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经常用到的药物
2018年07月17日 【健康号】 陈金虹     阅读 5253

怀孕生孩子那些事之那些孕期经常用到的药物
2017-05-18 段涛 中国母胎医学
来源:段涛大夫

虽然大家都知道,如果有可能的话孕期尽量不要用药,但是整个孕期能保持不用药的人还是少数。有人做过统计,每位孕妇整个孕期平均大约要用3-5种药物。

孕期用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是安全性,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个人的孕期用药原则,以及我的孕期常用药物清单。

孕期用药的原则
能不用尽量不用;
一定要用的话,尽量避免在停经5-12周使用;
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药物;
选择最低的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
孕期用药的目标是控制症状,而不是根治疾病。

FDA为什么会取消了用了这么多年的孕期用药分类?

2014年12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了一项指导草案,意在彻底改变妊娠及哺乳期药物治疗的标签,这包括删除令人费解且缺乏区分度的“ABCDX”妊娠安全性分类系统。

取消这一分类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证据不足或有缺陷:在过去,当FDA批准一种新药时,该药物所属的字母分类是基于当时已有的信息加以确定的,无需来自人类的数据;即便是来自动物研究的信息,由于研究动物的数量有限,和研究用药剂量的不一致性,也不可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另外,这一字母并未将每种药物数据的相对数量或质量纳入考虑,对于某些药物而言,其证据丰富而复杂,而另一些药物则并非如此。

2.没有描述相对风险:字母分类系统并未考虑,如果不接受药物治疗,母亲和胎儿将面临的危险。

3.过度简化:仅仅用一个简单的字母代表妊娠安全性,可能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且未能体现数据的复杂性或潜在的缺失。简单的字母无法告诉你使用这些药物以后,是哪些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增加,以及出生缺陷增加的概率有多大。医生和患者往往只看字母,而非字母背后的证据。

4.信息更新频率低:新的和妊娠期药物安全性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更新,以及忽略了生殖相关负性事件的基础发生率,以至于无法为风险评估提供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信息。

FDA孕期用药新系统简介
新的系统分别包含三部分:风险概要、临床注意事项和数据。这些信息会给处方医生提供更多有关人和动物研究的详细信息、不良事件以及孕期和产后期用药剂量调整的相关信息。

另外,FDA对这一标签的要求还包括:
一旦有可用的新信息,必须更新
在药物被批准上市之后,需要纳入针对人类数据的评估
需要纳入生殖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信息

新的标签中,来自临床研究、妊娠暴露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的信息均会详尽地出现在标签上。这些标签还包括以下信息:
不良事件发生率
剂量的影响
暴露时长的影响
暴露时孕龄的影响

新标签强调了相对风险的量化,即患病服药者相比于患病但未服该药者(合适的对照)发生同一转归的风险。

我的常用处方

补钙与补铁
我经常会给准妈妈开钙片,因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里奶和奶制品经常是不够的,所以对于这些钙摄入不足的准妈妈,每天一次500-600mg的钙片还是有道理的。当然,如果你饮食中钙的摄入足够,是不需要补钙片的。

铁片也是我经常开的处方,因为大约有1/3的准妈妈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对于明确的临床贫血,我一般不建议食补,因为食补太慢,另外吃太多的红肉和内脏是可以纠正贫血,但是蛋白质的量往往会超标,会增加肾脏和肝脏的代谢负担。

我一般只会推荐铁蛋白缺乏和轻度贫血的准妈妈食补。

抗生素
我最常用抗生素有三种: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类和阿奇霉素,这几种抗生素对胎儿没有不良影响,临床效果也不错。不过一般的感冒我不会给准妈妈开抗生素,因为大多数的感冒是病毒性的,用了抗生素也没有用。但是如果是上呼吸道的细菌感染,是可以考虑以上三种抗生素的。其他器官和系统的细菌感染,也可以首先考虑这三种抗生素。

另外,我在孕期经常会给有阴道真菌感染的准妈妈开抗真菌药物克霉唑,这是很安全的药物,可以放心地阴道用药。

退烧药物
感冒发烧如果达到38度5,特别是达到或超过39度的话,最好还是用解热镇痛药物,因为持续的高热会导致出生缺陷的风险增加,最常用的对胎儿安全的解热镇痛药物是对乙酰氨基酚

皮肤过敏
可以考虑使用含有低浓度糖皮质激素类软膏,例如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如果皮肤科医生不肯给你开这些药膏,你可以尝试一下炉甘石洗剂

痔疮
可以考虑肛门塞药,建议使用对胎儿没有不良影响的复方角菜酸酯栓

便秘
首选乳果糖,次选开塞露,即使用开塞露的话,也不要用太多。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段涛大夫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陈金虹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特需,产科,特需...
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的宫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以及子宫内膜...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