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抗心衰药物,需要吃多久?
有些心脏瓣膜病,比如主动脉瓣反流,会导致左心室增大,收缩功能下降。由于手术时机较晚,即使做了心脏瓣膜手术,心脏左心室大小和功能也不会马上恢复。出院时,手术医生会开一些抗心衰药物继续服用,比如诺欣妥、倍他乐克、安达唐、利尿剂等,目的是促进心脏大小和功能的恢复。那这些药物需要服用多久呢? 李女士,26岁,小时候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在外院做了开胸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近两年出现活动后气短,检查发现主动脉瓣明显反流,随访过程中左心室逐渐增大。因为李女士比较年轻,且有生育要求,对换瓣手术有顾虑,所以为行主动脉瓣修复手术而来我院。 住院后,检查心脏彩超发现,左心室明显增大(67/45mm),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外科手术指征明确。术中探查右冠瓣可见两处穿孔,瓣下可见室缺补片,瓣环和补片交界处存在挛缩,右冠瓣面积较小,遂进行了主动脉瓣修复(单瓣叶OZAKI技术)。术后恢复顺利,1周时复查心脏彩超,左心室大小基本恢复正常(53/40mm),但收缩功能还偏低(EF 47%)。出院后,嘱继续口服抗心衰药物,术后3个月复查,左心室大小恢复正常(54/38mm),收缩功能也恢复正常(EF
改良Yacoub术(德国Schaefers教授)(二)
对于主动脉根部瘤,主要有两种保留瓣膜的手术方式,即David和Yacoub手术。在国内,采用David手术的中心较多,而Yacoub手术应用较少。相比David手术,Yacoub术更简单,主动脉阻断时间更短。结合最新瓣膜修复理念的改良Yacoub手术,更是具有远期效果稳定的优势。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团队,在2017年就成功将改良Yacoub术应用于主动脉根部瘤患者中,相关经验在2020年发表于专业学术期刊上。 图7. 瓣环成形术。 (A)将人工血管向上拉,可轻松显露修复后的主动脉根部。CV-0缝线穿过左右交界外侧的室间隔组织。之后,缝针穿过左冠窦最低点处的隆起组织,然后穿过无冠窦底部的组织。 (B)CV-0缝线的另一端穿过右冠窦最低点的组织,接着在右无交界外穿过,避免影响室间隔膜部。然后它穿过无冠窦底部的组织。 图8. 将人工血管剪短,长度至伸展时在窦管交界上方2-3cm。选择合适尺寸的Hegar扩张器放在瓣口内,然后缝线打结固定。 图9. 评估主动脉瓣时,必须模拟生理加压条件,将瓣叶向下推,交界向外。用牵引线把交界向外、向上牵拉。直视下观察全部游离缘是不
改良Yacoub手术(德国Schaefers HJ教授)(一)
Yacoub手术,最早由英国Yacoub教授提出,并作为瓣膜保留手术用于治疗主动脉瓣反流和根部瘤患者。因为缺少瓣环稳定性,所以该术式远期结果并不理想。在此基础上,德国Schafers HJ教授将瓣环成形、瓣叶gH/eH等理念应用于改良Yacoub术,取得了优秀的临床结果。 图1. (A)主动脉根部和瓣膜示意图。对于瓣膜结构,STJ和基底环是最重要的根部指标。gH≥18mm进行修复。正常eH是9-10mm,或gH的45%-50%。 (B)显露。纵向切口打开升主动脉,避免切入交界。 图2. 心脏停跳后,在STJ上方5-10mm处切断主动脉。在每个交界上方缝牵引线。用直尺测量每个瓣叶的gH,直视下评估瓣叶。在这个病例中,每个瓣叶gH都是24mm,因此适合做修复手术。 图3. 在无冠窦处,充分游离主动脉根部。通过牵拉缝线,有助于显露。这种解剖不必像David手术那样深入。 图4. 切除冠状动脉窦,保留5-8mm主动脉壁边缘。游离冠状动脉开口。通常先切除无冠窦。相应窦壁的大部分留在冠状动脉钮扣上。 图5. 根据患者瓣叶大小和BSA,选择人工血管的尺寸。
体检发现Brugada综合征的致病基因,怎么办?
刘女士(化名),36岁,体检时做了全外基因检测,发现携带Brugada综合征的致病基因SCN5A,其家族成员有猝死病史。目前刘女士无任何症状,心电图正常,问应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介绍什么是Brugada综合征,它有什么表现和危害? 这个病,是由西班牙Brugada两兄弟在1992年首先报道,因此命名为Brugada综合征。其病因是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改变导致的。临床上,Brugada综合征常表现为心电图的异常,以V1~3导联ST段抬高、V1~3导联ST段多变、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为特征,而心脏结构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以晕厥的反复发作和心脏性猝死为特征。 文献报道,Brugada综合征引起的猝死占所有猝死病例的4%,占无器质性心脏疾病猝死者的20%。植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唯一可预防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源性猝死(SCD)的手段。 那么,对于像刘女士这样,通过体检发现携带致病基因SCN5A,且心电图正常,无任何症状的情况,怎么办呢? 目前的医学技术,还无法通过改变基因来治病,而提前植入ICD来预防猝死,也无必要
¥128 你好教授,我父亲周文海63周岁身高180体重85kg。 1.病史∶高血压冠心病14年。 2.目前∶做了体检和冠脉ct显示心脏血管有四处重度狭窄甚至接近闭塞,还有高血脂。2010年确诊高血压冠心病至今没服用过他汀类药物。血压125-130比较稳定,身体没有任何症状。昨天开始吃阿托伐他汀晚饭后两粒。 3.想咨询一下您,我父亲没有症状的情况需要怎么治疗比较好?如果不做心脏支架和搭桥这类手术,选择保守治疗是否可行呢?是否有溶栓和降脂类药物能缓解狭窄呢?
体检发现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怎么办?
小万同学,20岁,目前在南京读大学二年级,因为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以及对军营的向往,今年踊跃报名参军。但是在体检时,发现有先天性主动脉瓣二叶畸形。一向身体很好的小万自己都不相信,又去了南京一家三甲医院复查,还是被告知有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这可怎么办?不仅军旅梦泡汤,以后病情会不会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小万及其家人所担心的。 近期,小万同学在网上查到,在国内,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团队对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的诊断治疗,具有很独到的经验。所以,先在互联网上联系到了张步升主任,预约心超后,来门诊检查和面诊。 根据心超结果,确实是主动脉瓣二叶畸形。正常人主动脉瓣是三个瓣叶,而小万同学是两个瓣叶,呈前后排列,有轻中度的瓣膜反流。那么这个对身体有影响吗? 通过跟小万交流,他目前生活和学习都不受影响,而且还是羽毛球健将,喜欢体育锻炼。这个病的发展是很慢的,也许20年以后,瓣膜反流会加重,需要手术治疗。但是没必要在这20年内一直担心这个问题,放松心态,像正常人一样,去好好生活和工作。即使很多年以后,需要治疗,也会有很好的方案来解决的。这样交流下来,小万同学的心情也放松了。
主动脉瓣环成形技术(德国Schaefers HJ教授)
主动脉瓣反流是常见的心脏瓣膜病之一,对于严重的反流患者,通常是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近年来,主动脉瓣修复手术,因其具有较低的瓣膜相关并发症,无需抗凝,逐渐受到患者朋友的青睐。 主动脉瓣反流的发病机制很多,包括瓣环扩大、瓣叶脱垂等。为了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往往需要综合处理,采用多种技术。而其中瓣环成形术是重要的一环。有文献报道,瓣环缩小,将有利于增加瓣叶对合高度,减少反流,改善远期效果。 主动脉瓣环成形技术有多种,德国Schaefers HJ教授等采用CV-0缝线进行瓣环成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图1. 主动脉横切口,以获得良好显露。在无冠瓣外侧,将左心房组织从主动脉根部游离,接着在主肺动脉间隔形成一个平面。 图2. 通过钝性剥离,将左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壁游离。这在左冠状动脉主干较短的情况下尤为重要。 图3. (A)从左右交界外侧开始缝合,将缝针穿过室间隔肌肉。(B)向后的一头缝针穿过之前做的隧道,小心紧贴主动脉壁。(C)向前的缝线穿过右冠窦最低点外侧的结缔组织。如果心肌延伸到窦部,缝线将穿过基底环水平的心肌。接着缝线膜部室间隔和右心房组织的区域。 图4.
主动脉根部瘤合并单瓣叶畸形,怎么办?
在接受主动脉瓣手术的年轻患者中,单瓣叶主动脉瓣畸形占4%-6%。这类患者常发生主动脉根部瘤,外科处理技术包括瓣膜置换联合人工血管根部置换,用机械瓣复合管道(Bentall)或肺动脉移植物(Ross)。 德国Schafers HJ教授等提出一种新方法,采用根部重塑联合瓣膜修复技术治疗这类疾病,取得良好的结果。 图1. 单瓣叶畸形的特征为一个正常和两个未发育的交界。保留正常交界和对侧主动脉组织呈舌状。两侧冠状动脉开口被解剖游离(虚线)。 图2. 切除未发育的右冠瓣,包括其交界区域。人工血管修剪产生两个对称的舌状,接着缝合到剩余主动脉壁上。 图3. 使用心包片,重建两个瓣叶,以产生具有两个正常高度交界,且对称的二叶瓣。
先天性单瓣叶主动脉瓣畸形的修复技术
先天性单瓣叶主动脉瓣畸形非常罕见,在心超检查人群中占0.02%。其特点是只有一个完全发育的交界,通常位于后部,相当于左无交界。在左右冠瓣和右无冠瓣之间,存在先天性融合。 先天性单瓣叶主动脉瓣畸形,常发生瓣膜狭窄或反流,手术方法包括交界切开,瓣膜置换,Ross手术,瓣膜修复。 德国Schafers HJ教授等介绍了这种罕见主动脉瓣畸形的修复方法。 图1. 外科视野下单叶主动脉瓣示意图。 后交界高度正常,前交界异常低。左右冠瓣之间未发育的交界也低于正常。两个未发育的交界低于冠脉开口。 图2. 将融合的瓣叶组织朝向前交界切开,然后沿着虚线从主动脉附着处分离几毫米。 图3. 为了使用心包补片进行重建,缝合线向头侧弯曲,以重建正常高度的第二交界。 图4. 从自然瓣叶组织到新的交界处,用三角形心包片(阴影部分)扩大瓣叶。最终产生具有2个正常高度交界的二叶主动脉瓣。
主动脉根部瘤手术康复,非马凡
主动脉根部瘤,指主动脉窦部出现病理性扩张,直径>5 cm或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常伴有主动脉瓣环扩张,从而出现瓣膜反流。其病因包括遗传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白塞病等。如不及时治疗,危害包括发生急性主动脉瓣夹层和心力衰竭。近期,周先生就碰到了这个问题。 周先生,40岁,重庆人,近几个月出现胸闷心悸症状,到医院检查心超发现,主动脉窦部瘤,直径68mm,左心室明显增大(65/43mm),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知道病情后,周先生自己也很吃惊,平时身体很好,怎么就得了这么重要的心脏病。因为听说要手术治疗,遂找到了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张步升主任。张主任看过病历资料后,建议尽早手术,因为这种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会越来越严重。 周先生住院后,经过术前准备,择期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分为3部分,包括主动脉瓣膜手术,根部血管切除+人工血管置换,冠脉开口的移植,可以说融合了瓣膜、大血管、冠脉三种成人心外科技术。手术过程一气呵成,术后恢复也很快,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修养了。出院前复查,心脏大小和功能恢复正常,主动脉根部血管直径正常。
冠脉搭桥术后6年随访
周先生,70岁,江苏常州人,因反复活动后胸痛1周入院,查冠脉造影提示:冠心病,左主干+三支病变(左主干狭窄99%,前降支开口狭窄99%,回旋支开口狭窄99%,右冠的左室后支狭窄95%)。这在冠心病中属于很危重的病例,不适合冠脉支架治疗,应尽快采取冠脉搭桥手术。 2018年,我们团队为周先生进行了微创不停跳冠脉搭桥术,术中获取自身血管,顺利搭桥四根,术后测桥血管流量满意。 因为路途较远,术后也没有定期来上海复诊。最近,周先生女儿跟我联系,打算来上海做次全面检查。时隔6年,再次见到周先生,还是感觉很亲切,他身体状态很好,平时也按时吃药。查了心电图、心超,结果都正常,冠脉增强CT显示,搭桥4根血管都通畅。
腹主动脉瘤是什么?怎么处理?
傅奶奶,80岁,浙江宁波人,因“反复腹痛”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腹主动脉瘤,为行进一步治疗而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入院后查主动脉CTA,可见腹主动脉瘤形成,直径约3.5cm,合并穿透性溃疡形成。这应该怎么处理呢? 腹主动脉瘤,是否需要干预,主要看三个方面,1是瘤体直径,2看瘤体是否偏心性,3看有无穿透性溃疡。如果瘤体较大,偏心性发展,存在穿透性溃疡,提示破裂风险高,需要积极处理。 目前微创介入技术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像傅奶奶的病情,不用开刀,通过腿部血管穿刺,就可以植入支架进行治疗,具有恢复快,创伤小,住院时间等的特点。
心脏反流,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谢先生,56岁,江苏徐州人,因“活动后胸闷、气短”于2021年到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就诊。既往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难控制。查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EF 37%),中度主动脉瓣反流。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心肌病可能,优化抗心衰药物后出院。因之后疫情原因,一直未来上海复诊。 时间到了2024年4月,谢先生主动电话联系心外科张步升主任,说近期出现晚上睡觉时不能平躺、憋气症状,想来上海住院检查。张主任很快安排谢先生住院,追问这几年血压控制的一直不好,高压基本都在140mmHg以上。查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EF 36%),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轻中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收缩压52mmHg。从心脏彩超来看,心功能较2021年明显恶化,且临床心功能为IV级。 这怎么办?继续保守治疗,因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血压难控制,且主动脉瓣反流加重,这样心脏功能的恶化速度会很快。而手术治疗,消除主动脉瓣反流,经平衡手术风险后,获益会多大?这都是需要我们手术团队考虑的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和沟通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心脏Bentall手术包括哪些流程?
图1. 切除升主动脉瘤,在阻断钳近端和窦管交界上方1 cm处留下宽约1 cm的主动脉组织。 图2. 仔细游离并切除主动脉根部,保留瓣环上主动脉壁边缘。制备冠状开口按钮。 图3. 为了达到良好显露,通过3根牵引线,将主动脉根部向头侧牵引。 图4. 切除主动脉瓣叶,瓣环去钙化。 图5. 采用水平褥式缝合,垫片放在主动脉瓣环下方。 图6. 一边向上拉缝线,一边将带瓣管道向下推至瓣环水平。 图7. 修剪左冠状动脉按钮,留下3 mm的边缘,并使用5-0prolene缝线重新植入。 图8. 准备左冠状动脉按钮,并用5-0prolene缝线重新植入。 图9. 修剪人工血管,用3-0prolene缝线将其与升主动脉远端吻合。
¥68 肺结节确诊恶性,要手术,上海胸外科手术知名的医生有哪些呢?
¥68 我老婆早晨吃药吃错了,把我的倍他乐克和7.5毫克和达格列净10毫克吃了,她没有心率快和糖尿病,请问需要去医院吗?怎么干预
心梗后反复心衰,原来是缩窄性心包炎
冯先生,57岁,河北沧州人,平时身体健康,但1年半前(2020年10月),突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当时就近送到天津某医院,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回旋支闭塞,用药物球囊扩张,重新打通了这根血管。出院后,冯先生一般情况还可以,就是有时感觉乏力。这样过了半年,到了2021年4月底,冯先生因为活动后胸闷气短在河北某市级医院住院,检查发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伴心脏收缩能力下降,考虑是心梗的后遗症--缺血性心肌病,建议药物抗心衰治疗。 出院后的冯先生坚持吃药,但病情却越来越重,1个月后再次住院,检查后还是考虑是心梗的后遗症导致的心力衰竭,继续药物治疗。此后,冯先生就开始了反复心衰,反复住院的循环,住院间隔越来越短,病情也越来越重,1年内住院次数达到近10次,不管是经济压力,还是身体上的折磨,让老冯全家心力交瘁。 时间到了2022年1月,老冯的病情更严重了,已经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稍微活动就感觉胸闷气短,双下肢严重水肿,到了天津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查血肌酐558umol/L,血钾7.4mmol/L,达到急诊血液透析的指征,但当时血压低,收缩压只有70-80mmHg,不适合做血液透析,治疗上出
认识缩窄性心包炎
中世纪早期,Avenzoar(1113-1162年)首先发现了心包疾病,将其描述为血清纤维素性心包炎。 后来,Lancisi(1654-1720年)注意到心包粘连的临床后果。 1669年,Richard Lower描述了一个呼吸困难和间歇性脉搏的患者。 1873年,Kussmaul创造了术语“奇脉”。 1896年,Pick病的概念被引入,代表伴有腹水和肝肿大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假性肝硬化”)。 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 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包括典型的临床体征,如奇脉、颈静脉搏动、心包叩击音(第三心音,通常称为快速充盈音)和心包摩擦音,以及心电图异常。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如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以及现代的心脏CT和MRI,成为其诊断的“金标准”。有创性心导管技术和压力测量显示,主要的心室充盈发生在舒张期的前三分之一。这种现象是由于在心脏舒张中期和晚期,当固定和硬化的心包腔不能进一步伸展时,心室的充盈迅速和突然停止造成的。这导致右心导管术期间出现血液动力学下降(颈静脉压快速“y”下降)和平台。这种现象被称为“平方根号”。由于这些限制,右心房、右心室
缩窄性心包炎,一个临床上容易漏诊的疾病
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的脏层和壁层心包组织发生广泛的粘连、钙化,使心脏的舒张功能受限,心室排血量减少,静脉系统淤血。 近期,连续接诊了几例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从发病到确诊,少则1个月,多则1年余,期间饱受病痛的折磨,且往往是辗转多家医院,给患者及家属身心造成很大影响,经济花费也很大。 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病诊断困难呢? 是因为做的检查少了?显然不是,很多患者把能做的检查都做了,比如冠脉造影,心脏磁共振,全身PET/CT等,仍不能确诊。 那是因为医院水平不高吗?也不是,因为有的患者辗转了多家三甲医院,仍是没有诊断该病。 那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我通过思考,有以下几点: 1. 该病的症状和体征缺少特异性。比如某患者出现胸闷、胸痛,很容易联想到冠心病可能;比如听诊有心脏杂音,很容易联想到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脏瓣膜病。而缩窄性心包炎,就缺少典型的症状和体征。比如其心力衰竭的症状,往往想到心肌病、肺心病或肝硬化。比如河北的老冯,心梗后出现心衰,当地医院一直认为是缺血性心肌病引起的心衰,而漏掉了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 2. 多数临床医生对该病的
心脏一次接受4个手术,是怎样的体验?
尹先生,56岁,江苏苏州人,因“活动后胸闷、气急1年余,加重1个月”,为行进一步治疗,而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就诊。 入院后,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右房及右室增大,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均减弱,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动态心电图提示:持续性心房颤动,最快心率208次/分,最慢心率50次/分,平均心率110次/分。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前降支近中段狭窄90%。我们经常把心脏的结构比喻成一个小房子,通过这些术前检查,可以发现这个小房子不仅是电路、水管、房门出现了严重问题,连墙壁的承受力也严重下降,这在临床上表现为心衰、心律失常等。那么,治疗方案怎么选择呢? 对于尹先生的病情,我们团队进行了讨论和会诊。方案1,开胸手术,二尖瓣修复、三尖瓣修复、房颤消融、冠脉搭桥术,优点是一次手术解决全部问题,缺点是手术时间长,创伤及风险相对大。方案2,开胸手术,二尖瓣修复、三尖瓣修复、冠脉搭桥术,不做房颤消融,优点是一次手术解决大部分问题,缩短了手术时间,缺点是遗留了房颤的问题。方案3,微创手术,先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再择期行微创切口下二尖瓣修复、三尖瓣修复术,以后再择期做经导管的房颤消融术,优点
版权所有:杭州微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卫(03)网审[2014]015号 (浙)-经营性-201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