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器官保卫战——转化治疗联合内镜微创治愈贲门巨大胃肠道间质瘤
2023年05月17日 【健康号】 钟芸诗     阅读 975

    李先生因进食梗阻感至当地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发现贲门及胃底处可见一约7*6cm的巨大黏膜下隆起病灶,超声胃镜提示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胃镜、超声胃镜及腹部增强CT等影像学检查显示该病变主要向胃腔外突出,且内部可见坏死区,综合考虑贲门巨大胃肠道间质瘤可能性大。如此巨大的胃部贲门处肿瘤,传统的外科手术是既往治疗的主要方法。但外科手术创伤巨大,且胃体贲门处是人体消化道组成的重要部分,永久失去贲门功能将会导致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及胃腔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图1 贲门巨大粘膜下隆起

图2 手术治疗 器官不保

    因此,李先生及其家属仍希望能够找到在保留贲门功能的前提下切除肿瘤的治疗方法。李先生及其家属询问了多处相关专家的建议,了解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钟芸诗教授可以通过药物结合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此类问题,通过远程网络问诊与钟教授进行了详细的病情交流。钟教授评估患者现存问题及诉求后,建立其来到中山医院进行进一步详细检查和综合评估,考虑是否能够满足李先生尽可能保留贲门功能的前提下,利用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对该巨大的胃贲门黏膜下肿瘤进行完整的切除。

    钟教授详细了解李先生的病情,为其进行更加细致的检查,从而为个性化治疗策略的评估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确定该病灶的性质,钟教授利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技术,成功对该黏膜下病变进行活检取材,病理提示肿瘤是以梭形细胞为主的胃肠道间质瘤。考虑到李先生及家属强烈要求保留胃贲门的意愿,钟教授的胃肠道间质瘤MDT团队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诊疗策略:采用伊马替尼药物辅助治疗配合内镜下全层切除手术,尝试在尽可能保留贲门功能的前提下,切除该巨大胃肠道间质瘤。李先生及其家属对于该诊疗方案非常满意,表示一定积极配合。

    在钟教授及其MDT团队的指导下,李先生开始进行口服伊马替尼药物治疗,并以3个月为一周期按时对该巨大胃肠道间质瘤进行胃镜、超声胃镜、影像学等综合检查,以评估药物治疗疗效。

    在规范服用药物6个月后,李先生复查胃镜、超声胃镜及腹部增强CT等检查,结果提示该病灶较前缩小1/2。

图3 转化治疗后 病灶缩小

    经钟教授的胃肠道间质瘤MDT团队综合评估后,认为此时可应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对肿瘤进行切除,同时能够保留一部分贲门的功能。
    中山医院的内镜中心手术室,钟教授娴熟地为李先生进行内镜下贲门肿瘤全层切除手术。在周围观摩医生的掌声中,钟教授快速、精准地切除了原本肿瘤所在的部位,利用尼龙绳配合金属夹技术对切除术后的巨大创面安全地进行内镜下缝合。

图4 内镜微创 切除病灶

    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该贲门胃肠道间质瘤具有部分肿瘤细胞退变现象,NIH危险度评估为中等危险度。李先生术后状态良好,继续持续服用伊马替尼以预防肿瘤复发。

    术后3个月随访胃镜提示内镜下全程切除创口恢复良好,未见病灶复发。经过长期随访,李先生无肿瘤复发及转移,且贲门功能得到保留,生活质量良好。

图5 长期随访 没有复发


    胃部是胃肠道间质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占全消化道胃肠道间质瘤的50%-60%,其中以胃中上部最为多见。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传统的外科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及内镜下微创切除等,以达到胃肠道间质瘤的R0切除。相比于胃部其他位置的肿瘤,位于贲门这一特殊解剖部位的巨大间质瘤增加了手术方式选择的难度。传统外科手术能够保证肿瘤的R0切除,但术后贲门功能丧失可能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由于贲门位于食管及胃部的交接处,该位置的巨大胃肠道间质瘤手术操作难度大及肿瘤破裂导致进展转移可能的风险。同时,由于解剖学位置的影响,肿瘤位置越靠近贲门处,定位更加困难,切除难度越大。因此,传统手术在治疗贲门处胃肠道间质瘤时往往会同时切除食管及部分胃,具有术后食管狭窄、胃贲门入口处狭窄及胃部分组织受到损伤的风险,需要重复外科手术治疗相关并发症,无论对于患者的身体、精神或者经济上都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并且,术后可能出现严重进食困难、贫血及食物反流等需要长期反复医疗干预才能得到缓解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伊马替尼作为新辅助治疗药物用于胃肠道间质瘤的疗效明显,能够达到降低手术风险及限制进展迅速的肿瘤等目的。因此,伊马替尼对于消化道巨大难以内镜微创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既往研究层曾报道术前短期应用伊马替尼可以使约70%的患者降低肿瘤代谢水平和减少肿瘤血流;肿瘤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凋亡,且细胞凋亡程度与应用伊马替尼时间长短呈正相关。同时,本中心发现对于巨大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前规律服用伊马替尼配合严格的全面随访方案,肿瘤体积可最小缩小术前体积的30%,且呈现明显的血供减少现象。因此,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配合内镜下严格随访及微创切除技术,为具有类似疾病和疑虑的患者带来了同时保证疾病治愈和生活质量的“双优”策略。
    
    钟芸诗教授及其胃肠道间质瘤MDT团队,综合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诊治疗效的问题,采用重要器官功能保护的革新治疗理念,在为患者尽可能保留器官功能的基础上,运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技术达到治愈性切除病变,配合后续药物的治疗和密切随访,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从而达到“肿瘤治愈”与“保留器官”的两全其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钟芸诗教授团队,对于新辅助化疗联合内镜下切除术,综合治疗胃肠间质瘤,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既免除了患者的手术之苦(不开刀),又保留了器官的完整性及正常生理功能,更重要的是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不受影响,生活质量十分满意。让病人保器官、保功能成为现实。

专家介绍

    钟芸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中国抗癌协会消化道息肉及癌前病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息肉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TEM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经肛门微创手术专业学组、早诊早治学组副组长,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微创联盟理事长,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大肠镜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兼任大肠镜学组副组长。

    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和基础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开展并熟练掌握包括ESD、EFTR、EUS、ERCP等各种内镜诊疗操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