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
2018年11月04日 【健康号】 齐静峰     阅读 1028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病因: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2日光照射不足;3维生素D摄入不足;4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5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6疾病或药物影响。
    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3个月-2岁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症状。佝偻病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与季节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此期无骨骼改变。X线检查多是正常的,或仅见临时钙化带模糊。
    2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细,故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骨骼改变。
    (1)头部有颅骨软化、方颅、前囟门增大及闭合延迟、出牙延迟等表现。
    (2)胸部可以表现为串珠肋、肋膈沟、鸡胸、漏斗胸等。
    (3)四肢多表现为腕踝畸形,下肢畸形比如“O”型腿或“X”型腿。
    (4)其他的还有脊柱后凸、侧弯等畸形,严重者可出现骨盆畸形,形成扁平骨盆,
    此期X线表现为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状,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由骨干弯曲或骨折。
    3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逐渐致密并增宽,骨质密度增浓,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轻中度佝偻病治疗后很少留有骨骼改变。
    根据以上症状和辅助检查基本上可以确诊,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
    1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
    (1)补充维生素D制剂:每天口服维生素D2000-4000IU,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以用预防量维持。需要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时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而不宜用鱼肝油,以防维生素A中毒。
  (2)补充钙剂: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之前一般不需先服用钙剂,但3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或有过手足搐溺症病史者,肌注前宜先服用钙剂2-3天,肌注后再继续服至2周。
  (3)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轻度畸形可经过功能锻炼自行恢复,重度的畸形一般需要手术矫正,一般手术时间为4岁以后进行。
  (4)一般治疗: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尤其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多晒太阳,激期勿使患儿多坐、多站,防止发生骨骼畸形。
    2预防  小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增加户外活动。
  (1)胎儿期预防:孕母应注意摄入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的食物,并多晒太阳,冬春季节妊娠或体弱多多病者可以于孕后期给予维生素D及根据。
  (2)新生儿期预防: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一般维生素D每天生理需要量为400IU,连续服用,不能坚持着可给维生素D10万-20万IU一次性肌内注射(可维持2个月)。
  (3)婴幼儿期预防:多晒太阳是预防佝偻病简便有效的措施。一般维生素D每日需要量是400IU。2岁以后的小儿生长发育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多样化,一般已不需要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果饮食中含钙丰富不必加服钙剂的。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齐静峰
主治医师/研究员
鸡泽县吴官营乡卫生院
儿科
儿科常见疾病比如发热,腹泻,咳嗽,消化不良,各种出疹性疾病,手足口病,脑炎,儿科临床急救(...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