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一病多问 (1)
  • 人为什么会遭遇类似的事件

    孩子把妈妈的脸比拟为一面镜子,孩子看到的妈妈的面部反应,会成为孩子塑造自我认知的关键。如果妈妈在陪伴孩子时有任何抗拒、排斥或者不开心,孩子都会觉得自己不好,然后忽略自己而去服从妈妈的反应。 孩子与妈妈或直接养育者的这种依恋关系,就决定了他的人生底色,而这种底色又决定了他长大后会戴着哪种滤镜去看待这个世界。如果这种依恋关系是痛苦的,那么这种痛苦就会成为他与外界建立各种关系的底色。尽管如此,他仍然会依照这种感受去寻找客体,再次感受外界给他带来的痛苦,心理学称其为:强迫性重复。                       选自胡适之的《恰如其分的孤独》

    2024-03-26 点赞
  • 垃圾价值观

    垃圾价值观主要是指: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目的和回报从事自己不喜欢的活动。用“垃圾价值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或需求,即使得到也不会快乐,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似获得了他人艳羡的成功,却依旧表达内心郁闷、不开心的原因。

    2024-03-04 点赞
  • 心理咨询为什么有作用

    心理咨询为什么有作用? 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心理治疗师与来访者携手踏上寻找痛苦之源的旅程,并随着治疗关系的发展,一起渐渐把谜底揭开。 来访者与治疗师的交流会触发一系列来访者平时不太留意的感性印象。而这些印象对丰富来访者的直觉思维非常有帮助。 同时,如果来访者的这些感受能够得到治疗师足够耐心的积极关注,那么来访者内在被压抑的部分才会逐渐浮现出来,进入意识层面,并渐渐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些语言的表达既可以用于反思性的思考和自省,又可以带来顿悟和意识的觉醒。 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创设一个安全自由表达的世界。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就是行动的主人和需求的发源地,同时也帮助来访者进一步逐渐发展出能在关系中考虑到对方需求的能力,并逐步向更深度的社会化推进。 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关系的深度连接,有利于改善来访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增强来访者人际交往中的灵活性,帮助来访者深度重塑自己的人格。

    2024-02-27 点赞
  • 儿童强迫症的征兆

    儿童强迫症的征兆: 1.    对灰尘、细菌过度紧张; 2.    经常以仪式化方式频繁洗手、梳妆,因为过度清洗而使双手红肿、皲裂; 3.    长时间、频繁地去卫生间; 4.    避免去操场和比较脏乱的艺术作业,尤其有粘贴等操作的; 5.    避免接触一些“不干净”的东西; 6.    过度在意身体垃圾和分泌物; 7.    坚持以某种特定的顺序排列某种东西; 8.    不得不数数,或者重复一件事特定的次数,有“安全数字”和“糟糕数字”; 9.    重复行为,以某种方式进出门,在椅子上坐下或从椅子上站起来,或者触摸某物固定的次数。这种行为可能会被伪装成健忘或厌倦; 10.  过度检查门锁、电灯、窗户和家

    2024-02-18 点赞
  • 独立与合作

    人的独立,人与他人的合作,看起来是矛盾的,但是有大智慧是可以统一的。越是能接近这个中间状态的人,就越是活得幸福。 ​    有的人不能说“不”,就与他人的合作多而忽略自己委屈自己;有的人很能做自己却远离人群无法走出家门。 ​    学习、练习如何平衡独立与合作,才是人生幸福的功课。从小听话的孩子,长大多会委屈自己,因为他练习了至少18年。

    2024-02-18 点赞
  • 孩子总是玩手机就是上瘾了吗

    孩子玩手机到底有没有达到上瘾的程度?     上瘾和习惯是不一样的。     习惯是你的一种惯性思维,你会不经意地去做某件事,但是这件事如果不做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可以随时脱离这种习惯,并不需要付出特别巨大的成本。     上瘾指的是对某种东西的喜爱,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而且想持续地追求这种刺激感。并且这种喜爱,往往已经不受自己的控制,很难戒掉了。          如果孩子只是喜欢玩手机,玩的时间长,没有不受控制,千万别轻易说孩子手机上瘾。如果他离开手机无法上课、无法进行人际游戏,就要考虑找专业机构帮助孩子诊断、戒断。

    2023-08-07 点赞 1
  • 要不要让孩子去当小记者

        好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想要好成绩,但就是不努力。看看孩子从小,家长有没有为孩子营造虚假的光鲜亮丽,例如上电视、登台表演、家长努力得来的班干部头衔、小记者等等。     孩子很喜欢很得意这些加在自己身上的光环,以为就是平时做的就可以获得,不知道要脚踏实地的努力,不知道要从普通到非凡。到了该中考、高考的时候,成绩就是光环,孩子从小就没有特别努力过,此时家长也帮不上忙了,孩子的现状和他以前体验的众里挑一相去甚远,光鲜亮丽不复存在,他接受不了自己居然是平凡的,他努力也不可能拔尖,只能不学、拒学、拒考。     这样的孩子,他的理想和现实相去越远,他就越危险⚠️甚至有可能发展出精神问题。   所以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就培养他当一个普通的孩子,在普通的基础上,付出多少努力才会成就多少不平凡。

    2022-04-01 点赞
  • 人的自卑感

        个体的追求或寻找目标的活动的前提是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事实:人的自卑感。所有儿童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试图通过改善自己的环境来消除自卑感。个人处境的改善会减弱自卑感。心理学上把这一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自卑感及其心理补偿机制为人们犯错误打开了方便之门。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但它也可能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从而扩大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的距离。自卑感问题的严重程度促成了补偿性心理特征的形成,但这也只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不能矫正行为上的误差。 如此,我们可以把那些明显表现出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生来就带有衰弱体质或有器官缺陷的儿童;从小受到严厉教育或没有感受过父母疼爱的儿童;从小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 摘自《儿童教育心理学》

    2022-03-21 点赞 1
  • 孩子用错题本效果怎么样

        你的孩子用错题本,成绩提升了吗?老师和家长认为把错的题改对了,孩子就会的越来越多,就能提升成绩。     这样的方式对错的少的孩子或许有效,错题多的孩子,一看到那么多题要做,而且都是自己不会的,即使老师讲过了也记不住啊,因为全是错的,百分之百是自己不会做的,心里的压力和抵触的情绪就会特别严重。     要反过来,让孩子讲做对的题,这道题他是怎么做对的,他是怎么思考的,看见这个题他想到了什么,中间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最后做出来之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这样的过程中孩子越来越自信,又复习了知识要点,最后再扩大这种成功成果,孩子会越来越爱学习。

    2022-03-18 点赞
  • 孩子学习时表现得痛苦

        有一个即将上小学的孩子,完成口算题是胜任的,但是在完成口算题的过程中,总是会找个借口大哭一场,为什么?一定是他之前有过痛苦的经历与口算题有关,口算题触动到他内心的痛苦,既是条件反射,也是他的一个机会,可以释放情绪,获得疗愈。但如果每次的大哭受到批评、否定,他就继续受伤。他会恐惧数学、抗拒学数学,将来怎么可能学好数学呢?     所以为了爱孩子,为了让孩子可以爱学习,在他学习时表现出痛苦的时候,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怎么帮助他?

    2022-03-16 点赞
  • 孩子在家上网课 妈妈换个身份陪

    今天排队做核酸听到一句话“现在孩子的同学是妈妈”,愣了一下才明白,孩子在家上网课的时间长,都是妈妈陪伴学习。妈妈管学习特别伤母子亲情,不管又不行,我给妈妈们出个好主意: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写着“老师”的胸卡,在陪孩子学习的时候戴上,告诉孩子“我戴上‘老师’这个标志,我暂时不是妈妈,而是代替你的老师负责你的学习。”学习结束,摘下“老师”的标志,做回妈妈好好陪伴孩子。

    2022-03-15 点赞
  • 孩子说要自杀怎么办?

    孩子说要自杀,是在吓唬家长吗?他是不是真的自杀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并且非常确信,他是在求助,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大人:我痛苦的要活不下去了!不想活了! ​    如果你听到哪个人说有自杀,请一定要带他去医院看病,或者去做心理咨询。

    2022-03-04 点赞
  • 孩子的聪慧源自善于沟通的父母(六)

        第四个T:“关掉电子设备”   不关注:电视机绝不可能“共情关注”孩子的需要。尽管有时候孩子们看上去完全被屏幕上的内容给迷住了。科学研究表明,这是因为不学习而导致的情况。电视其实就是一条单行道,不可能与孩子产生互动。     不交流:跟沉迷于数字设备的人交流?这永远不会发生。    不轮流:数字设备可不懂“轮流谈话”的概念。它们占据了不仅所有的关注,而且互动模式也是固定的,没人能改变这一点。即便回答对了问题,也只是因为孩子们在被动地听从命令。        摘自《父母的语言》

    2022-01-08 点赞
  • 孩子的聪慧源自善于沟通的父母(五)

        第三个T:轮流谈话     第三条原则叫作“轮流谈话”,它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时轮流参与谈话。它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地开展,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应积极参与其中。那么父母该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呢?首先,父母必须“共情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跟孩子“充分交流”。此外,无论是父母发起的互动,还是父母正在回应孩子发起的互动,成功的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这是“轮流谈话”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父母的“轮流谈话”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注意,婴儿在学会说话之前,就能跟父母进行流畅的交流。我们知道,婴儿的啼哭是在告诉父母:尿布湿了需要更换。如果婴儿揉了揉眼睛,说明到点了该睡觉了。和婴儿的沟通,一定得学会解读他们提供的线索才行,得弄明白这些线索背后的意义并给予适当的回应。与婴儿的交流可能不是我们熟悉的模式,但在这样一来一往的互动中,婴儿的智力不仅得到了开发,还建立起了他们

    2022-01-06 点赞
  • 孩子的聪慧源自善于沟通的父母(四)

        “充分交流”     脱离语境的语言:“语境语”关注的是看得见的人和事物,它还能从人的身体语言、语音、语调中得到暗示。相比之下,“脱离语境的语言”就没有这么多的线索了。它大部分依赖于个人的已知词汇,身边没有人和事物可供参详,这就要求说话人具有高级的思维、信息处理能力和回应能力。当然,这种高阶能力的养成,对于孩子大脑发育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跟孩子“充分交流”时,对话中使用“脱离语境的语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用双方都熟悉的词语进行交流就可以了。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一起做某事的经历、孩子最近喜爱的玩具、以前认识的小伙伴等等。由于没有直接语境,孩子不得不根据自身的词汇水平来理解未知的概念。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很好地理解和回应“脱离语境的语言”,那么他在学校的成绩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因为大量的学科都融入了“脱离语境的语言”。由于没有父母从旁解释,孩子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披荆斩棘。         摘自《父

    2022-01-05 点赞 1
  • 孩子的聪慧源自善于沟通的父母(三)

        第二个T“充分交流”     “充分交流”和“共情关注”是手牵手的好朋友,当你一边干活一边絮叨手上的活时,成年人是受不了的,以为你疯了。然而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讲述是让其沉浸于语言环境的好方法。讲述除了能扩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即听到一个词语,就立马知道它所指的是什么东西或事情。洗衣、拧干尿布等父母再熟悉不过的家务,却能帮助孩子开发大脑。当父母在孩子面前说出这些单词,描述起每一项家务时,孩子的大脑同时也在吸纳父母的话,这有助于大脑的开发和亲子依恋的建立。             —摘自《父母的语言》

    2022-01-04 点赞 1
  • 孩子的聪慧源自善于沟通的父母(二)

        一T“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当父母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时,哪怕孩子的热度只持续了五分钟,就转换了注意力,孩子的大脑也能得到开发。因为大脑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才能进行焦点转移。父母可以询问孩子“想不想听我读故事书?”还得仔细地关注孩子的回答,即使孩子的回答不成语句,或不是父母所期待的答案,这样的“共情关注”都是有价值的。     探索成人和儿童之间的本质差异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共情关注”的意义。     作为成年人,我们随时被人要求调整方向,以应对不同的任务。我们会自觉把注意力放到下达的任务上,尽管之前正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叫成年人的责任感。但是,孩子们没有那么强的执行力,他们只愿意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他们没有兴趣,无论多么好玩的故事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耳边风,那么这个故事对于大脑的发育就只有一丁点儿或者完全没有作用了。     父母密切关注着孩子

    2022-01-03 点赞 1
  • 孩子的聪慧源自善于沟通的父母(一)

       我们与生俱来各种各样的潜能,但要下一番功夫才能挖掘出它们,最终的结局,还得看它们是否得到了恰当的照料。     实践证明,大脑的发育依赖适宜的环境,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给它所需的养分。儿童的智力发育并不是自动发生的,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是否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构建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并不需要人们从忙碌的工作中挤出大把的时间,无论平时多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这三T原则都可以帮助父母。(下次详细介绍“共情关注”)                           摘自《父母的语言》

    2022-01-03 点赞
  • 环境与榜样

       樊迟本是车夫,如果他只在车夫们中间混,不知道会不会问“仁”问“智”,他和孔子在一起,问了不懂,还会再问子夏。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太大了!朋友之间相处,发自内心的善于引导,如果不行就停,不要弄的双方都不好受。相信对方的智慧,相信环境对他的影响。关系友好,见仁见智。     无论是同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伤了关系,就没办法直抒胸臆,就失去了彼此学习、共同成长的可能性。     在集体里,推举什么样的人,就向大家宣告了这里的崇尚的标准。     在家里,家长所说所做,也在告诉孩子家庭的崇尚内容。家长经常说别人不好,孩子学会看别人的不足;家长幽默,孩子也学会关注快乐的事……     每个人都有优点缺点,如果经常看到自己的长处,运用、展现自己的优势,他的缺点也会转化为优点,这样影响到家人、同事、朋友,多棒!如果相反,自己痛苦身边的人也不开心。  &nb

    2021-12-16 点赞
  • 语言对孩子的影响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像孔子这样有大智慧的老师,会发现自己无意间说的话,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及时给学生认可,确认他的进步和成就。及时帮助他改变处境。    由此我想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母真的要去关注自己的言行、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我”的话使孩子内心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的话使得周围人对孩子有怎样的看法和态度?给我的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他会由于我的话,被更多的人“善待”吗?还是相反?  我还想到老师,老师不仅仅教授知识,无论是课上课后,老师对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话,带给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有老师把“学渣班”带成“学霸班”,把辍学的孩子“送”上大学,也有老师对学生实施行为暴力、语言暴力、态度暴力。    作为家长,给孩子准备物质条件的同时,给孩子尊重的、有规则的、爱的、可发展的环境更为关键。    

    2021-12-02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陈红民
简介:0-12岁婴幼儿,排除了身体、生理方面的原因,你的孩子如果出现吃手超过6个月,易哭闹,抽动、多动,不专注,恐惧,缺乏安全感,不会交友,尿频,离不开安慰物,口吃,长期的分离焦虑,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
内容数 140
|
粉丝数 183
去提问
去挂号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