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愈合及评价
2017年12月26日 【健康号】 马福刚     阅读 10492


国际外科学会(ISS)第43届世界外科大会暨2009年国际外科周近日在澳大利亚南部港口城市阿德雷德举行。在会上,多位学者的报告对食管癌术后预后进行了探讨。

    淋巴结转移范围预后意义超过转移数目

    2002第6版国际抗癌联盟食管癌TNM分期中,针对淋巴结转移的N分级仅以有无淋巴结转移简单地分为N1、N0。而在2009年10月出版的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中,N分级改为按淋巴结转移数目分成N0(0枚)、N1(1~2枚)、N2(3~5枚)及N3(≥6枚)。

    会上,陈龙奇教授分析了236例接受食管切除的食管癌患者资料。每例患者至少接受了6枚淋巴结清扫,根据转移淋巴结数目将患者分为N0、N1、N2、N3组,根据淋巴结转移区域分为F0(无区域转移)、F1(1个区域转移)、F2(≥2个区域转移)组。考克斯(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除了肿瘤位置、侵犯深度、肿瘤分化程度外,淋巴结转移数目和转移区域数也与术后生存相关。进一步的秩和检验显示,尽管淋巴结转移数目显著影响患者总生存率,但N2、N3组的术后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而根据转移区域数分组,则既能观察到总生存率的显著差异,又能观察到各亚组之间存在生存率差异。

    因此,食管癌N分级要考虑淋巴结转移区域情况,以便更好地预测患者术后生存率。

    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须改进

    在食管外科中,已有数种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澳大利亚的埃迪森(Addison)等分析了几种风险模型,包括费城模型、鹿特丹模型、慕尼黑模型和ASA模型,其预测效果均不满意,因此建立一种基于不同种族人群的食管术后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不能预测生存

    在肝脏和结直肠肿瘤患者中,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常升高,可作为预测术后生存率的指标。英国的拉什德(Rashid)等对294例食管癌患者资料进行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NLR不能作为食管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预测因子。


    国际外科周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9月6日-10日

    2009国际外科周是全球外科医师的一次学术盛会。在食管外科领域,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的食管外科学者通过在各个方面的辛勤耕耘,在食管疾病基础研究、食管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食管外科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应用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食管外科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微创食管手术的进展

    微创外科是外科发展的一个方向和趋势,随着设备的更新与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微创外科有了长足的发展。会上,微创外科技术在食管外科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讨论。

    英国数据

    关于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MIO)之前已有一些总结性的文献,但与传统开胸食管切除术相比孰优孰劣还未见报告。

    英国的纳格帕尔(Nagpal)等分析了1996-2008年18673例行食管切除的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699例(3.7%)为腔镜下食管切除。

    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开胸食管切除术相比,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后的住院死亡率和1年死亡率较低,两种术式的28天再入院率和住院时间则相近。若校正年龄、性别、合并症、缺乏社会照顾和种族等因素后,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在住院死亡率上则不再具有优势,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子是年龄。尽管如此,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的校正后1年死亡率还是比开胸手术低。

    日本经验

    日本的田中(Tanaka)等介绍了胸腔镜下食管癌手术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的经验。

    右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首先,沿右侧迷走神经分离纵隔胸膜,并注意探查右侧锁骨下动脉。然后,确定右侧喉返神经位置,对其旁边淋巴结以锐性分离方式加以清扫。

    主动脉周围淋巴结的清扫沿奇静脉将胸膜后方剪开,探查胸导管位置,并用钛夹结扎胸导管后剪断,将胸导管与主动脉周围淋巴结一并清扫。

    左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胸段食管的上部有一定的活动性,可以使左侧喉返神经较好地暴露,然后以锐性分离方式清扫其周围淋巴结。

    主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清扫在右侧迷走神经发出肺部分支后将其剪断,先清扫右侧主支气管下淋巴结,然后再清扫气管隆突下和左侧主支气管下淋巴结。

    Tanaka等治疗的7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包括暂时性麻痹)12例(17%),吻合口瘘12例(17%),肺炎7例(10%),无住院死亡患者。他们认为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安全可行。

    食管良性疾病的治疗

    食管良性狭窄

    乌克兰的巴吉洛夫(Bagirov)回顾,对非复杂性的食管狭窄行探条扩张,治疗有效率为71.6%。对扩张失败、食管闭塞、复杂性食管狭窄(指合并食管气管瘘、纵隔炎等情况)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尽管术后恢复情况各异,但最终有97.6%的患者术后恢复了经口进食。在总体457例患者中,有447例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占97.8%。研究者认为,探条扩张是治疗食管非复杂性瘢痕狭窄的首选,手术治疗要考虑狭窄的类型和位置,同时要处理狭窄相关并发症,成功的食管成形术要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高能激光治疗Barrett食管

    内镜下激光消融治疗巴瑞特(Barrett)食管(BE)被认为是预防其癌变的一种手段,但关于激光消融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却报告较少。

    意大利的诺波尔托(Norberto)等报告了20例接受激光消融治疗的BE患者至少2年的随访结果,包括13例长节段BE和7例短节段BE。每例患者在治疗后接受了平均8次胃镜复查并行多点活检,有11例患者经内镜和组织学证实BE肠化生黏膜完全消退(短节段BE6例,长节段BE5例)。研究者认为内镜下激光消融治疗B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对于短节段BE。但是,治疗对BE癌变的影响仍不明确,对于激光消融可能引起的罕见严重并发症也了解不多。

    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治疗

    食管平滑肌瘤发病率在食管良性肿瘤中位于首位。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胸腔镜和腹腔镜技术提供了食管平滑肌瘤的治疗新途径。德国科隆大学的施罗德(Schroeder)等回顾了10例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摘除食管平滑肌瘤的患者资料。其中5例为中段平滑肌瘤,另5例为下段。所有VATS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胸,平滑肌瘤均完整摘除,未损伤食管黏膜。平均手术时间为160分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术后平均33个月的随访表明患者的吞咽完全恢复正常,未发现术中或术后相关并发症。作者认为VATS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