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旦知道自己得了乙肝,要注意什么?
2022年09月27日 【健康号】 胡志秋     阅读 1007

如何规范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

我国是乙肝大国,有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也就是说20个人里就有一位感染HBV。其中1/10已经进展为肝硬化,而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几率为非感染者的15-20倍。导致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肝癌40余万人,同时有近40万人死于肝癌。

 

对于如此大量的慢性HBV感染者,单靠医生来做定期随访管理,肯定没法完成。最主要是靠患者自身的健康管理。有些人觉得,自己得了乙肝,但没啥不舒服,吃得下、拉得出,没必要去特别关注;有些人觉得,自己得了乙肝,都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每年检查也没啥变化,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忘记复查也无所谓了;有些人觉得,自己得了乙肝,反正也看不好,就放弃吧,不想再做检查了。

 

这些观点肯定是错误的。但有些人得了乙肝,想做自我健康管理,但由于知识的匮乏,感觉无从下手。下面就来讲讲,慢性HBV感染者应该如何规范的进行监测和随访管理。

1、如果处于慢性HBV携带状态,本期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HBV DNA定量水平较高(通常>2*107IU/ml)、血清HBsAg较高(通常>1*104 IU/ml)、HBeAg阳性,但在每隔3个月以上复查,1年内连续复查3次的情况下,血清ALT和AST一直处于正常水平,肝穿刺活检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炎症坏死或纤维化。如果没有做过肝活检,则需结合年龄、病毒水平、HBsAg水平、肝纤维化无创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属于此种状态。

2、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本期患者处于免疫控制期,表现为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2*103 IU/ml、HBeAg<1*103 IU/ml,在每隔3个月以上复查,1年内连续复查3次的情况下,血清ALT和AST一直处于正常水平,影像学检查无肝硬化征象,肝穿刺活检显示炎症轻微。

1-2这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故不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需要每隔6个月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病毒学、甲胎蛋白、腹部B超和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等检查,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如果检查后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及时启动治疗。

 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本期患者处于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定量水平较高(通常>2*104IU/ml),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明显炎症坏死和/或纤维化(≥G2/S2)。

4、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本期为再活动期,表现为血清HBsAg阳性、HBeAg持续阴性、多同时伴有抗-HBe阳性、HBV DNA定量水平通常≥2*103 IU/ml,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和/或纤维化(≥G2/S2)。

3-4这两类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5、隐匿性HBV感染,表现为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此类患者可能是急慢性HBV感染后HBsAg消失,血清或肝组织HBV DNA水平很低,无明显肝组织损伤;另一种可能是HBV S区基因变异,导致HBsAg无法检测到,但血清HBV DNA水平通常较高,可能伴有明显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对于处于抗病毒治疗中的患者:

1、如果应用Peg-IFN-α,建议治疗第1个月每1-2周复查血常规、稳定后每月复查血常规,每月复查肝功能,每3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血糖、HBV DNA、乙肝两对半,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复查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有肝硬化者每3个月复查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肝癌。

2、如果应用NAs药物,如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建议每3-6个月检测血常规、肝功能、HBV DNA、乙肝两对半、肝脏硬度值测定等,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复查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有肝硬化者每3个月复查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肝癌。其中采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患者,每6-12个月复查1次磷水平、肾功能。

 

对于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的患者:

建议停药后前3个月应每个月检测肝功能、乙肝两对半、HBV DNA,之后每3个月检测,1年后每6个月检测。无肝硬化者每6个月复查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有肝硬化者每3个月复查腹部B超和甲胎蛋白,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肝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乙肝两对半;HBV DNA;抗病毒治疗;监测和随访

适用人群:二级预防人群(慢性乙肝感染人群)

分级:中高级延伸阅读

上海市健康科普专项计划立项项目,项目编号:JKKPZX-2022-B22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9,27(12):938-961.

2、 WONG GL.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 immune-tolerant phase: What latest guidelines recommend [J]. Clin Mol Hepatol,2018,24(2):108-113.

3、 MARTIN P. Immune-tolerant hepatitis B: Maybe a misnomer but still hard to treat [J]. Hepatology,2019,69(6):2315-2317.

4、 MAIMONE S, CACCAMO G, SQUADRITO G, et al.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tools allows identification of inactive hepatitis B virus carriers at a single time point evaluation [J]. Liver Int,2017,37(3):362-368.

5、 LIU J, YANG HI, LEE MH, et al. Serum level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d DNA can predict inactive carriers with low risk of disease progression [J]. Hepatology,2016,64(2):381-389.

6、 RAIMONDO G, LOCARNINI S, POLLICINO T, et al. Update of the statements on biology and clinical impact of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J Hepatol,2019,71(2):397-408.

7、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J]. J Hepatol,2017,67(2):370-398.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胡志秋
主任医师/副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
普外科
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专长于ERCP和腹腔镜技术下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擅长双镜联合治疗胆道...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