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胸闷长叹气吗?
2020年06月03日 【健康号】 张月萍     阅读 9693

家长的过度关注是患儿胸闷的不利因素。家长代述的胸闷往往比实际症状严重,每天多次询问孩子有无不适,或因孩子频繁叹气而指责孩子,或限制孩子的体力活动,这些行为都会加重孩子的思想负担,所以孩子长叹气在家长关注时更加明显。

儿科医生问家长  胸闷篇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  张月萍教授

第一篇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胸闷长叹气吗?

李昂妈妈自从生了李昂妹妹,对李昂的照顾就力不从心。李昂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和李昂朝夕相处的日子不多。李昂的成绩越来越差,父母经常呵斥他。中秋节的时候,李昂爸爸带李昂来就诊,对李昂的身体状况很是担忧,因为李昂总是长叹气,吸气时胸骨上窝和锁骨上窝都深深地陷下去,可是有关心肺疾病的检查做了很多,却查不出病因。翻阅李昂的一叠检查单,我问李昂为啥长叹气,他说他胸闷。

李昂爸爸说李昂记忆力差,智力低下。说李昂有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还说李昂脾气古怪,常常毫无缘由地发火。我注意地观察坐在面前的李昂:9岁男孩,胖瘦适中,五官端正,唇线轮廓分明,大眼睛游移不定,话很少,说话声音比较低。从表情上看,他局促不安。他父亲的话无疑对他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我问李昂爸爸:“为什么说李昂记忆力差、智力差?”李昂爸爸答:“他学习不行,在班里是倒数第几,智力测试只有70分”。我说:“成绩差不代表记忆力差和智力差。我看李昂很聪明,重测一下吧。看着李昂的眼睛,我郑重地说:我知道你很聪明,你要好好配合测试,不然连爸爸都当你弱智了。”他点头,喉咙里挤出一声短促的“嗯”。不一会儿,测试结果出来了:IQ 104分,完全正常。多动测试结果也出来了,并无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状。李昂看着我,嘴角上翘,眼神明亮。当着李昂的面,我告诉李昂爸爸,不要说李昂智力差,李昂智力很正常,也没有多动症,他成绩不好,是没有认真学习,只要下功夫,成绩就会好。然后,我让李昂回避,告诉李昂爸爸:“李昂胸闷长叹气,是因为心理压力大,不要太关注长叹气这个症状,应该关注他的心情,让他参与到照顾妹妹的家务中,并及时夸奖他,不要让他觉得在家里被忽视被冷落被嫌弃,要耐心帮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信心。”

李昂没有再来复诊。但是,过年的时候,我收到了他的语音祝福,他像个小大人一样给我拜年,称我“大医生”,祝我过年好。他不再长叹气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长叹气是儿童就诊的常见主诉之一。长叹气的孩子会自诉胸前憋闷,似乎有重物压迫,需要通过用力呼吸来缓解,所以常常表现出长吸气或长叹气,即叹息样呼吸。

由于胸腔内有心肺和大血管等重要脏器,胸闷胸痛可见于严重的心脏疾病,甚至发生猝死,所以儿童胸闷很容易引起家长紧张。其实,小儿胸闷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由心血管疾病引起。国外报道至少80 %的学龄儿童都经历过胸闷,但大多为良性,有临床研究表明心脏疾患引起的儿童胸闷胸痛不足5%

家长往往仅关注儿童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关于胸闷的病因分析显示,有至少27%的患儿胸闷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有研究发现,约有半数儿童心脏神经症(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长叹气、胸闷、胸痛、气短、乏力)患儿发病前有过或接触过不良事件,均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以9~13岁为主。这些患儿普遍表现为性格内向、要强,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管教方式有关。父母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多胆小易惊,不敢讲述自己真实的想法,对升学和考试压力很敏感,容易出现长叹气,甚至气短乏力。

家长的过度关注是患儿胸闷的不利因素。家长代述的胸闷往往比实际症状严重,每天多次询问孩子有无不适,或因孩子频繁叹气而指责孩子,或限制孩子的体力活动,这些行为都会加重孩子的思想负担,所以,孩子长叹气在家长关注时更加明显。

对于精神心理因素引起胸闷的孩子,家长应该做到:

1.       不过度关注孩子是否有胸闷的感觉

2.       不指责孩子的长叹气症状

3.       不过度限制孩子的体力活动

4.       不简单粗暴对待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Cava JR., Sayger PL. Chest pai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04, 51(6): 1553-1568.

2.       Hanson CL., Hokanson JS.Etiology of Chest pai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ferred to cardiology clinic. WMJ., 2011, 110(2):58-62.

3.       于莹,儿童心脏神经症的相关诱因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224):521-522.

4.       孙玉婵,韩信波. 心脏神经症患儿 222 例社会-家庭-心理因素调查分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  6):358-359.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