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病友故事】女子面肌痉挛半边脸抽搐,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面容舒展了
2022年09月22日 【健康号】 姜海涛     阅读 1050

王女士,5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周不自主抽搐,无头痛、头晕等症状。一年前在眼科治疗后,局部肉毒素注射2次,缓解后再次复发,出现右眼周不自主抽搐,程度较前加重,累及面部及嘴角。

  患者病例:王女士,5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周不自主抽搐,无头痛、头晕等症状。一年前在眼科治疗后,局部肉毒素注射2次,缓解后再次复发,出现右眼周不自主抽搐,程度较前加重,累及面部及嘴角。

  由于长期面部抽搐,导致王女士右侧面部挛缩,右侧面颊及眼睛看上去比左侧小了一圈。为了“面子”问题,不管有没有疫情,她出门都要戴上口罩来遮挡脸部抽搐。  颅神经根显像检查:找到面肌痉挛的“元凶”

  为了摆脱抽搐,王女士找到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姜海涛教授,排除肿瘤、面神经炎等继发因素后,姜教授指导她进行颅神经根显像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小脑前下动脉与同侧面神经出脑干区关系密切,小脑前下动脉位于面神经内下方迂曲走形,与面神经根部接触,右侧前庭神经受压后移。

  今年8月,姜教授为王女士进行了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通过手术的方式找到“责任血管”,并与面神经进行分离后,在中间垫上一层神经垫棉。术后王女士右侧面部抽搐立即消失,挛缩的肌肉也和左侧一样舒展开来了,缩小的眼睛也“变大了”。

  面肌痉挛的原因

  姜海涛教授:原发性面肌痉挛,其病因为面神经根在出桥脑段(面神经刚刚从脑干发出的一段)受到走行异常的血管压迫,引起面神经损伤,出现脱髓鞘变,造成神经纤维之间电流“短路”,引发面部肌肉抽动。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表明,一旦将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解除,面肌痉挛可立即或逐渐停止,目前,面神经根受到血管压迫导致面肌痉挛的病因学说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由于面肌痉挛的发病病因在颅内,只有从病根上医治才能治愈本病。

  西安交大一附院颅底颅神经疾病诊疗专家组,采用多模态影像融合与3D打印技术,降低手术风险。

  1.利用多模态影像数据配准融合和三维重建的方法构血管神经结构,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同神经及脑干的关系。常见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

  多模态技术可以让术者更直观的、准确的对有无神经血管压迫及责任血管压迫部位及特点做出判断,对手术策略制定及术中寻找责任血管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减少术中寻找责任血管的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同时打印3D模型,可用于模拟手术操作。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监测主要用于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中,它就像一个身份认证系统,手术中在对可疑的“责任”血管进行减压操作时,监测系统实时观察面肌痉挛患者异常波的情况,一旦“责任”血管找到了,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现,这样很容易找到血管,并充分进行减压。减少了过度寻找血管的过程,极大减少了对相关神经的骚扰。当手术对相应的神经产生损伤时,监测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降低损伤。因此,神经电生理监测也被医生形象的称为,手术中的“第三只眼”。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