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7个月,从肢体瘫软到回归工作,他的3个康复感悟
2019年12月11日 【健康号】 廖华     阅读 8369

沈先生是一位“斜杠中年”。

企业家/家庭主心骨/慈祥的父亲/和蔼的丈夫……忙碌又充实。然而,今年4月,一场突发的出血性脑梗死,将一切都打乱了。不能独立行走,上肢无法活动,连简单地保持坐姿都无法完成。认知受损,语言能力基本丧失,整体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5月,他在家人陪伴下,来到由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

“我爸爸是个非常要强的人,10年前一次喉癌手术让他再也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说话,但他就是不服气,学会了腹语。”陪同沈先生前来就诊的女儿哽咽着说,“命运太不公,没想到十年后又遭遇了中风这个致命打击。我知道他绝不会低头认输,请一定帮帮他。”

经历了再一次的磨难,尽管说不出话来,但沈先生握紧的拳头和坚定的眼神,传递出了他内心重回健康的渴望。

舒乐博教授蹲在他的身旁安抚道,“不要担心,你强烈的意愿已经为康复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感悟一:训练要合理且分阶段,切勿贪快

治疗团队对沈先生做了全面评估,与很多出血性脑梗患者一样,他的状况不容乐观:

上肢肌力为0级,无活动,下肢髋屈曲、内收力为3级,膝伸展肌力2级,踝背屈肌力为1级,其余肌力为0级,Brunnstrom分期I期,肢体呈瘫软状态;需要他人帮助转移,坐位时躯干向左侧弯,坐位平衡2级;
深感觉、浅感觉均受损;
认知功能较差:中度听理解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评分为61/126,入院时梳洗、洗澡、穿衣、入厕、转移、步行、上下楼梯均需大量帮助,认知功能有受损。
刚入院时
沈先生无法自主脱衣
需要他人帮助
才能够从轮椅转移到床上

治疗策略

第一阶段,沈先生的目标是要恢复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能够保持身体平衡、使用轮椅自行移动、能够独立翻身坐起等基本动作。

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生活自理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脑卒中的患者,所谓自理其实是分阶段的,不能要求他们马上像正常人那样。

比如,能够单手扣上扣子,算自理;不能用筷子吃饭但可以用勺子吃,也算自理。我们需要帮助患者建立的是越来越少地依赖别人,越来越多地掌控自己。所以最初的目标一定要够细、够清晰,而且能够达到。

经过一个月的锻炼,沈先生实现了初步目标:

独立完成床上翻身坐起;
独立完成床椅转移;
可以使用轮椅进行室内活动;
基本实现了进食、转移方面的自理;
能在陪同下进行短距离步行。

一个月的时间,沈先生已经能自主站起,
以及借助轮椅行走
治疗策略

第二个月,沈先生在日常生活活动,尤其在转移、步行、上下楼梯、洗漱、如厕等方面进步明显,体力也显著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评分也增长到102/126——第一阶段的康复目标提前达成。

在取得第一个阶段性进步后,治疗团队开始了第二阶段的治疗,并将康复重点从室内步行转为室外步行的模拟和训练,同时加入上肢,特别是肩部、手部功能的训练与恢复,以及独立完成洗澡、穿衣、穿鞋等练习,进一步为回归家庭生活铺路。

日复一日的密集训练和家庭作业下,沈先生的步行速度持续提升,手臂的屈伸范围增大,前臂及手的活动增多。同时,伴随着体力、精力的恢复,沈先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回归,延迟记忆、语言流畅性和注意力都在快速恢复之中。

九月份,沈先生交给自己和家人一份表现突出的“成绩单”:

左侧上肢屈肌1+级,余肢体肌张力基本正常;
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上肢肌力1-2级,下肢肌力4+级;
坐位平衡3级,立位平衡3级;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评分也增长到114/126。

感悟二:训练要在指导下进行,切勿贪多

前期的治疗很顺利,沈先生对训练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常常在回到病房后还拿着器械自行练习,却也因此搞出了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一度从努力的沈先生变成了让治疗团队“头大”的沈先生。

康复训练其实是非常讲求专业性的,从先期的评估到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都是一套复杂且严谨的体系。

病人有了初步成功的信心之后,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哪部分机能不好就要多活动,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擅自加作业,这是我们特别不建议的。因为他们的努力,很可能用错了方向,会适得其反。

沈先生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由于上肢一直存在肌力低下的问题,为了尽早改善,沈先生开始自行在病房里用弹力带做拉伸练习,试图提高肌力,而这种训练会让肌张力越来越高。

他的“积极”还表现在训练之余给自己加课,30分钟课结束后,自己再加30分钟,肌肉得不到很好的休息,疲劳又导致身体姿势代偿加重。

沈先生也做了深刻的自我反省,“那时候总觉得多练多做就能尽早康复,但我的练习常常是错误的,以至于医生、治疗师、护士都要格外留意我的‘小动作’,一旦发现立即更正,特别感谢团队的耐心和细致。如今我真心意识到,训练是有专业壁垒的,努力重要,但正确的方向更重要。”

入院四个多月后,沈先生迎来了一件人生大事——外孙的百日宴。此时的他,不仅能够在亲朋好友之间周旋寒暄,更兼任了宴会的总策划和主持人。从前期的准备、邀请宾客,到当天的招待、活跃气氛,即便忙忙碌碌的宴会让身体有些疲惫,但他仍然倍感欣慰与开心。专业指导和努力训练,让沈先生从一名连独坐都难以做到的患者,重新找回了自己的家庭角色。

感悟三:认知训练不可或缺,切勿排斥

脑梗后,还有机会重新回归社会么?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我得赶紧回去上班!公司几十号员工还等着我呢!”沈先生为自己设立了比生活自理更加远大的目标。

作为一位企业家,沈先生每天都要跟数字打交道,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基于此,治疗团队围绕着这一目标,调整了认知训练的比重。

勤奋的沈先生正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

考虑到他心算能力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治疗师就从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字听写开始帮助他。沈先生开始觉得这完全没有难度,但专业治疗师却从中发现了问题——在听到“一万零九”时,他无法识别出数字中间包含几个“0”,这背后反映的是患者对数字位数对应性的理解力缺失。

此外,沈先生在做应用题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运算障碍,例如在做,“大猴子摘了28个桃,小猴子摘了27个桃,两只猴子吃了19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这道应用题的时候,沈先生就无法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团队通过大量的计算题、应用题,训练沈先生数学方面的认知能力。如今,他已经能独立阅读题目、列式解答并计算出正确答案,顺利克服了这些难题。不仅如此,沈先生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能力也在逐步增强,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沈先生正在努力计算应用题

沈先生正在慢慢回归斜杆生活状态:做个好丈夫,闲暇时陪着爱人去公园遛弯,经过有些陡峭的上下坡,游刃有余;做个好老板,每周回公司主持发展大局,挥斥方遒;做个好外公,陪吃陪玩,其乐融融。

相信不久,他的斜杠生活会越来越丰富。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廖华
主治医师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康复医学科
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膝、髋关节及颈腰椎术后康复诊疗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