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什么是发热?什么情况下需要就诊?
2020年02月20日 【健康号】 李继峰     阅读 8204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是人体对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疾病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
主要病因:感染。
常见症状:体温升高,伴或不伴有寒战。
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
根据口腔温度,临床上将发热分为下列四度:
(1)低热:体温为37.3℃~38℃。
(2)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
(3)高热:体温为39.1℃~41℃。
(4)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
脉搏和呼吸通常随体温升高而加快。—般说来,体温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加10次。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表现
(1)体温上升期:产热大于散热,临床上表现为疲乏、不适、肌肉酸痛、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有时伴寒战等症状。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
①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小儿可有惊厥。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疟疾、败血症、输液反应等。
②缓升型:体温缓慢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一般不伴有寒战。见于伤寒、结核病等。
(2)高热期:产热与散热在较高的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的状态。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心率增快。此期持续时间因病情和治疗效果而异,可为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不等。
(3)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或药物的应用,使散热大于产热,体温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为患者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降低。体温下降的方式有两种:
①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伴有大汗。常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等。
②渐降,体温于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
3、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是将患者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描记在体温单上,用蓝线连接起来形成的体温曲线。热型有助于诊断疾病、判断病情和疗效。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如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达数天或数周。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达2℃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风湿热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后又骤然降至正常水平,经过数小时或数天后又突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等。
     运动、沐浴、进食后可使身体产热增加,人体代谢增加,热量生成增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温度突然升高,都可使体温暂时轻度升高,因此,在测体温前,要避免这些因素。沐浴、饮水、进食需30分钟后,才能测试体温。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较青年人低。小儿代谢率高,其体温可较成人稍高。女性排卵期体温也有变化。一天内,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最高,但波动幅度不超过1℃。由于正常人的体温有以上变化,因此必须认真识别,才能确定体温是否正常,除外上述因素,体温若经常超过正常且伴或不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诊。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李继峰
主治医师
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科
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高血压、脑梗...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