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
  • 一病多问 (3)
  • 远程复诊流程

    你好!欢迎光临个人工作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希望通过微医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方便外地患者远程就医。本人目前主要针对儿童抽动症和过敏性鼻炎等病的中医诊治,为了更好的方便外地患者远程开中药治疗,请把病历资料和相关检查资料传上来,检查结果当天没出来的,拿到后拍照上传,必须提供孩子的病史及目前孩子的主要症状,包括孩子的大便情况,有无过敏史、其他特殊病史,目前诊断和治疗用药情况,提供孩子的舌头照片。可以开方后,远程邮寄中药颗粒剂或中药饮片。

    2021-01-14 点赞 1
  • 了解抽动症与语言障碍的问题

    1.抽动症的语言障碍 抽动症常常出现发声性抽动,这个症状大家都比较熟悉,而我们临床上经常看到有一些抽动患儿,会出现口吃,语言不流利,词语重复等,这些症状都属于抽动症的语言障碍,显著特点是言语流利障碍。有学者将其定义为“惊叫、短语重复、修正、单词部分重复和整短句重复”。其中言语重复是以很快速度重复一组词或一个词为特点的一种状态。这种重复通常会出现在句末,患者有时会语速加快但音量减小。抽动症患者这种“类似于口吃”的现象,对于患儿的身心影响比较大,加重了家长的焦虑情绪。 抽动症的言语流利障碍和典型的发育性口吃,这两种疾病有共同病理原因及相似行为和神经运动功能上的发育性变化,症状严重程度受交流情景和心理压力影响。有学者认为,抽动症患者的言语流利障碍似乎与典型发育性口吃没有太多共同点,而与言语急促有很多相似之处。 2.抽动症的言语流利障碍患病情况及对策 关于抽动症患者言语流利障碍的患病率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目前研究报道有很大差异,高者可达31.3%,而低者仅为15.3%。抽动症患者语言障碍与发声抽动及言语流利障碍关系密切,但是发声抽动和言语流利障碍二者是联系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抽动症的

    2019-03-02 点赞
  • 抽动症是怎样一种病,如何摆脱抽动困扰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之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有不自主发声为特征的遗传神经性精神性疾病。多数起病于10岁以前,男女比例为5∶1~3∶1,其在伴随行为问题方面的表现也随性别而不同,在男性病人中更多的是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而在女性病人中更多的是伴有强迫障碍。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文化和种族中发病,其患病率至少在0.5‰以上,且大多数为轻症病例,男孩多于女孩。成人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10。近年来此病有增多的趋势。此并给患儿和家长带来很大的烦恼的担忧,为此如何解除患儿的因病带来的压力和危害,是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就有关家长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目前研究的新理念,以及个人的看法和建议,以期家长能够知晓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对解除患儿的病痛有所帮助。一.认识临床症状特点,对预后要保持乐观多发性抽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方面有关,可能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一个综合征。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症状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伴

    2019-02-14 点赞 1
  • ¥68  您好!于主任,我儿子3周岁,这段时间反复感冒咳嗽,从清明感冒流鼻涕咳嗽……好了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咳嗽,也去看了医生吃了药~本来都好了。昨天下午幼儿园回来又有几声咳嗽,直到凌晨低烧加上闭塞咳嗽,去医院看了儿科说是喉咙发炎就拿了一点药回来吃……我想问问这到底是怎么了,老是反复咳嗽

    于作洋主任 已回答 围观 2.6k
  • ¥68  于教授您好我儿子6岁2个月,近期频繁挤眼睛,吸鼻子,清嗓子,经过心理检测报告确定为抽动症中度,又做了脑电图,铜兰蛋白,ASO,都没有问题,医生给开了可乐定头皮贴,甲钴胺分散片,听说药物有副作用不敢吃,我周围同事的孩子没有吃药,通过管教最后也好了,我想问下开的药能吃吗?是不是还要检查确定一下?

    于作洋主任 已回答 围观 3.6k
  • 患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家长,你的心理准备好了吗?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目前的科学尚未说明其原因,家长更不必太过于追求造成发病的原因,更不必过于自责,是不是父母养育失败的结果,甚至于产生绝望的情绪。作为家长应当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与医生一起,共同面对现实,共同努力,最终达到治愈孩子疾病,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完成学业,顺利度过孩子的美好成长时期。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单单仅仅担心或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家长更应注意自己可能存在或多或少的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家长带孩子来就诊时,往往带有明显的焦虑倾向,常常提出许多问题,如怀疑患儿有脑内是否有问题、是否因自己的养育失误所致、预后是不是很差、甚至有了绝望的心情等等。这些,都潜移默化的、有意识无意识的影响着孩子。从而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大一点的孩子,更是比较敏感,强化了孩子的症状,容易出现一些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发育培养,甚至孤僻、强迫症状等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如果刻意关注和制止患儿的抽动,甚至训斥孩子是坏毛病则更是不可取的,这些反而会加重症状或增加家庭内紧张感,容易造成病情加重,或者是使症持续存在的原因之一。也是治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从临床上观察到:部分病例是由

    2017-11-17 点赞 5
  • 抽动障碍患儿行为与教育子女方式密切相关

    抽动障碍在儿童中比较多见,临床上常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功能下降。有国外学者研究认为,此病可终生患病,病情波动,症状多样,大约30%~40%有青春期发病后可完全缓解,平均发病年龄为5~6岁,以后病情进行性加重,10岁左右达高峰,约22%的患者会影响学业。而其伴发的行为症状复杂多样,从而增加此病治疗和管理的难度。本文参照有关文献谈谈看法,认为抽动障碍患儿行为与教育子女方式密切相关。家庭的物质环境、情绪气氛、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结构等对儿童心理发展、个性形成产生影响。父母良好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研究结果提示,抽动障碍儿童的父母在教育成效、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的外在控制性较强,表明抽动障碍患儿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儿童行为问题的出现不是由父母本身努力所能决定的,是教育的失败、亲子冲突的结果。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的性格和特定的行为取决于父母和儿童双方的行为和两方面的相互影响,任何一方的参与都对对方有反应。所以,亲子关系是双向的或相互影响的。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他们对儿童的行为有一个期望值,特定的行为不能太多或太少,太多了就会采用限制、约束等带惩罚色彩的

    2017-11-17 点赞 3
  • ¥68  你好!小朋友6岁5个月,近三周眨眼特别频繁,请问是抽动症吗?另外,她注意力也特别不集中。如果带医院确诊应该是看眼科还是什么呢?

    于作洋主任 已回答 围观 3.1k
  • 浅谈儿童慢性咳嗽

           儿童慢性咳嗽是儿科常见病,占儿科门诊就诊患儿相当大的比例,也是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经常遇到一些患儿反复就诊咳嗽却比较难愈的情况,有鉴于此参考相关文献,谈谈有关儿童慢性咳嗽以及中医药治疗是否有优势等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 儿童慢性咳嗽定义        咳嗽症状持续>4周称为慢性咳嗽。 二.儿童慢性咳嗽病因 1.特异性咳嗽        指咳嗽伴有能够提示特异性病因的其他症状或体征,即咳嗽是这些诊断明确的疾病的症状之一。例如咳嗽伴随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有呼气相延长或哮鸣音者,往往提示胸内气道病变如气管支气管炎、哮喘、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如气管支气管软化)等;伴随呼吸急促、缺氧或紫绀者提示肺部炎症;伴随生长发育障碍、杵状指(趾)者往往提示严重慢性肺部疾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伴随有脓痰者提示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等;伴随咯血者提示严重肺部感染、肺部血管性疾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支气管扩张等。 2.非

    2016-09-18 点赞 2
  • 儿童遗尿症

           孩子尿床,要及早就诊诊治,以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孩子不自信自卑,给家长带来生活的不便和负担。如孩子需要住校的话,更是容易造成不便和心理负担,所以要及早就医。下面介绍一些有关遗尿症的常识。        绝大多数正常小儿在3岁后睡眠时能够控制排尿,如果5岁以后仍不能控制排尿则称之为遗尿症,严重者白天睡眠也有尿床。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遗尿是指自出生后从未能入睡后控制过排尿,多数为功能性,没有明确的病因,但80%的患儿仅膀胱容量比同龄正常儿童小。继发性遗尿是指出生后曾经有一个阶段(一般1年以上)已经能在入睡后控制排尿,尔后由于疾病或环境因素或情绪因素等引起遗尿。 1.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在3岁以上,频作遗尿,或至5岁以上,仍较常遗尿。 (2)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1夜尿床数次。 (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多无异常发现。 (4)X线摄片检查,部分患儿可发现有隐性脊柱裂,泌尿系X线造影可能见结构异常。 2.鉴别诊断

    2016-09-14 点赞 1
  • 多动症的中医治疗

           儿童多动症,中医根据其注意力不集中、多语多动、冲动任性的症状表现,将其归为“脏躁”、“躁动”、“虚烦”范畴。患儿智力正常,但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成绩下降,故又与“健忘”、“失聪”等证有关。        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情志失调所致。病位在心、肝、脾、肾。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情志因素成为重要的致病原因。发病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溺爱,稍有不如意,即使性子、发脾气,急躁易怒,加之教育不当,极易造成心理失和,情志不畅;其次,家长期望高,要求严,学业负担重,且无有效地减压措施致身心疲累,积郁在心,久郁于肝;以上种种致使肝失条达,疏泄失调,疾病由生。患儿多喜荤厌蔬,挑食偏食,致使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浊内生,郁而化热,痰热胶结,扰动心肝,久之则肝之阴阳失调,疾病乃生。        现代医学一般采用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药治疗, 但这些药物不能根治,且长期服用有一定的副作用,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停药后亦极

    2016-09-13 点赞 4
  • 多动症的治疗误区

           多动症是可治的,但是不少家长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从而影响了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此提出几种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成绩是否起色是治疗有效的标准 多动症患儿智力水平是正常的,但因为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精力在学习上从而导致成绩不佳、学习困难。知识的积累是漫长的过程,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在接受治疗后是不是开始自信了、是不是能较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了(比如做作业、做手工)、是不是能听取家长、老师的教导、建议,不那么冲动、任性了。慢慢地待孩子变得开朗、合群,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才能逐渐提高成绩,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家长一味关注成绩并过高要求患儿,会增加患儿的心理压力,使得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        误区二:“高压”手段能制止孩子多动 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无法集中易受到责骂、批评甚至体罚等,会导致患儿自卑、不合群,家长若不能给患儿以关爱反而只是严厉指责会更加重患儿心理负担,从而加重“多动症”的各种症状,引发各种继发问题,

    2016-09-13 点赞
  • 多动症危害大 家长需重视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一般在7岁以前就表现出来,8~10岁为发病的高峰期,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孩,约为5:1,调查显示学龄期儿童5%患有多动症,即全国有近2000万的多动症患儿,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为典型表现。        “多动”并非“好动”,很多家长对孩子“好动”不以为意,认为孩子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甚至觉得孩子“活泼好动”是一件好事。事实并非如此,“多动”是没有目的、不分场合、不受自我控制的,而且也无法通过单纯的教育来改变。“好动”的孩子有“动”的目的、能分清场合、能接受家长讲道理并按着做。        多动症患儿由于注意力难以集中、好分心,因此智力正常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出现持久的学习困难,会引起自卑、忧虑、孤独的心理;手脚无意识性小动作多,易与同学发生摩擦、易激惹,冲动、任性,影响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从而不喜欢上学;患儿的父母对患儿施压,影响亲子关系,又加剧患儿症状,

    2016-09-13 点赞
  • 诱发抽动加重或反复或抽动不易控制的主要因素

           孩子患病后会有突然加重或突然反复,也有些孩子病情不容易控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长时间看电视尤其是暴力、闪烁的动画片,玩游戏机或迷恋于电脑中的游戏软件。过于沉溺于网络也是孩子抽动加重、反复和抽动不容易控制的重要因素。        2.家庭不和睦,特别是父母吵架以及打麻将牌等赌博不顺时向患儿谩骂发泄。临床发现有此现象:每当父母吵架时,患儿病情就会明显加重或反复。甚至出现治疗效果不好,病情不容易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3.目前由于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最突出的则是学习压力和各种心理压力。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此病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家长甚至是少数医务工作者只关注孩子的病,而不重视家长、学校等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和态度,这都将会导致孩子的病情进入恶性循环。在抽动发作时,家长越是关注或制止,反而抽动发作越频繁和越剧烈;反之如果有意识的不刻意理

    2016-09-13 点赞 1
  • 多发性抽动症的共存病有哪些?

           所谓“共存病”又称“共患病”,与并发症不同,同根生之意。即在遗传学上有共同的家族易感性,与多发性抽动症同时并存。而日常表现为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常常容易混淆而难以分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只要出现共存病,尤其是发病越早,则多发性抽动症变为复杂而又难治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必须以治疗共存病为主,多发性抽动症才能好转。所以,及时发现和识别共存病就显得非常重要。最多见的共存病有以下几种: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IID):表现为以注意力涣散及(或)多动、冲动为主的,俗称小儿多动症。        2.强迫症( OCD):包括单独或同时出现的各种强迫观念与行为持续反复地出现于思想和行动中,明知不对,却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可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常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流露出不想活下去的自杀念头,对此务必予以高度警惕,防止发生意外。        3.

    2016-09-13 点赞
  • 专家访谈

           于作洋:目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目前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对孩子的危害一个是影响孩子的学习。还有心理问题,所以目前对这个病的关注,家长越来越重视。        主持人:刚刚您提到小儿抽动症也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于作洋: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也叫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以慢性多发性运动型抽动伴有发生性抽动为特点的。一个神经精神性疾病。目前认为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主持人:一般这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起病的年龄在什么时期,一般有什么特点?   于作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起病年龄在1到21岁。平均起病年龄一般是6到7岁,就是学龄性的儿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有人统计,男女之比大约3到4比1。大约90%左右在十岁以前起病。以5到9岁最常见的。通常有人把21岁以后起病的称为晚发性,或者是成人性的,但是这类的病例报告目前还比较少。   主持人:您刚才说了,男孩子发生的机率发生比较多,这个疾病会有什么特征吗?   于作洋:得了这个病,孩子经常眨眼、清嗓子。有的家长认为

    2016-09-13 点赞 1
  • 抽动症 “心病”也可中医治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如果一个正常的孩子经常不自主、无目的性、反复、快速地挤眉弄眼、努嘴、摇头、扭脖子等;或伴有无故的清嗓子,甚至骂人,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因为这些均是抽动症的典型症状。抽动症是近年逐渐增多的一种儿童神经精神性疾病。西医治疗此病,一般用氟哌啶醇、硫必利等精神科的药 物,其副作用不可忽视。中医认为,人的情志与五脏六腑都有关联,阴阳失和、痰热内生、风邪侵入等都有可能成为抽动症的“病根”。作为儿童抽动症方面的专家,于作洋探索出一系列中医治疗抽动症的疗法,不少患儿经他治疗后,病情都得到了康复。孩子“挤眉弄眼”可能是抽动症前兆抽动症是抽动障碍症的简称,这是 一种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抽动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生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力缺陷、有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文献报道,抽动症的患病率至少在0.5%以上,但实际发病要更高。近年来, 抽动症的发病人数还有增多趋势,起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至6岁。  

    2016-09-13 点赞 1
  • 让孩子摆脱抽动症

    京城名医于作洋:让孩子摆脱抽动症        如果一个原本正常的孩子,突然间频繁地眨眼,去医院要看什么科呢?绝大多数家长可能都会带孩子去眼科。如果孩子突然间总是清嗓子或者喉咙里发出呼噜噜的怪动静,要看什么科?很多家长会误认为这些是哮喘的症状要看呼吸科。实际上,这两种貌似不相干的症状很有可能源于同一种病:多发性抽动症。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于作洋在中医儿科领域研究了近30年,他的“绝活”之一就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到于作洋的门诊看抽动症的孩子最小的只有1岁半,最大的已经上了大学。绝大多数家长在来他的门诊前,都曾经走过弯路,而且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焦虑。于作洋非常理解这些家长:虽然抽动症不影响孩子吃喝,但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        于作洋说,其实多发性抽动症是个“舶来”词汇,十多年前还被称之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也就是说有些孩子在抽动的同时经常口出秽言。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遗传神经性的精神疾病,绝大多数孩子在10岁前发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至6岁。患儿中男孩更多见,有研究表明,

    2016-09-13 点赞 2
暂无更多内容
暂无内容
于作洋
简介:于作洋,主任医师,教授,著名儿科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三十余年。 擅长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遗尿症、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
内容数 15
|
粉丝数 318
去提问
微信扫一扫 查看健康号主科普知识
二维码
确认退出?
退出之后将不会保存之前的记录

王建 主任医师

49个回答 · 56%回答率

一病多问 | 5 — 10位医生回复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问答规则及责任提醒
提问需支付
追问
匿名
匿名后,您的个人信息将保密 ,图片仅医生可见
0 / 300
问答规则及责任

1、请您尽可能完善问题描述,以便医生能更全面细致地提供专业指导意见;

2、若问题提出后超出48小时无人回答,系统将自动退款;问题提出后一经医生回答,提问金将冻结,在问题完成时结算给医生,基于此情况下平台不予退款;

3、非定向提问(即一问多答形式),您可在问题提出72小时内,可对每一位医生的回答进行【有帮助】及【没帮助】评价,与平台一起不断提升医生的服务质量,在问题持续的48小时内随时可评价,评价不会影响问题状态;

4、定向提问(即提问某个指定医生),该医生首次回复24小时内,您可点击“免费问一次”进行追问;追问功能为医生额外提供的爱心服务,也可能存在不回答的情况;

5、若您提问内容涉及违反平台规范或相关法律法规,将作下线处理;

6、请勿在提问内容中提供或展示个人隐私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个人姓名、联系方式、住址等;

7、您在此确认并同意,微医有权对您在平台发布的公开的信息享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并许可微医使用、复制、改编、公开展示此等内容;

8、微医非常注重对您个人隐私的保护。我们将使用安全技术和相关程序保护您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或泄露;

9、医生回答仅供用户参考,不能被认为是医嘱、诊断证明或其他类似性质的文件;

10、医生回答内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对您在本平台之外与特定或不特定医生所进行的任何接洽行为之后果,不承担责任;

烦请您在使用提问前仔细阅读并确认完全理解以上声明的全部内容,最终解释权归微医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