。患者常自我暗示或条件联想,如见友人死于肺癌,使患者对自己轻微胸痛而过分关切,加上医源性影响如医生说的话,引起患者的疑虑等等。  疑病症的症状有哪些? 一、总是胡乱怀疑,胡思乱想   1、怀疑医生检查结论,检查了又检查,有些患者甚至自己买台仪器整天在家自己做检查。   2、怀疑自己的检查,明明刚刚已经检查了,可是总是觉得自己的

    2018-07-23 点赞
  • 夸孩子竟有这么多讲究!

    父母们会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聪明”吗?当父母的都知道,自己看到孩子的成就总是特别开心,所以夸赞之词经常无意识无选择地脱口而出。   但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 Carol Dweck 很严肃地提到,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会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非常可贵,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也更强。   为了避免自己按捺不住地表扬孩子聪明,美国小学老师根据这个准则制订了一个专门的“话术清单“,平时遇到孩子们表现优异,忍不住想夸“你真聪明”的时候,就在这15句话里挑一句来替换掉! 1、你很努力啊! —— 表扬努力 You tried really hard on that. 当孩子给你呈现一幅漂亮的作品时,可不要被喜悦冲昏头脑,请记得肯定他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2、尽管很难,但你一直没有放弃 —— 表扬坚毅 You never gave up, even when it was hard. 当孩子完成一件对他来说很有挑战的事情时,比如苦思冥想一个围

    2018-07-23 点赞
  • 焦虑的‘伤害’

    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症状包括过分紧张、莫名不安、对未来过分担心等,由于与普通的焦虑情绪难以区分,焦虑症的治疗经常被患者忽视。如果发展成为长期慢性焦虑,可能会对身心均造成巨大影响。 患者看病往往去错科室 很多人认为焦虑就是一种不良情绪,只是情绪问题,但其实人的身体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情绪表达器官,当出现焦虑情绪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表达这种不良情绪,出现身体的症状。临床上很多焦虑症的患者除了有紧张、坐立不安、心慌等表现以外,还有很多身体的不适感,比如说不清楚的疼痛、酸胀,部位不定的不适感等等。 很多焦虑症患者最开始没有或者很少有情绪的症状,而是以身体上的症状为主。所以这些患者最开始去的不是心理科也不是精神科,而是各个内、外科,很多患者反复检查都没有查出一个具体病症,这时候就要小心是不是焦虑的问题。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焦虑的急性发作,医学上又叫“惊恐发作”。病人会突然出现心慌、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甚至有人在那一刻有马上就要死去的感觉,这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怀疑心脏病发作了,立刻打急救电话。但一般在路上或者到了医院休息一会儿

    2018-07-23 点赞
  • 焦虑障碍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人们通常所说的焦虑是由现实原因引起的焦虑,属于正常焦虑,或者称为现实焦虑。一定程度的焦虑才能使人在危险的处境保持适当的警觉。大部分时间里,焦虑使人能够维持精巧和协调的意识转换过程。不同的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不同,如有的喜欢在大众面前演讲,而有的则非常畏惧。人们对焦虑的耐受性不一样,因而确定什么样的焦虑是病态的,可能比较困难。然而,当一个人在不该产生焦虑的时候出现焦虑,并且焦虑很严重,持续时间很长,并影响到日常生活,那么其焦虑可能是一种疾病了。焦虑障碍造成苦恼,并干扰个体日常生活,因而可导致抑郁。有些人可以同时发生焦虑和抑郁,也有些人先出现抑郁,后来才出现焦虑。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的心情,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肌肉紧张,以及运动性不安。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两种形式。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状态,伴频死感或失控感,可有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多表现为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喉头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难,由惊恐引起的过度呼吸

    2018-07-23 点赞
  • “他们”真的有病吗?

    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整天认为自己得了很多疾病,但是反复到综合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任何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门诊中,经常可以看到这些特殊的“病人”,他们主诉很多,自感症状很重,但各种检查均正常,药物治疗也不见效果。他们由于身体“症状”的存在而焦虑不安,担心可能存在某种疾病(通常为一些重性疾病或者难治性疑难杂症,如癌症、传染病、艾滋病等),四处求医,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严重的可导致自杀。 其实,这种无病自忧也是病,不过它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疑病症。 疑病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度关注,对健康估计之坏跟身心情况很不相符,并处于对疾病的持续、强烈的恐惧之中。他们往往在没有任何可靠证据的情况下,经常主诉自己病症如何如何严重,自己如何如何痛苦等。当医生检查得出否定结论时,疑病症患者常常断定医生的诊断是错误的或不可靠的,且总是往坏处想,因此,无法消除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和疑虑,其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一家又一家医院,以寻找“更好”、“更可靠”的“诊断和治疗”。 疑病症的产生有患者的个性因素,也有外界环境因素,尤其值

    2018-07-23 点赞
  • 社交焦虑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应对各种社交关系。他们倍感压力与紧张,常担心自己把事情搞砸,甚至会出现掌心冒汗、心跳加速,频繁的上洗手间,口吃。少数人能够把紧张调整成适当的兴奋,实现自我超越。然而更多的人可能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过度焦虑紧张,以至于不能面对而选择放弃。这类人可能不是简单的害羞,更可能是患有“社交恐惧症”,这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能会严重阻碍职业发展。 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障碍也称为社交恐怖症(SP),是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患者在一种或多种人际交往中有持久的、不合理的、强烈的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并伴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即使在将要与人打交道之前,也有预期性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 社交焦虑症不是简单的害羞或者内向,其症状是极端的,过分自我怀疑,担心羞辱和尴尬,担心冒犯别人,过分分析社会,可能会有恐慌或焦虑的攻击行为 发病早,诊断晚 据全国范围调查,社交恐惧症在成人终生的发生率是13.3%,发生率仅次于抑郁症和酒精依赖,平均发病年龄为15.1岁,80%的患者16年内未接受治疗,平均治疗年龄约为

    2018-07-23 点赞
  • 酒精的危害

    脑袋疼的就像要炸了一样!努力地想控制自己的身体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丑态百出,真是后悔不该喝酒啊! 我们都知道酒精对身体不好,宿醉过后,我们常常发誓不再沾酒,然而几个星期后,或许是几天后,又会重蹈覆辙。 最近一项新研究揭示了停止饮酒后身体中会发生什么,这也许会使饮酒者们抑制住喝酒的冲动。 伦敦西南部的修道院医院的酒精成瘾专家Niall Campbell博士揭示了停止饮酒的时间轴和益处,从完美肌肤到充满活力。 24小时内 过量饮酒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宿醉。你会出汗或者发抖,更严重的甚至出现癫痫。如果你停止饮酒,身体就会开始清理酒精,并开始“解毒”,血糖会恢复正常,你会更加期待不饮酒给身体带来的益处。 你会感觉更加清醒,更少的压抑,还会节约更多的钱。如果你每周花200块钱喝酒,那么停止饮酒后一年就可以省下10400元。 一周内 酒精对睡眠非常有害,会导致无法入眠。你也许会以为酒精可以帮助入睡,但往往你会一直醒着并且不断地往卫生间跑。 酒精是利尿的,也就是说它会使身体通过出汗而失去过多的体液,使你感觉脱水,并会醒来寻找水喝。好消息

    2018-07-23 点赞
  • 如何正确认识儿童多动症?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子女的教育、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视,“儿童多动症”日趋引起人们的关注。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旧称“轻微脑功能障碍”。大多在七岁以前起病,以多动为外在表现,其中心是注意力的不集中及不易保持,伴有情绪改变及学习障碍。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多动症规定以下标准: 诊断标准 一、注意障碍至少存在以下四条: 1 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2 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3 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4 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5 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 6 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7 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8 与他说话时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9 在日常活动中丢三拉四。 二、多动障碍至少存在下列四条: 1 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2 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3 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2018-07-23 点赞 1
  • 怎样才能让孩子避免染上网瘾?

    有父母经常问:女儿今年10岁,自从家里买了电脑学会了上网后,现在经常在网上和同学聊天,我觉得她在网上待的时间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假期,写完了作业就开着电脑。我说了她好多次,但她总是说她又没耽误学习。她是不是有网瘾了?应该怎样纠正?   在当今的中国,孩子有网瘾可能是父母最头疼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了。网瘾到底是不是病?该怎样治?由谁来治?这些问题困扰着无数父母,也困扰着全社会。   英国心理学家指出:迷恋上网会削弱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网上无规则的信息爆炸,会对教育产生破坏的作用。新技术影响下的新一代学生,学习能力与上一代人相比有很大差距。他们的学习被动性很明显,钻研精神差,提问题的能力差。   Blackmore博士认为: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它带来的影响未必全是积极的。孩子们在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寥寥无几。此外,上网时间过多的孩子,只知道“接受”信息,却缺少分析、创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历时十年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日益成为少年儿童普遍的交往平台。调

    2018-07-23 点赞
  • 老人退休后失眠?可能是适应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刚退休不久的老人都可能会遇到如烦躁、乏力、食欲不振或是夜不能寐等症状。专家指出,其实这是适应障碍,是因为角色突然转变一时间还不能适应的缘故,这时候得学会自我调节,尽快适应新的角色。   案例介绍:今年60岁的老刘从国企负责人岗位上退下来,开始了清闲的晚年生活。平时带孙子、买买菜、遛遛鸟,但仍不顺心,失落感压在心头。他渐渐感到空虚、烦躁,并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夜不能寐的症状。去医院看神经科,做了CT、脑电图、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后被转至心理科,诊断为适应障碍。   病情分析:退休导致人的社会角色转变,从职业角色变为闲暇角色,从主角退化为配角,从交往广泛的动态型角色变为交际圈狭窄的相对静态型角色。退休后,人突然闲下来,会感到无聊、烦闷,出现“人老没有用了”等悲观念头。退休老人还会多思多虑,过于敏感,容易对小事纠缠不休。有人称之为“离退休综合征”,实际上就是适应障碍。适应障碍是指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情绪失调与行为变化,如逃避现实、社会性退缩。  心理处方:自我调节很重要。首先要调整心态,顺应现实。心情不好

    2018-07-23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王佳
简介:专长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等疾病
内容数 65
|
粉丝数 100
去提问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