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诊前须知】抓住要点治疗脑瘫才是关键
2019年03月22日 【健康号】 常崇旺     阅读 8088

在长期对小儿脑瘫的研究中,我们早已发现,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在四岁以内,分工尚未定型时启动其代偿功能较易,一旦形成固定形态,再改变就较难了;另外从肢体运动功能来讲,在3-4岁内关节挛缩程度相对讲较轻微,手法矫治也较容易。

  在长期对小儿脑瘫的研究中,我们早已发现,人类大脑的可塑性在四岁以内,分工尚未定型时启动其代偿功能较易,一旦形成固定形态,再改变就较难了;另外从肢体运动功能来讲,在3-4岁内关节挛缩程度相对讲较轻微,手法矫治也较容易。

  我认为脑瘫若能及时发现,及时干预,预后基本比较理想,关键在于进行小儿康复治疗的时间早晚,大脑中枢损害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因婴幼儿的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控制,塑造,促使残存组织发挥代偿作用,争取运动功能正常化,达到生活学习自理。

  脑瘫儿的症状“软”、“瘫”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患儿表现的“软”、“瘫”的真正病因是脑瘫,并非完全由缺钙引发。所以,我们在治疗时候应该是先治本,解决中枢问题,再治标,解决钙缺乏问题,或者是标本兼治,切不可以治标补钙来代替解决治本的中枢问题。

  我们知道,痉挛型脑瘫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脑瘫,其主要表现为运动时肌肉僵硬,主动或被动活动困难,头颈控制发育延迟,伸腿坐位时,躯干前屈,不能充分伸展。针对此类脑瘫儿童单纯实施康复训练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们研究出功能性选择性脊髓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FSPR,也称脑瘫一期手术)治疗肢体痉挛,使反映弧减力降低肌张力,进而使痉挛解除,在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后,康复的效果十分明显。

  解痉挛型脑瘫治疗要点

  痉挛型脑瘫的早期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抑制下肢的异常运动模式,避免过度用力做腹爬运动;让患儿获得骨盆的运动性、中间性的稳定;让患儿学习足底接触地面时,左、右对称支持体重;促通坐位平衡、立体平衡;让患儿进行仰卧位训练,以提高腹部肌群的力量,使缩短的肌肉伸展,增加正常的关节活动,活动正常的抗重力屈肌,主要包括正常主动的侧方重心移动和正常主动的侧方立直反应等

  在参与肢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神经后根中的la纤维起主要作用,是导致肢体痉挛的“祸根”。 也就是说,引起痉挛型脑瘫肌肉痉挛根源主要就是脊神经后根异常,产生这种异常情况的元凶就是脊髓神经纤维(la纤维)异常,从而使患者肌张力增高、身体僵硬、肢体痉挛瘫、运动功能障碍,最后直至肢体残疾。所以,在治疗痉挛型脑瘫中,切断la纤维是关键所在,而目前脑瘫FSPR术是能够切断la纤维,解除痉挛的唯一正确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们多建议符合手术指征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在2.5周岁至6周岁之间接受解除痉挛的脑瘫一期手术(FSPR术),而脑瘫二期外科手术(矫形术)一定要在充分解除痉挛的前提下同时或分期进行,否则,不可避免复发的可能性,长期疗效不佳,使手术失败。

  另外,家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积极训练可以促进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如果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痉挛的肌肉难以和骨骼的生长同步,便会形成各种进行性畸形。所以尽早地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也是必须的,以避免畸形的发展直至造成过重的残疾。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