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检查发现胆囊息肉如何处理

    选择保守治疗还是选择手术治疗?当胆囊息肉小于5mm时(1)如果无任何不适,每6~12个月检查一次B超,如果息肉不增大,继续每6~12个月复查B超随访,少数胆固醇息肉可自行消失。如B超检查息肉逐渐长超过10mm,建议手术治疗。(2)如果伴有餐后右中上腹痛症状,并确认与伴随胆囊结石、胆总管梗阻、复发性胰腺炎等有关时,建议手术治疗。应注意区别中上腹痛、腹胀等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不能做为手术治疗的指征。当胆囊息肉5~10mm时(1)如果无任何症状,仍是每6~12个月查一次B超,如果息肉不增大,继续随访。如息肉持续增大并超过10mm,建议手术治疗。如果无症状,但年龄大于50岁、同时有胆囊结石,仍建议手术治疗。(2)如果有餐后右上腹痛,并确认腹痛与伴随的胆囊结石、胆总管梗阻、复发性胰腺炎等有关时,建议手术治疗。应注意区别中上腹痛、腹胀等胃炎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不能做为手术治疗的指征。当胆囊息肉10mm以上时不论有否症状,建议手术治疗,特别是检查发现胆囊息肉在20mm以上时,应尽快手术治疗。如选择手术治疗?目前一般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如果胆囊息肉10~20mm、单个息肉、位于胆囊颈部、胆囊

    2021-03-02 点赞
  • 得了胆结石怎么办

    随着生活水平改善、饮食结构调整、体检逐渐普及等,胆囊结石在我国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目前患病率为10%以上,成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胆囊结石的存在,可引起腹胀、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严重者诱发胆绞痛,并发急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甚至长期慢性刺激胆囊粘膜导致癌变,因此,要早发现、早治疗。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一般为体检中偶然发现。当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炎症时,可出现急性或者慢性胆囊炎症的表现,如:上腹部不适、疼痛,通常误以为胃病,往往不能及时就诊。   胆绞痛是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往往在餐后饱食、进食高脂肪食物、睡眠体,位改变时结石出现移位,结石卡在胆囊颈部造成胆囊管急性梗阻,胆汁无法从胆囊排出,胆囊内压力增高,胆囊强力收缩发生胆绞痛。常常伴发胰腺炎、黄疸、肝功损害等。   单纯胆囊结石体征不明显,伴有炎症可有右上腹压痛、严重者有反跳痛或肌紧张,墨菲氏征阳性。 那么如何治疗呢? 1.症状性胆囊结石:症状明显的胆囊结石均应采

    2021-03-02 点赞
  • 肝硬化饮食原则

    肝硬化的饮食原则:第一、优质蛋白饮食,包括动物蛋白,常用的鸡蛋、牛奶、牛羊肉以及海产品,都属于优质蛋白饮食。第二、高维生素饮食,也就是水果、蔬菜第。第三、低脂饮食,要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第四、因为肝硬化常伴有食道静脉曲张,所以要软食、半流饮食以及流质饮食,粗糙的饮食要避免。第五、低盐饮食,高盐饮食可以引起钠水的储留,容易引起肝硬化病人并发腹水的产生。

    2021-03-01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高博
简介:
内容数 3
|
粉丝数 1
去提问
去挂号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