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养生时刻警惕静脉血栓
2017年08月17日 【健康号】 江盈宏     阅读 10422

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随栓塞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均为栓塞部位远端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


下肢静脉血栓多发生于静脉曲张的基础上。患者可出现下肢浅表静脉肿胀、疼痛,站立时症状加重。

病变的静脉变硬并且有压痛的条索状物,局部皮肤发纽。深静脉血栓形成时患侧可出现下肢肿胀,皮温升高。有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重症者肝功能衰竭。

大多数肺栓塞由下肢DVT引起,但有些患者首先可表现为肺栓塞。肺栓塞具有多种表现,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压迫感、咳嗽。另外可表现为心动过速、咯血、发热、发绀等。当肺循环阻塞达50%以上时,可发生低血压、晕厥、心功能衰竭等症状。若肺动脉阻塞范围过大,可导致患者突然死亡。

血栓为何偏爱产妇

这与妊娠及产褥期妇女身体特有的生理变化有关。孕期凝血、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改变为日后胎盘的剥离创造了预防性止血的保护条件,同时也为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机会。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较非孕妇女显著增加。血栓形成是凝血、抗凝及纤溶间平衡失调所致。纤溶系统能降解已形成的纤维蛋白(血栓的主要成分),及时溶解血栓,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1、高凝状态

妊娠期机体一些凝血因子增加,活性且增强,血小板功能增强,血液呈高凝状态。而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下降,一旦有血管损伤、出血,则很容易凝固、止血。

2、血流淤带、血管损伤

妊娠期随着胎儿的长大、子宫对盆腔血管,对下腔静脉、髂静脉的压迫逐渐加重.使血液的流速减慢、静脉血流不畅,影响下肢静脉血反流,导致血液郁积,极易形成血栓。同时血中活化的凝血因子在肝中的代谢和被抑制因子的中和、灭活也受到影响。分娩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3、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

如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胎盘早剥,产时或产后出血及分娩时有宫腔操作史等,可引起局部血管痉挛、管腔狭窄、管壁损伤及缺血缺氧,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而促进血凝。近年来饮食结构中脂肪类的食物增加,肥胖症、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不知不觉地增加了。

4、剖宫产或正常产后长期卧床

现在要求做剖宫产的人越来越多,手术、感染均可导致静脉壁损伤,使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产后长期卧床则加速了这一疾病的发生。

预防血栓关键在运动

孕产妇发生静脉血栓除生理性血液为高凝状态、血流淤滞和血管受压等因素外.还与孕产妇活动减少有关,尤其是产后第1周内.产妇基本以卧床为主,而此时恰恰是产后静脉血栓的多发期。

因此,应鼓励孕产妇适当运动。产后早下床活动,是预防静脉血栓的有效办法。手术、产后的患者也应尽早在床上翻身、做主动伸屈肢体等运动。

1、孕期定期做产前检查尽早诊治发病诱因,减少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发生。

2、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对有妊娠期或产褥期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使血液正常流动。

3、没有医学指征不要做剖宫产尽量自然分娩,避免创伤,以降低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有手术史者要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要摈弃传统的陋习,产后早下床正常分娩后,经适当休息就可以下床活动了;即使是刮宫产的产妇,在手术后一天甚至当天,也可以下床活动,不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除非有明确的医学原因必须卧床外.孕妇也要适当运动。

孕产妇是一组特殊的人群,孕产期对妇女一生的健康有重要影响,是妇女保健的重点。饮食要多种多样,荤素兼备,富于营养和易于消化。产后及早运动,不仅对体力恢复和器官复位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帮助产妇恢复健美的体形,但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产后6-8周应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产后检查,以便了解全身和盆腔器官是否恢复到孕前状态。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