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就诊指南】脑瘫的临床分型及规范治疗方案
2019年10月10日 【健康号】 常崇旺     阅读 8233

由于脑瘫的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并随年龄增长而不同,目前临床上大致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由于脑瘫的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并随年龄增长而不同,目前临床上大致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痉挛型脑性瘫痪:是最典型和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以双下肢为主的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痪。患儿行走、站立困难,走路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亢进、可有病理反射。常伴有语言及智能障碍。

2、肌张力不全型脑性瘫痪:多见于幼儿,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3、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多由核黄疸、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基底核损害而发病。患儿表现为面、舌、唇及躯干肢体的舞蹈样或徐动样动作。伴有运动障碍和肌张力增高。

4、共济失调型脑性瘫痪:较为少见,是由于小脑发育不良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共济运动障碍、意向性震颤、构音障碍及运动发育迟缓。

5、混合型:兼具上述各型某些特点。

由于每个脑瘫患儿颅脑损伤的情况都不一样,哪怕是同一类型的患儿,其具体的细节表现也有可能有差异,所以更加不可能只用一种单一方法治疗脑瘫。

最常见的脑瘫病例就是痉挛型患者,早期主要是以康复训练为主,主要是训练患儿保持正常的运动姿势,如果孩子此时语言等也存在着障碍,也应该及时进行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也可以为将来孩子进一步的治疗奠定基础。早期脑瘫康复训练也可以抑制患儿过早出现畸形,改善孩子的各项运动功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康复训练一般在2周岁半之前进行,由于患儿2岁多之后,肢体慢慢的出现了挛缩与畸形,脑瘫症状逐渐会凸显出来,此时在单单靠脑瘫康复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进行微创手术进行干预,对于痉挛性脑瘫,由于活动本身受到限制,一是不能很好的配合脑瘫康复训练,二是脑瘫康复训练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痉挛。所以说脑瘫治疗需要手术与康复相结合。微创手术的最佳干预时间是2周岁半到6周岁之间。

由于肢体肌张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还有就是长期形成的错误走路姿势,在孩子的肢体就会逐步形成畸形,比如说是剪刀步或是足内翻,此时需要在解除肢体痉挛的情况下进行脑瘫二期矫形手术。术后再辅以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对于痉挛性脑瘫,建议采用FSPR手术,通过手术可以全面的调整肌张力,并且使异常的肌张力趋向正常,也可以明显的改善孩子的走路步态,二期矫形手术一定要在解除痉挛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会随着孩子不断的生长而出现反复。

当然,术后的康复训练不可中断,一般要求从术后三天起,脑瘫患儿就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作双下肢的被动运动,鼓励作主动肌运动,关节活动,使患儿及家长认识到经手术后只是治疗的开始,手术后的训练才是提高及恢复其潜在功能的重要保证,术后的康复治疗应长期坚持,因而需要患者及患者家庭的积极配合,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同时,我们也不能疏忽对脑瘫患儿的心理康复治疗,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在脑瘫治疗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更是不可取代,在患儿入院治疗期间,家长一定要积极学习各种康复训练手法,从而能在出院后更好的帮助指导孩子进行康复。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