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经方28首
2019年07月08日 【健康号】 陆杰     阅读 11463


1.【人参汤】人参汤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
组成;人参麦门冬(去心,焙)生干地黄(焙)当归(切,炒)芍药黄耆(锉)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各30克
人参汤-用法
上药八味,捣为粗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温服。
人参汤-主治
妇人半产后,血下过多,心惊体颤,头目眩晕,或寒或热,脐腹虚胀疼痛。又名理中汤(丸),配方:人参(或党参)、干姜、甘草、白术。用于治疗胃寒。何为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水果、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如果勉强吃下去,则会有胃痛、胃胀、腹泻等种种症状发生,都是胃寒所致,服用此方即可痊愈。

2.【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12克(洗)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擘)
用法;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半夏泻心汤-功效
寒热并用以合阴阳,补泻兼施以顾虚实。心下痞满不痛,呕吐,下痢,苔腻而微黄。寒热错杂,肠胃升降失调。
半夏泻心汤-功用;寒热平调,散结消痞。
半夏泻心汤-主治
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配方: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甘草、大枣。用于治疗胃热,是和理中汤相对的,以上热、中痞、下寒(呕而肠鸣、心下痞)为用药指证。常常表现为饭后心下有堵塞感,食物留在胃中难以下行。

3.【柴桂汤】
处方;柴胡1钱,桂枝3分,花粉5分,牡蛎2分,炮姜2分,炙草2分。
功能主治;妇人热病,经来寒热如疟,狂妄。
用法用量;水煎服。汗出愈。
是小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用于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外感病。值得一提的是本方还可以治疗胃痛。日本汉方家矢数道明用此方加牡蛎、小茴香治疗胃痛,无论虚实寒热,无不百发百中,效如桴鼓。《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心腹卒中痛者。

4.【五苓散
五苓散-组成
桂枝9g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五苓散-用法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五苓散-歌诀: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五苓散-功用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五苓散-病机
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
配方: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是通阳利水的经典方,用于水代谢障碍。用药指证为:口渴、吐水、水样性腹泻、小便不利等与水有关的症状。现代人五苓散证的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饮食太油腻有关。另外,味精等食品添加剂过多,也常常出现本方证。

5.【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概述
  〖方剂别名〗厚朴汤、大七气汤、四七汤、厚朴半夏汤、七气汤、四七饮
  〖方源〗《金匮要略》卷下。
  〖组成〗半夏一升(130g)厚朴三两(45g)茯苓四两(60g)生姜五两(75g)苏叶二两(30g)
  〖方歌〗半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主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喜、怒、悲、思,忧、恐、惊之气结成痰涎,状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气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因痰饮中结,呕逆恶心。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用法〗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注: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是汉代以前的计量单位,1升水=200毫升,1升半夏=130克、一两=15克]
  〖附注〗厚朴汤(《圣济总录》卷一二四)、大七气汤(《三因》卷八)、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直指》卷五)、四七饮(《杏苑》卷四)。
配方: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生姜。古代用于治疗“梅核气”。其病位多在咽喉,病性多为自觉异常。大冢敬节说“突然心脏如揪“的感觉,多是本方证,一时难以理解,是否可以把它理解为敏感、胆小的自觉症状?或是咽喉不适的延伸?本方合四逆散为解郁汤,合栀子连翘汤+黄芩为除烦汤。本方证多以精神上的不舒为主,其体质上往往相对较好。

6.【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异名戊己汤(《症因脉治》卷四)。
组成芍药12克甘草12克
用法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功用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方论
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芍药甘草汤-实验研究
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1977:74,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著增强。
又名去杖汤,可治疗抽筋和一切痉挛性疼痛。还可治疗老年性便秘,大便干结如栗者。甚至可以治疗肝硬化(患者大便干结、腿易抽筋)。本方除可以独立使用以外,更多的是作为方根存在于很多经方之中。如桂枝汤、四逆散、小建中汤、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葛根汤、黄芩汤、温经汤、薯蓣丸、大黄蛰虫丸、乌头汤、奔豚汤、芎归胶艾汤、麻黄升麻汤、甘遂半夏汤、王不留行散、芍药甘草附子汤。

7.【小青龙汤】
青龙汤-基本简介
〖方源〗《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干姜三两[6g]

    甘草三两,炙[6g]桂枝去皮,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五味子半升[6g]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配方特点:散收并用,表里双解。临证加减表证不明显者,可去桂枝,改用炙麻黄。
病机:风寒外束,水饮内停。
辩证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清稀,苔白滑。
小青龙汤-配方介绍
小青龙逐水以散阴寒,犹龙之翻波逐浪而归江海。乃麻黄汤去杏仁加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和半夏而成,其药物组成为:麻黄(去节)、芍药各9g,细辛、干姜、甘草(炙)各6g,桂枝(去皮)9g,五味子6g,半夏9g(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小青龙汤-主治功效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蠲饮。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1)用于风寒感冒。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功能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为辛温解表要药,故多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脉浮而紧的感冒重证,即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2)用于咳嗽气喘。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人肺经,外能发散风寒,内能开宣肺气,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同用,如三拗汤。此外,本品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还可治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如小青龙汤。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3)用于风水水肿。本品上开肺气,下输膀胱,为宣肺利尿之要药。对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风水证,每与甘草同用,即甘草麻黄汤;若兼见内热及脾虚者,可配伍石膏、生姜、甘草及白术等药。
(4)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作用,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神农本草经》: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1]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的来源
小青龙汤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咳,或噎,或喘,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主治太阳表里俱寒,名日青龙,取东方木神伏邪之义。龙兴则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主治外寒内饮。用药指证为:寒性咳喘,有水样的清涕,泡沫痰,舌苔白滑、水润。大冢敬节认为被称为溢饮的疾病中包括现代的类风湿关节炎等,并用小青龙汤或小青龙加石膏汤成功治愈多例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肿胀和积液的病人。青龙既能治水,也可伤人,本方不宜久服,一般用苓甘剂善后。

8.【小柴胡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三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半夏(一钱半)甘草(一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寒热如疟,胸膈满痛,小便不利,大便涩。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伤寒论》:小柴胡汤
处方
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治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用法用量
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人参加至9克,栝楼根12克;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9克;若胁下痞梗,去大枣,加牡蛎12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12克;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6克,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5克,干姜5克。
备注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本方是和解剂的代表方剂,治疗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和“默默不欲饮食”是小柴胡汤的四大主证,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治疗肝炎、胆囊炎、腮腺炎、淋巴结节、神经性厌食症、无名长期低热等等。大冢敬节凭胸胁苦满为依据用本方加牡蛎成功治愈一“鬼剃头”,头发生长如初。本方亦可作为改善体质的药物来使用。正确使用本方的关键是判断患者是否是“柴胡体质”,是否有“柴胡证”。

9.【桂枝茯苓丸
方剂名称:桂枝茯苓丸(别名:夺命丸、牡丹丸、夺命丹、仙传保命丹、安禳丸)
药物组成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处方来源
  《金匮》卷下。
方剂主治(《金匮要略*妇女妊娠病》原文)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杯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方剂功效
  下其症。化瘀生新,调和气血。
  方歌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症块胎可安。
主要功效
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
主治功能
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清热解毒,消炎止带,调经止痛。用于热毒瘀滞所致的经期腹痛,经血色暗,血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陆杰
主任医师
南通市中医院
中医肛肠科,中医科,...
擅长肛肠科各类疾病诊治,尤其专科疑难手术及微创治疗;擅于体质辨识及中医治疗结肠动力性疾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