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符水,拜神仙能治精神病?别逗了!
2021年03月09日 【健康号】 殷大富     阅读 10967

致患者家属:求神拜佛不如求求自己!

     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年代,确实有拜神治所有的说法,比如楼下这位王女士,拜了三路神仙,儿子果然中举人;

     但是在医疗技术和科技技术都比较发达的今天,家人生病了还去求神拜佛,甚至要求病人也回去信迷信的居然也大有人在?最近我就遇到了这样的病例。

     最近科室里来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校友,因在学校尝试使用眼镜镜片自杀而被送到精神科住院治疗。

第一次看见他时,他抱着腿坐在床上,不与外界交流,像是在身边套了厚厚的壳,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听师姐说他是我们学校保研的学生,而眼前的景象,实在很难与学校里那个天之骄子联系在一起。住院将近一周,他每天按时服药,规律地作息,情况渐渐好转。他开始与医护人员和其他病友交流,尽管说话磕磕绊绊;他时不时也下床活动,只是行动比较慢;他也开始主动给家属打电话表达思念,虽然每次打电话时话并不多。

这些改变让我更加坚信他可以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变得越来越好。

      只是没想到,他的父母在一次电话沟通中得知了他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便匆忙从外地赶来,强烈要求接他出院,认为他中邪了医院治不好,要让他回去信迷信!让人感到无力的是,因为父母是他的监护人,如果办理出院的态度坚决,我们是不能强行阻拦的。

经过多次沟通,患者还是被父母强行接走了。一连好几天,每每谈到这位校友,我们都为他感到惋惜和担忧,也感叹这样一个高材生或将因为父母的迷信而延误治疗!更令我感到惶恐的是,觉得迷信能治精神病的家属并不在少数。就在我实习的短短一个月内,想要带符水来化解迷障的患者家属有两例;想用其它迷信手段来解决患者精神疾病的家属就有三例!

由于长期以来对精神疾病的偏见,患者家属往往因为不能接受自己的亲属有精神疾病,而选择拒绝求医,耽误治疗时机,使得病程越拖越长,家庭经济压力与精神压力也与日俱增。

     对患者本人而言,家属的行为与态度也会影响到他的认知而对疾病的康复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中有一位患者,被接出院时还能与我正常交流。但因为家属不能接受他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实,寄希望于迷信手段来缓解精神症状,结果几个星期后就症状大爆发。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去干预患者家属的自主选择,但力所能及的科普和宣传是我们必须要进行的,只要有一点成效,我们都会持续下去。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科会定期针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家属应该积极参与,通过医务人员的讲解,理解精神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预后,从而帮助患者积极治疗与康复。

患者家属还可以通过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当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或者情绪波动时,听取医务人员的建议,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处理,而不要盲目相信神灵鬼怪,延误治疗时间。

      目前来说,虽然有一些固执己见的患者家属,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我们的帮助和指导下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家人的疾病,使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和护理。对于那些有“迷信”念头的家属,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呢?

                                                                        01

       破除迷信,正确认知

一提到精神分裂症,或许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魔障、附身。甚至一些小说和电视剧也不乏将精神病和鬼神联系在一起,更加造成人们的误解。我们不能一味否定患者家属的迷信想法,否则会更加激发他们的逆反情绪,反而得不偿失。

所谓知己知彼,我们自己也要了解民间的一些迷信说法,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出其中的谬误,防止家属受到蒙蔽。

精神分裂症是病因不明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这是大量实验数据和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将这些结果展示给患者家属,让他们自己进行学习和判别。

尤其一些精神病患者因为家人迷信而病情加重的例子我们也应该向患者家属讲述,形成震慑作用。

不少患者家属的迷信观念是因为病急乱投医造成的,只要告知:及时入院、坚持按时服药是能够直接“看”到效果的,而且入院越早,治疗就效果也能越快看到。现在大部分人的观念已经比较务实,相比没有保障,看不到治疗效果的盲目迷信和白纸黑字的治疗案例,我想还是会有一部分人能够理智选择。

                                                                   02

       帮助患者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家庭支持系统是大多数患者长期控制症状的关键。但是由于病耻感,部分患者家属难以建立起家庭支持系统来帮助患者恢复,有些还会因此讳疾忌医。我那位校友的父母便是因为对精神分裂症的偏见而无法建立起积极作用的家庭支持系统,导致延误了患者的治疗。

       为什么强调家庭支持系统?


    因为家庭成员对精神疾病的偏见与歧视会使患者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除了会导致患者病耻感的增强以外,更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可以说:家庭是最好也是最坏的精神疾病康复场所,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以让患者更好的适应社会,依从治疗,反之则会导致患者的情绪波动、病情反复。精神障碍相关的病耻感可分为两类:一是源于社会偏见和歧视的病耻感,即社会病耻感。二是身处歧视环境中的患者因认同社会对其固定的偏见印象,转而内化为指向自身的主观偏见和负性认知体验,形成自我病耻感[1]。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病耻感将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其自杀。

家庭支持系统对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就像支持着果子的大树,要不断为果子输送养分,还要支持着它不掉落。


        如何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首先我们要明确,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不是一日之功,破除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偏见和迷信思想只是第一步。我们可以利用多种通讯工具来建立相应的医患沟通渠道,强化患者家属和医院的信任纽带,增加患者家属和医生的沟通,方便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要告诫家属对待患者应当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同,不要拒绝其参与社会活动,而要鼓励其融入社会,与他人交流,进行正常的工作与学习,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当患者遭遇歧视和不公正对待时家人要主动施以援手。其次,在患者出院时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家属:监督患者进行规律的服药,即使患者原有精神症状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每年因擅自停药而导致精神症状复发不在少数)。对于加入沟通群的家属也要定时提醒。出院时还应告诫家属,复发是很多精神性疾病的常见特征,切不可因患者病情反复而对治疗失去信心而擅自停药,拒绝就医,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当患者出现复发征兆(如出现原有症状复发、睡眠障碍和情绪异常、对周围人态度改变、表情改变、学习和工作状况发生变化、日常生活情况改变、自知力异常、躯体不适和言行改变等),家属应当及时携患者至医院治疗。最后是要在前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尽量支持患者和指导家属构建融洽的家庭关系。

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可减少患者过于剧烈的情绪变化,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通过组织患者一同参与家庭活动,例如散步、看书、听音乐等,积极与患者交流,促进患者的感觉、认知功能的恢复,帮助其融入社会[2]。

在工作生活中,患者可能出现压力过大、情绪异常低落或高涨、思维无法控制的情况。此时家属应当鼓励患者从家人处寻求帮助,并引导其正确地处理情绪。

      编者按:

     本文根据医务人员投稿改编,有删改。

       这虽然是一位实习医生从自己视角写下的故事和感悟,但内容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随着临床工作的日益繁重,很多一线工作者都没有精力完整地帮助每一位患者和其家庭建立良好的康复机制。但正如《劝学》中所言: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就像湘雅二医院建立的医患沟通群,如果一个医生在群里对自己负责的病人有追踪和了解,甚至对患者的家庭情况有大致的印象,那么在复诊和问诊时是不是就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诊治方案也更全面和有针对性了呢?

春节将近,正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不知各位读者所在的医院有没有什么帮助患者建立家庭支持系统的举措呢?欢迎在留言区,说说你的故事。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王华阳,翁史旻,李欣,张婕文.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病耻感与病耻抵抗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6):1001-1004.

[2]吴士玲.精神分裂症复发与家庭支持系统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1(09):29.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