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举步维艰的帕金森病人微创手术助其稳步行走
2020年08月03日 【健康号】 吴景文     阅读 8193

帕金森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其患病数已经超过300万人。该病的运动症状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这让患者举步维艰;此外,非运动症状如肢体疼痛、顽固性失眠、焦虑、抑郁、便秘、不自觉出汗等情况,更让患者痛苦不堪。

  帕金森概述

  帕金森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为1.7%,其患病数已经超过300万人。该病的运动症状表现为肢体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这让患者举步维艰;此外,非运动症状如肢体疼痛、顽固性失眠、焦虑、抑郁、便秘、不自觉出汗等情况,更让患者痛苦不堪。

  治疗现状

  对于帕金森病,首选药物治疗。对于患病3年以内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服药,先从少量开始,逐渐增量或联合用药;在服药的同时,配合专业的康复训练,尽量延长药物治疗的“蜜月期”。

  超过3年以上的长期用药,会使帕金森病人的多巴胺受体敏感性显著降低,这使其疗效下降、药物副作用增加。表现为病人在每次服药后,其起效时间越来越短;而药物副作用,如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幻觉、焦虑、抑郁、睡眠障碍、下肢水肿、肢体疼痛,甚至腹胀、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专家共识:对于药物渐渐失效、举步维艰的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应积极寻求外科手术治疗。

  从手术年龄来分析,帕金森病人年龄越轻、病程越短、身体脏器机能越好,则手术安全性越高、疗效亦越好。年龄过大,会伴随多种疾病,例如心、肝、肾功能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等,这增加了手术风险。近年来,美国药监局将手术适应症时间窗由帕金森病的中晚期逐渐拓宽至早中期,即从7-10年病程拓展到4-5年病程。

  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际意义

  手术治疗能够快速去除帕金森病人的肢体震颤、躯体僵硬,改善行动迟缓等症状。对于已过药物“蜜月期”的帕金森病人,手术可能是较好的治疗方案。

  术后,帕金森病人的临床症状获得迅速改善,其服药量亦显著下降。这有助于消除大剂量药物的副作用,同时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例如,让肢体不再颤抖,实现了自己端碗吃饭;让拖曳行走的脚步,变得轻松自如。因此,手术治疗对于恢复帕金森病人的正常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举例说明!

  病例1:帕友老赵,男性,63岁,病史5年。201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静止性抖动,确诊为“帕金森病”,曾口服多种抗震颤麻痹等药物治疗,服药后症状有所缓解。随着病程的延长,其疗效逐渐下降。近半年来,老赵的病情愈发严重,即使服药,仍无法控制肢体僵硬、行走迟缓、拖曳前行;右手也无法完成扣衣扣、端碗吃饭等精细动作。在病友推荐下,他来到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时间约2小时左右。科室专家团队借助机器人的精准定位,通过2毫米粗细的电极进行了“神经核团调控”。术后立刻检查,老赵与医生进行互动配合,右上肢颤抖停止了(图1)。

图1:术后立刻检查,老赵上肢颤抖完全消失

  术毕3天再次检查,老赵右侧肢体的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动作不协调、右下肢拖地行走等症状全部消除。四肢动作灵活协调,可自己完成扣衣扣、持筷吃饭等动作,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病例2:帕友老王,男性,52岁,病史6年。2015年,他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感,伴右上肢抖动,诊断为“帕金森病”,先后口服美多芭、咪多吡、苯海索等药物治疗。曾规律服药4年,但症状改善不明显,遂自行停药至今。近年来,老王自觉病情加重,表现为右侧肢体抖动幅度与以前相比更加明显、右上肢动作变得迟缓;对于穿衣、吃饭等日常活动,他自己也难以完成;说话含糊不清晰,有时还流口水;身体变得僵硬,走路缓慢,常以右下肢拖地行走。经病友推荐,老王来到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

  术后,老王右侧肢体震颤、身体僵硬、运动迟缓、动作不协调等症状消失了,颈背部疼痛感消失,睡眠显著改善。在病房术后恢复期间,老王向医生展示,其原本僵直、震颤的肢体,术后变得灵活自如,也能完成精细的对手指动作(图2)。

图2:老王在病房走廊向医生展示自己术后肢体的灵活性

  老赵(术后第3天)与老王(术后第1天),在病房进行康复训练,术前震颤、僵硬等症状全部消除,两人开心愉快在稳步行走(图3)!

图3:此视频展示了老赵和老王的行走步态

  术后第九天,老赵的症状基本消除,生活能力逐渐恢复,经过专家批准,已顺利康复出院(图4)。

图4:帕友老赵出院前与老王合影留念

  科技创新瞄准前沿 微创技术服务民众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专家团队,积极钻研业务,进行科技创新。在对于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疗上,他们将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与神经导航、手术机器人、微电极、神经调控技术进行了完美结合。实现了神经核团毫米级误差的定位和神经核团亚分区的精准调控。

  在术前,功能神经科专家采用计算机软件,利用图像融合技术,将CT或CTA、MRI或MRA、DT I等图像进行高清晰融合,形成三维立体图像。根据需要定位的靶点神经核团,确认颅内血管走行和神经传导束走向,从而提前规划手术最佳路径,以避开脑功能区、血管和神经传导束。在术中,功能神经科手术组专家利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定位、采用射频电极与DBS调控技术来完成微创手术。手术机器人辅助,让复杂的手术操作变得简单易行,操控稳定的机械臂,让手术更加精准、安全(图5-6)。

图5:帕金森病人微创手术定位画面

图6:机器人的机械臂进行神经核团定位和颅内穿刺

  总之,帕金森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它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它着重解决帕金森病人,经过足量、足疗程药物治疗后,其临床症状仍然无法改善、且药物副作用明显、病人日常生活愈加困难等问题。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可以理解为,它是在药物治疗无效情况下的 “替代方案”。对于身体条件尚好、已过“药物蜜月期”的病人,专家建议尽早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发展。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