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坚持用药改变体质是人体健康的根本
2022年07月24日 【健康号】 张林军     阅读 10561

以中医大师岳美中的文章略论中医看病与患者就诊之诀窍

       吾与友谈医时,常说中医是以治疗急性病常见病为特长,而慢性病并不是中医的特长,但因在治疗慢性病方面仍能弥补西医治病的不足,随着西医的普及目前中医临床的疾病谱主要治疗西医不能解决的疾病。为什么现在人有病不找中医呢?一是中医的剂型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急性病面前确实不如西医方便和快捷,而中医治疗急性病又对医生的医术要求很高,这也是中医和西医治疗急性病的战斗中大败有很大的关系。二是目前广大民众都知道高血压、胃炎、肾炎、高血脂等疾病,有几个人懂阴阳五行这些中医的文化基础呢?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已很薄弱了。三、中医有“外感宗仲景,杂病宗东垣”,中医看病是从整体出发,首先针对的人,其次才是疾病,用药可以说是精准的个性化治疗。看当前中医治疗常见病急性病,麻黄汤治外感高热一剂可愈,柴胡陷胸汤治胆囊炎亦几剂症消,而只所以诸君怪哉,乃当代中医以慢性病为临床疾病谱所致矣!而论治慢性病,首推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岳美中先生,岳老为一代名医。陈可冀院士为其书做序时说:“为一代名医,理论造诣与临床经验均属当代一流,医誉传遍海内外……为印尼苏加诺总统等疗疾,取得显著疗效,被誉为‘圣惠传方’。岳美中教授生前还为毛主席、周恩来、叶剑英等作医疗保健工作,深得周恩来总理赏识”,

      我在门诊以运用传统中医思维治疗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肺癌、乳腺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和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胃、肠、胆囊息肉、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消化系统等内科、妇科疑难病为主。治疑难病,并不是医术比其他人高明,而关键用的是中医思维,尽量减少西医思维对临床处方用药的影响和干扰。我门诊中多为大病、重病等疑难病,因患者不知看病之法,而往往延误治疗的时机。有萎缩性胃炎花剥苔的患者用药一周就在网上发问,我为什么舌苔没有变化;有肺癌胸水者西医尚没有很好的方法而希望中医能一月消除;息肉多为癌前疾病,术后易复发,此病易西医镜下切除再用中医改变体质,当中医改变体质的速度大于息肉形成的速度则自然息肉不生,然而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用药,而一些患者往往用药不到一年就希望不再生长这也是不现实的。希望疾病早日痊愈的心情,医患目的是一致,但过于迫切强烈愿望导致情烦气燥则又违背了中医治病的规律,而追求疾病迫切好转的心情因不能达到目的又易引起情绪的波动,使肝气郁结或肝郁化火,肝为五脏之贼,肝气疏泄不利引起其他四脏功能紊乱又易导致病情加重。这真是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现象!真乃令人痛心,故结合读岳老之理论谈一下中医治疗慢性病的规律,希望医患配合,通过中医药调节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进一步改变患者的易病的体质,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通过引用一些岳老著作中涉及到的治病规律,来说明中医治病的关键。

       古有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论》,讲大夫胸有万千,临阵用兵、随机应变之决断,又有李中梓的《不失人情论》与张景岳的《病家两要说》,讲病人好恶之不同,交际之差异、朋友不同之建议,病家之察医、择医、任医之不同,及医家之言论、性情等,可谓全医患之情大概矣!近有岳老之“慢性病要有方有守”之名言,实补前贤之不足。为使患者能坚守治疗,减少经济支出,特录岳老之语,希望患友读后能对疾病康复有所裨益。

       对医者言:“至于慢性病的治疗不但有方,还需要有守,朝寒暮热,忽攻又补,是治杂病所切忌的。有人问,杂病虽多,概括起来, 不外气、血、水、虫等方面,应当识破它的本质,抓住它的特征,药随证转,有的放矢;若呆呆守方,不怕陷入本本主义,贻误病人吗?是的,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疾患虽属慢性,而夹杂掺合,在所难免,辩证论治,难囿一隅,主次矛盾,常多转化,随机以赴,又何可拘于一方一药。但我所谓有方有守者,是在辩证后,或是痰得豁,或是虫得驱,或是滞气得疏,或是瘀血得少,只余元气待复;又或是伤寒温病与大失血之后,气血待补;后或系慢性传染病,如肺痨、大麻风等,与现代医学这肝硬化、慢性肝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等,病情若相对的稳定不变,审证既确,守方勿替,亦何悖乎辩证论治”,守法守方乃治慢病之轨范,而病情矛盾主次之转化、病情之夹杂,又需在守法守方之同时,“随机以赴,或是痰得豁,或是虫得驱,或是滞气得疏,或是瘀血得少”。而只有患者的全部症状同时缓解,且缓解程度相一致,此时方可呆呆守方,即便此时,亦应时时由医生来判断病机是否转变,且勿跟着感觉走,毕竟症状消除不代表疾病的痊愈,这也是患者不能按原方反复用药的之原因。

       对患者言:“一些慢性病,都是由渐而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形成往往是由微杳的不显露的量变而到达质变,则其消失也需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应当知道,在慢性病的量变过程中,病势多相对稳定,不仅医生观察不大出,连病人本身也没有多大感觉。一个对症的药方,初投时或无任何效验可见,若医生无定见,再加上病人要求速效,是必致改弦易辙。但这还不会有大妨害。最怕的是,药已有效,就是还未显露出来,正在潜移默化的量变阶段中,它的前进,好像儿童学步,屡起屡仆,屡仆屡起,无待扶持,方始成行。倘一中止药力,或另易它方,那将如患者东行向愈的光明前途,反而强扭之使西,不仅走向黑暗,前功尽弃,还恐怕枝节横生,造成另一种疾病。当然,非必死疾患,患者本身又有自然疗能,经过一段时期与疾病的艰苦斗争,也有痊愈或延年的。医生于此,贪天之功,据为已有,不但可以诿过,而且还可以邀功,可是于医事之客观实际情况,就有距离了。古人治疗慢性疾患,在医案中常常见到三十剂而愈,五十剂而愈,甚至百余剂而愈的记载。表面看来,似乎迟缓颟顸,驽骀十驾,有逊于骏足千里。实际,非有卓识定见和刚毅的精神,是不能长期守方的。就治病来说,对久虚积损之证,药投之数剂,即立冀有效,也往往是不合逻辑的”老先生从已众熟悉的量变与质变来讲解慢病的疗效,是一言中的。

      首先当前中医所面对的慢性病,多是历经临床久治不愈的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顽疾,就恶性肿瘤而言在治疗之时,治疗的同时又承受了西药的不良反应,放疗等疗法的伤害,病情较古代更加复杂。故我临床由守方与守法并用,能守方则守方,否则必守治疗之大法,希冀导致产生癌细胞的内环境——体质改变要大于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的速度,从而力争推迟转移复发时间,最终让内环境暨体质趋于“阴平阳秘”之平衡态,而阻断癌细胞的产生,此时方能通过自我的正气之力杀灭已生成的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理想态。其次大家从古代的症状消失,提升到了生化指标的恢复和影像学的消失,其治愈标准又迥于古代矣。而我在临床为了让患者朋友能够体悟到病情的变化,不嫌繁琐地遵循中医问诊歌详细问诊,,详细的病情记录可显示病情的微小变化从而激起患者的信心尤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恶性疾病或久治不愈的顽疾病人对疾病康复多信心不足的患者尤为重要。而如此采据四诊资料,又难免延长诊治过程,这又会导致复杂的疾病用时多,甚至一个病患超过30分钟,就是复诊时亦会超过20多分钟的现象发生。这必然对于病情相对简单的患者用时会仅几分钟,甚至首诊也不会超过5分钟的患者有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但毕竟中医的望诊和脉诊还是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用时虽短,但医生必定是对病情有了相对全面的掌握,这种认识程度并不亚于用时长的复杂程度,即便这样仍难免让患者有不公平的想法,情可理解,而实事如此,只能凭空浪费宝贵的时间矣!用时短的患者,即便是几年、十几年久治不愈的疾病,实际上应当庆幸自己的病情尚轻矣!

       对医者再言:岳老曾专门论述了“肺腑若能语、医师面如土”,可见中西医治病之不宜。即便西医有影像学、生化等检查但临床仍有误诊的病例存在。为了能对疾病有深入的认识,充分了解病情,亲自与患者沟通病情,同时也避免患者因病情的波动而贻误病情。门诊充分了解前医的用药得失以加强对患者病情的了解,通过了解患者的喜好以加强对患者体质的了解,诊脉双手均诊并保持充足的诊脉时间也是充分了解病情的需要,临床用药方能做到药量大小或几十克,或仅3、5克,或十二三味,或16、18味中药,以契合病机为宗旨。虽不能做到肺腑若能语,医师坦然然的状况,但自问能坦然面对患者、面对病情矣。

      脾胃为后天之本,为一身升降之枢要,中医“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论断。李杲在《脾胃论》中说:“胃虚则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四肢皆不得营运之气,而百病生焉,岂一端能尽之乎?”岳老论曰:“如脾胃本身有病,应调理脾胃无疑,即使脾胃与其他脏腑俱病,或其他脏腑疾病牵及脾胃日久,导致脾胃症状突出者,亦当从调理脾胃入手,或脾胃与它脏同治。这样,脾胃既健,其他疾患随之迎刃而解者多有。即使它疾不愈 ,脾胃调理通和,也可防止产生弊端。因而,余治杂病,多本之。……补脾疗法,不仅用于脾胃病变,且可用于心、肝、肺、肾诸脏疾患,叶天士说‘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说明调理后天脾胃,确是治疗内伤杂病的善策”。脾胃与五脏身体各部之关系,《脾胃论》又说:“五脏外有所主,内无所受。谓无所受盛,而外主皮毛、血脉、肌肉、筋骨及各空窍是也;若胃气一虚,脾无所禀受,则四脏及经络皆病。况脾全借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脏皆旺,十二神守职,皮毛固密,筋骨柔和,九窍通利,外邪不能侮也。而目前临床许多现代医学的疾病与李杲《脾胃论》之理论与现在的高梁厚味又缺乏运动所导致的疾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应用临床多有奇效。

       对患者再言:岳老在论述运用《脾胃论》理论治病时又说到:“通过临床长期实践,并借鉴同辈名医治病经验,逐步体会到,用药在于对症合拍,不在方剂大小,长期虚弱证,尤其是兼慢性脾胃虚弱证,出现胃呆纳少,每天饮食不过三二两,还觉脘闷胀胀,是脾胃功能不健全的表现,倘每日吞服大剂煎药,只会给脾胃增加负担,加重病势发展,即所谓“欲速则不达”。再说慢性病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来也渐,其去也缓,不可能设想投几剂药,几日即愈。治斯疾,须假以时日,用小量药缓缓扶持,初看似觉太慢,日久则会“由量变到质变”,使功能恢复而病愈。此语道出了中医治疗虚弱慢病的真谛。

       我结合当前治病的经验,就治病的一些禁忌总结了一些经验,虽然没有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的建议,也许更符合临床的实际:1、一般情况下禁辛辣、生冷、难消化食品,饮食应以清淡、精粗粮和蔬菜多种食品合理搭配为主,对于食品的种类以病友食用后无不良感觉为标准,但喜欢的食物不可过量食用。为了避免吃入过量的食物,关键是一口饭要咀嚼在30下以上以细嚼慢咽,从而保障胃中的食物量以大脑信号量相一致。2、尽量做到晚上10点入睡,以保障人的日常活动符合阴阳的运行规律。3、当前生活水平,大家缺的不是营养,而是运动,提倡大家多运动。运动量的标准以不感觉疲劳为主,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4、除工作之外少用电脑、看手机、玩游戏,少看电视,多读一些能帮助大家调节情绪的传统文化书籍。5、规避激烈的天气变化,如不能规避,敬请通过出行工具、衣着进行防护。

       最后把《扁鹊传》中的医患所虑与大家分享:“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结合当前中医疾病谱多为慢性病的现状,再稍做补充一下:我们应该认识到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更何况有病后几月、几年、甚至十几年辗转求医不愈之病,然世人多望早早痊愈,此乃人之共性也,然与慢病之特性不合也。心急不能治慢病,此七不治也;同在蓝天下,共饮一江水,别人不病君有恙,此多为体质使然也!此病多易反复,只有改变体质方可摆脱病魔之折磨。但大多者症去则停药,不能做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八不治也;当前一些慢性病,实际上是阴阳并、藏气不定之四不治之范畴,随着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发展,确可通过长期用药治病及调理体质达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带病生存之目的,然若望速愈、痊愈,不能达到内心不合理地要求则灰心丧气、丧失治疗信心者,此九不治也。

       西医一些疾病是终身用药:如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甲减等,虽中医有一定方法,但求速效或完全停药,确实需要一个恒心和漫长的时间。对于现代医学没有很好办法的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生、息肉、HPV阳性等癌前疾病,中医虽有方法治疗,但更需要耐心,方可有望给患者带来转机,转机后治疗的关键是改变体质,方能避免不良后果。恶性肿瘤一病,随着中医瑰宝的挖掘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已基本可以做为慢病管理,但治疗之关键为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此病预防之关键是截断癌前疾病与癌前状态发展,努力做到未病先防,已患肿瘤的患者则应采取三早的原则。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应树立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带瘤生存,希冀运用传统医药以抑瘤消瘤,通过运用中西医学的最新科研成果达到益寿天年(不是因肿瘤及其并发症而仙逝的即为益寿天年)的慢病管理理念,保持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坚持治疗,才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