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优质服务(系列三)|医院“中枢神经”保障与畅通,离不开这群特殊的“医生”
2019年12月13日 【健康号】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阅读 8098

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活跃着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每天奔波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从装软件、修理网络故障到系统故障等,解决医护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时刻守护着医院的“中枢神经”系统。

“不是在修电脑,就是在修电脑的路上”这是他们对自己的自嘲,也是很多人对他们工作的第一印象。

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活跃着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每天奔波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从装软件、修理网络故障到系统故障等,解决医护人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他们时刻守护着医院的“中枢神经”系统。

他们既不是站在手术台上挽救患者生命的医生,也不是能够随时给患者提供更多贴心服务和护理的白衣护士,但他们却是医院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名字叫信息科工程师,他们是守护、诊治医院“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群特殊的“医生”。

信息科团队工作日常

智慧医院的推进者

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挂号、就诊、开医嘱、缴费、化验、取药,乃至手术……无一不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医院信息系统包括门诊护士站、医生工作站、挂号收费系统、影像系统、超声系统、心电图系统、药房药库系统、住院护士站、移动医疗、移动护理、院感系统,质量控制系统、后勤的物资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保障着医院有条不紊地运行。当人们都在歌颂白衣天使的伟大时,信息科的工程师们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保障着医院所有信息系统得以正常运转及各种新系统的上线运行等。

从今年7月起,“移动医生工作站”正式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住院病区全面部署上线。只需利用鼠标在平板上轻点几下,屏幕上便显示出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检验结果、医嘱等全部病历资料。还可以随时调出患者的影像检查资料,在病床边为患者进行讲解。“移动医生工作站”,以移动电脑为载体,把医生从办公室“解放”出来,实现诊疗的“床边操作”。

神经内科李振并主任团队利用“移动医生工作站”进行查房

而随着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上线,现在只需要手持一台PDA(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终端设备),借助4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通过扫描患者腕带上的码,患者所有的住院信息就可以显示出来。并能通过计算机核对身份和用药正确与否的判断;提供护士查房巡视签到、护士内部语音呼叫;提供所有患者病历文书、医嘱、检查检验报告查阅等一系列功能。

通过移动医护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对医护人员的医疗质量进行监控,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医疗品质。这些系统的上线运行离不开信息科团队“幕后英雄”般的付出,经过100余天加班加点进行各种数据的整理,系统调试,解决各种bug,整理40余个信息化表单等,最终保证系统上线运行。

信息科科长高卫星在工作中

一套系统的上线 犹如一个生命的孕育

软件应用与硬件不同,一台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就完成了90%,而一套系统安装完毕,只是完成了10%,后续实施改进和配套服务任务更重要。

对于信息科的工作,信息科科长高卫星打了一个比方,他把信息科的工作比喻成为人们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妇幼保健院。

当一个新系统即将上线时,工程师们就是产科门诊负责产检的医生,他们需要筛查出可能会出现bug的问题,进行漏洞修补;十月怀胎,当系统逐渐成熟终于可以上线时,工程师们又变成了产房的助产士,他们要24小时贴身陪伴,呵护着系统顺利诞生、成功上线;好不容易熬到系统成功上线后,工程师们则要转作新生儿科和儿科门诊的医生,要随时查漏补缺,对系统进行“回访”,才能保证系统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健康成长;日复一日,新系统适应了需求相对稳定时候,工程师们还要继续对其进行维护,保证系统能够顺利支撑临床工作,就像妇女保健科“青春期门诊”的医生,要对青少年进行疏导,不能让系统闹情绪;渐渐的,系统终于日渐成熟,可是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属不易,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了让系统适应发展需求,工程师们则要扮演好一个妇科医生的身份,系统需要更新换代,需要研发新的系统……等到再上新系统时,又重复整个过程。

系统工程师像医生,筛查bug、呵护系统从诞生到成长

时刻围绕临床转 做好保障服务

临床医生和护士围绕患者转,信息科工程师围绕临床转,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到位一直是信息科思考的问题。

为了更好推进“移动医护信息系统”的上线,信息科深入病区积极配合协调对系统不断完善与优化,构建横向满足医院护理管理要求、纵向提升护理专业内涵的功能模块,力求缩短护士到病床前的距离,为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础。

新系统上线,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系统早日上线,保障信息化建设质量,信息科围绕系统操作、日常维护等内容,采用现场理论知识普及、深入科室靶向辅导的方式,理论与实操双管齐下,帮助上线科室护士深入掌握移动医护信息系统模块构架与功能定位。并进行系列培训,信息科成员对护士所关注问题给予耐心解答,有效保障系统稳定上线运行。

信息科事情繁杂,每天要处理各种软件、硬件问题几十个,加班成为常态。特别是在新系统上线前后,软件调试、基础数据录入、各种测试,需要做大量工作。在新HIS系统(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上线时,信息科连续4个月经常加班到深夜。系统切换,全院几百个病人要办理出院再入院,而且所有工作要必须在一天内完成,在系统切换前,当月最后一周全科更是连续通宵,加班加点,最终保证在次月1日零点新系统切换成功。

信息科定时巡逻机房,确保安全

电脑机房是医院各种信息系统的“大脑”,不能有任何差池,除了安装监控报警设施,每天上班都要定期人工巡视,马虎不得。一个暴雨天凌晨3点30分,科长高卫星突然接到医院保安电话:机房监控设备报警。接到电话后,他立即起床冒着倾盆大雨直奔医院。达到现场后,原来是暴雨短期急聚,部分雨水渗入地下放射科、放射科登记大厅、机房门口等区域。水如果进入机房,后果将不堪设想。他立即和大家一起用沙包封堵,一直忙到早上7点,有效保护了机房安全,而他一身衣服已经湿透。

“爸爸,你怎么老是神出鬼没?”经常早出晚归,高卫星与女儿经常碰不上面,当他下班时,女儿已经睡觉,更别提辅导功课,有时候家长会也去不了,照顾女儿的担子全部落在妻子身上,成为他对女儿对爱人对家庭最大的愧疚。

信息科团队深入各科开展系统宕机应急培训,做好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信息科团队深入各科开展系统宕机应急培训,做好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信息科团队深入各科开展系统宕机应急培训,做好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信息科团队深入各科开展系统宕机应急培训,做好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问题3分钟响应处理

自今年公司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以来,信息科积极落实,深入学习优质服务的实质精神--更好更快地为临床和行政各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为此信息科制定快速响应时间机制,规定提供临床服务,必须在3分钟内进行响应和处理。如果无法紧急修复,则必须告知科室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并要兑现承诺——在该时间内处理完该问题,这就是契约精神的具体体现。

信息科虽然人员较少,但是只要临床有需求,哪怕深夜或休息时间,都会积极响应并解决问题。

一次已经是下班时间,信息科突然接到病区电话,反应漏医嘱问题,护士工作站和医生工作站有记录但是打印时却缺失相关记录。接到反馈后,工程师立即赶赴现场处理,最终系统恢复正常,获得了该病区的高度赞扬。处理好问题后,信息科又继续为了信息系统升级需要,配合软件公司加班到凌晨,做好升级前的测试检查工作。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信息科始终高效高质加班加点解决问题。在医院多次开展的满意度测评中,信息科以优秀表现获得大家的广泛认可,名列前茅,有两名成员曾获得年度“优秀员工”荣誉。

虽然已是下班时间,接到科室问题反馈后,信息科工程师立即赶到现场处理

围剿各种bug,大海捞针般一遍遍查找系统漏洞,处理各种网络攻击,他们有时与不曾谋面的敌人相遇,隔空较量,有时与冰冷的设备相伴,埋头加班。在一场又一场无声的战斗中,信息科团队用无私与奉献,用责任与担当默默地守护着医院的系统、网络安全,呵护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健康发展。

医疗信息化建设循序渐进、永不停息,信息科始终围绕服务临床这个根本宗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成本核算水平及管理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不懈努力。

目前信息科团队正在筹备医院临床数据中心(CDR)的上线相关工作,努力使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再上新的台阶。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