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一病多问 (34)
  • 结肠息肉内镜复查—结直肠息肉的规范化诊疗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结直肠息肉的规范化诊疗        结肠息肉内镜随访复查间期是基于腺瘤数量、最大息肉尺寸和切除病变后组织病理学表现而定。        对于<5 mm的小腺瘤息肉的管理,目前仍无统一意见。 1.传统腺瘤的随访推荐: 1~2个直径<10 mm的传统腺瘤的患者,推荐7~10年随访复查; 3~4个<10 mm的普通腺瘤,推荐监测区间为3~5年,并非严格的3年。 5~10个<10 mm的腺瘤或高危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绒毛成分),仍然随访为3年内。    10个以上腺瘤的患者,目前推荐每年均需随访。     对于大息肉的分片切除具有残留和复发的风险,因此推荐6个月内进行随访。 2.锯齿状病变的随访推荐: 1~2个直径<10 mm的SSL的患者,推荐5~10年内行随访复查; 3~4个直径<10 mm的SSL或≥10 mm的

    2024-08-07 点赞
  • 胃癌高风险人群筛查频率—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来源: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筛查频率胃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有下列病变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1)局限于胃窦或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每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萎缩累及胃底或全胃,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每3~6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

    2024-08-06 点赞
  • 胃癌高风险人群—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来源: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胃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1)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20/10万)。 (2)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 (3)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血清Hp抗体、粪便Hp抗原检测任一阳性。 (4)吸烟、重度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5)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2024-08-06 点赞
  •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筛查频率—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来源: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筛查频率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有下列病变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 (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内镜下高危因素或病变长径>1 cm者每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持续5年。(3)Barrett食管患者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12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Barrett食管患者无异型增生,每3~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2024-08-06 点赞
  • 食管癌高风险人群—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来源: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       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      保护因素包括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膳食钙摄入、蔬菜和水果摄入。 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1)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5/10万)。 (2)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 (3)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4)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 (5)有食管的癌前病变诊疗史。

    2024-08-06 点赞
  • 婴幼儿排便异常的非药物治疗—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2024)

          来源: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2024)     养护指导:细心护理臀部有助于改善婴幼儿排便次数增多导致的尿布疹及肛周问题;排便训练可改善婴幼儿便秘症状(推荐等级A级)。       喂养指导: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选择pHF可以有效改善粪便干结症状(推荐等级B级)。与母乳喂养的婴儿相比,配方喂养的婴儿胃肠道运输时间长,粪便性状偏硬。新近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研究显示,与普通配方喂养相比,部分水解低乳糖配方喂养可以促进软便形成,增加排便频率。 喂养指导:针对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有奶瓣及食物残渣的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可减少排便次数,pHF有助减少粪便奶瓣(推荐等级B级)。降低配方中乳糖含量有助改善由于乳糖消化吸收不良引起的排便次数增多。      喂养指导:已添加辅食的粪便干结婴幼儿,可适当增加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推荐等级B级)。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可

    2024-07-29 点赞
  • 婴儿胀气的非药物干预(抚触按摩、水解低乳糖配方、避免产气食物)

       来源: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非药物干预专家共识(2024)      婴儿进行适当的抚触按摩有助于排气,改善嗳气、腹胀、肛门排气过多的症状(推荐等级B级)。       喂养指导:添加辅食前的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儿,选择部分水解低乳糖配方可减少胀气症状(推荐等级B级)。       胀气是婴儿常见的胃肠道问题,饮食方式改变可帮助降低症状发生频率。研究结果证实,对于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儿使用部分水解低乳糖含量的配方有助于减少胀气等症状发生         喂养指导:添加辅食后的婴幼儿饮食应避免易产气的食物(推荐等级A级)。 富含可发酵性短链碳水化合物(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disaccharides,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FODMAP)的食物,如豆类、卷心菜、

    2024-07-29 点赞
  • 结直肠息肉大小分类标准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结直肠息肉的规范化诊疗 根据大小分类 微小息肉:直径<5 mm; 小息肉:5 mm≤直径<10 mm; 大息肉:10 mm≤直径<20 mm; 巨大息肉:直径≥20 mm。

    2024-07-22 点赞
  • 新手儿宝宝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影响其大便颜色

         母乳乳糖含量高,利于肠道益生菌生长,且母乳中水分占比80%-90%,会使宝宝出现大便不成型,便比较稀,呈金黄色或黄绿色。     奶粉中蛋白质、矿物质含量较高,会使宝宝大便色呈黄色或绿色,且易出现大便干燥,或者排便困难。极易因消化不良,吸收差出现奶瓣便。

    2024-07-16 点赞
  • 新生儿宝宝喂养方式决定了排便次数

          新生儿宝宝大便次数由宝宝喂养方式决定。        纯母乳喂养宝宝在2~7次/日,        奶粉喂养、混合喂养是2~3次/日。 纯母乳喂养新生儿每天排便次数在2~7次,还有一些纯母乳喂养新生儿吃一次就排一次。        新生儿宝宝精神状态正常,进食良好,体重正常增长,排便次数稍多也没问题。       奶粉喂养宝宝排便次数每天可以排便2~3次,也有一些宝宝每天排便次数是1次,只要没腹胀,肚皮青筋暴起无碍。

    2024-07-16 点赞
  • 艾滋病诊断标准—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来源: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 1.流行病学推荐意见1:          对HIV/AIDS患者的配偶和性伴、与HIV/AIDS患者共用注射器的静脉药物依赖者、HIV/AIDS患者所生子女,以及具有疑似HIV感染高危行为和(或)临床症状的临床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主动提供HIV相关检测及相应的咨询服务(C1)。 2.实验室检测推荐意见2:         HIV筛查试验阳性者需进一步通过补充试验包括抗体补充试验(HIV-1/2抗体确证试验)和核酸补充试验(HIV-1核酸定性和定量检测)来确认HIV感染(A1)。         推荐意见3:初治HIV感染者在启动ART之前应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新确诊HIV感染者或使用CAB-LA进行PrEP后仍感染HIV的患者,如考虑存在HIV对INSTI耐药,则应进行整合酶基因突变检测(C1)。 3.诊断标准推荐意见4:

    2024-07-16 点赞
  • 满月宝宝混合喂养大便知多少?

         宝宝混合喂养每日排便应在3-6次,便量应与前期相差无多。      若混合喂养宝宝每日排便次数少于3次,甚至每日1次,同时伴有哭闹不止,吸奶难以安抚,腹部胀大腹部皮肤青筋暴露,考虑婴幼儿便秘,应及时给予通便治疗。可选择婴幼儿型甘油栓,蜂蜜栓,开塞露,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2024-07-11 点赞
  • ¥30  今天早上被门锁搞破了手指,已用酒精和碘酒消毒,请问是否需要其他处理方式

    ... 10 人已抢答 围观 135
  • 肛肠疾病预防策略

    肛肠疾病预防包括: 一级预防:预防肛肠疾病发生。(规律作息,清淡饮食,调理好排便,注意肛肠尤其肛周清洁,肛肠疾病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二级预防:预防肛肠疾病复发。肛肠疾病治疗后预防发作(预防结直肠肿瘤术后复发,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复发,肛周疾病术后防复)

    2024-04-28 点赞
  • 结肠癌高风险人群—加强结直肠肿瘤筛查

        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包括: 1.粪便潜血阳性 2.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 3.本人肠道腺瘤史 4.本人癌症史 5.排便习惯改变满足以下任意2项: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均应加强结直肠癌筛查。

    2024-04-28 点赞
  • 慢性便秘肠道微生物临床应用

    来源:慢性便秘肠道微生态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慢性便秘患者较健康人群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等优势菌群的数量显著减少,同时,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等潜在致病菌数量显著增加,且这一趋势与便秘的严重程度相关。       肠道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在慢性便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证据等级:3,推荐强度:强)             肠道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和合生元能显著改善便秘症状。         益生菌和益生元通过促进有益微生物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长,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其中特定益生菌(如Prevotella菌株)的应用,在便秘治疗中显示了潜在的独特效果。      微生态制剂不仅能改善排便频率,还可能对整体肠道健康有益。一项研究探讨了Lactobacillus reuteri

    2024-04-23 点赞
  • 预防围产期肛肠疾病

         孕晚期胎儿逐渐增大腹腔容积减少,腹腔脏器受到挤压,挤压结直肠不仅易导致排便困难,同时引起直肠肛门静脉回流发生障碍,进而痔静脉曲张发展成痔疮,或者导致原有痔疮发作、加重。       孕妈分娩生产时努挣,腹压一过性增大导致直肠肛管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痔疮发作,或者引起痔静脉破损,痔体黏膜脱出、形成血栓性外痔及炎性外痔。       孕妈分娩后,腹腔空虚使便意感变得迟钝,同时月子期卧床久,产后气血虚导致排便无力,均造成排便困难,直接或间接使粪便在肠道中滞留时间长、高度硬结,粪质干硬使肛门受伤引起肛门疾病。       所以围产期排便调理尤为重要,是预防肛肠疾病的重中之重。针对原有肛肠疾病应早发现早治疗,筛查预防。产后及时治疗随产发作痔疮。

    2024-03-04 点赞
  • 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诊疗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肛周脓肿、肛瘘和直肠阴道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        肛周脓肿和肛瘘的病因,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脓肿是由于肛腺阻塞感染形成。       肛瘘是由于慢性感染和脓肿引流管道的上皮化形成的。       肛周脓肿的定义取决于脓肿发生的解剖间隙;其中坐骨直肠窝脓肿(也称为坐骨肛门脓肿)最为常见,其后是括约肌间、肛提肌上和黏膜下脓肿。        肛周脓肿男性较女性多发,且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发病的高峰发年龄通常在20~40岁。总体而言,肛周脓肿的处理是及时的切开和引流4。       肛瘘是指位于肛周皮肤与肛管之间上皮化的管道。肛周脓肿的患者约有30%~70%会伴发肛瘘,即使在没有伴发肛瘘的患者中,仍有30%~50%的患者会在脓肿引流术后数月至数年内诊断为肛瘘。       肛周脓肿是根据发生的解剖间隙定义的,肛瘘的分类取决于瘘管与

    2024-03-01 点赞
  • ¥30  便秘灌肠后,肛门里面一阵一阵刺痛,像针扎一样,是什么原因。用什么药

    ... 8 人已抢答 围观 281
  • 外痔与混合痔鉴别

    来源: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       外痔是发生于齿状线以下,由痔外静脉丛扩张或痔外静脉丛破裂或反复发炎、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而成的疾病。       外痔表面被皮肤覆盖,不易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时可有疼痛。        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外痔、血栓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和炎性外痔4类。 混合痔       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跨齿状线相互融合成一个整体,      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2024-02-27 点赞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张振国
简介:从事结直肠疾病的中西医协同诊治及术后康复研究。主治肛肠疾病的舒适诊疗,功能治疗。
内容数 231
|
粉丝数 121
去提问
去挂号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