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诊前须知】三叉神经痛诊疗详解——交大一附院姜海涛
2018年08月14日 【健康号】 姜海涛     阅读 8926

三叉神经痛常见症状就是偶发的面部疼痛,由于疼痛部位位于两条较低的三叉神经分支,故常被误诊为牙科疾病,以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牙科治疗,甚至导致一些不可逆的损害,而小剂量的抗癫痫药物(例如卡马西平)即可使疼痛缓解。

  三叉神经痛常见症状就是偶发的面部疼痛,由于疼痛部位位于两条较低的三叉神经分支,故常被误诊为牙科疾病,以致患者接受不必要的牙科治疗,甚至导致一些不可逆的损害,而小剂量的抗癫痫药物(例如卡马西平)即可使疼痛缓解。

  但是高达10%的患者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某些罕见情况下,三叉神经痛可继发于脑部肿瘤、多发性硬化或血管异常,这些只能通过神经影像学识别。如果生活质量严重受损且药物无法控制疼痛,那么还可考虑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关于三叉神经痛临床诊疗你需要掌握的七大要点。

  三叉神经痛发病特点

  三叉神经痛发病高峰在50-60岁,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增高。女性比男性更易患三叉神经痛;若伴有多发性硬化,那么发病率更高;高血压和卒中与三叉神经痛也存在一定关联。

  三叉神经痛病理机制

  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大约95%的患者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所致,然而,目前对于血管是如何压迫三叉神经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了。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

  诊断三叉神经痛和其他单侧神经痛依赖于患者病史,目前诊断标准主要基于专家共识、头痛专家意见及从1990s开始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叉神经痛疼痛位置

  单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双侧疼痛仅发生于3%的患者中;三叉神经痛很少发生于三叉神经眼分支。

  疼痛周期性

  疼痛突然发生,持续数秒或数分钟便突然停止,一天可反复发生很多次,1/3的患者疼痛发生于晚上;每次疼痛都有一个不应期;疼痛也许会进入一个缓解期,持续几周或几个月;无疼痛发作的时间间隔可随时间逐渐缩短。

  疼痛特点:电击样、闪电样、刀割样疼痛。

  疼痛程度:剧烈疼痛,但给药后可缓解。

  疼痛影响因素:轻触面部、进食、寒风或振动。

  相关因素:一些患者持续发生颈背痛,其疼痛强度降低50%,这种情况称为不典型三叉神经痛;

  很少伴有自主神经症状,若出现则很难判断是三叉神经痛、短暂半侧神经痛样头痛伴自主神经症状(SUNA)或短暂持续单侧神经痛样头痛伴结膜充血和流泪综合症(SUNCT)。

  三叉神经痛发生的危险信号

  感觉异常、失聪或其他耳疾、疼痛控制困难、对卡马西平反应差、任何皮肤损伤或口腔病变可能会导致神经痛的蔓延、眼神经支或双侧受累提示良性/恶性病变或多发性硬化、发病时年龄小于40岁、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家族史。

  三叉神经痛影像学诊断

  最有利的诊断工具为有/无对比增强MRI脑扫描;

  MRI鉴别以下情况具有很高的敏感性:鼻窦炎、恶性肿瘤扩散、海绵窦包块、脱髓鞘斑块、多发性硬化、发生在丘脑和脑干三叉神经通路(如腔隙性梗死)内的病变、小脑桥脑角病变(如肿瘤、蛛网膜囊肿、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

  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

  常见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巴比妥等抗癫痫类药物,最初开发的适应证并不是针对三叉神经痛,而是癫痫。

  然而最新的NICE神经源性疼痛状态管理指南指出,卡马西平只能用于初级治疗,若治疗失败应该转入专科进行治疗。指南明确排除在初级护理阶段使用其他神经源性药物。所有药物应当以最低剂量开始,每隔3-7天逐步加量直至能最佳控制疼痛,同时应当仔细监测药物毒副作用。

  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治疗

  在发病初期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药物可得到有效改善,长期药物治疗的话则效果甚微,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已知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完全保留神经功能的治疗方法。该手术方法是全麻下,在耳后发际内取手术切口,长约5cm,切开皮肤后在颅骨上钻一个直径一般为2cm的微孔进入颅内。探查三叉神经根,仔细识别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采用锐性剥离方法将责任血管充分游离后,将其推移离开三叉神经充分减压,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三叉神经的正常功能,使疼痛消失。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