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遗尿症是什么?
2020年02月11日 【健康号】 崔旭     阅读 8006

儿童尿床(夜遗尿)——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疾病。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遗尿症。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生理节律、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

目前认为,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是单症状性遗尿症的基础病因,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促发夜遗尿的重要病因。

儿童遗尿症虽然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约0.5%-2%的患儿可持续至成年期。遗尿症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对生活质量及身心成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_
儿童遗尿症的诊断
_
诊断要点包括:
①患儿年龄≥5岁;
②患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
③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

临床上,需对患儿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_
儿童遗尿症的治疗
_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等。


基础治疗
家长需要学习有关科普知识,做好疾病的家庭管理。尿床并不是儿童的过错,家长不应就此对其进行责罚。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儿童遗尿症治疗的基础,并且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1、调整作息习惯
规律作息时间,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尽早睡眠,睡前2~3小时应不再进食,睡前2小时禁止饮水及食用包括粥汤、牛奶、水果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定时睡觉,上床入睡前把尿撒干净——排空膀胱。
2、奖励机制
帮助孩子树立战胜尿床的信心,不断强化正性行为和治疗动机。家长不应责备患儿,尽可能减轻孩子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让其积极的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3、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
养成日间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好习惯。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大便,极治疗便秘便。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为去氨加压素,从小剂量起开始使用,并根据患儿情况及疗效调整剂量。初始治疗1~2次/月随访。一般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

注意事项:
①夜间睡前1小时服药,予以少量水送服;
②服药前1小时小时和服药后8小时严格限制饮水,以达到治疗效果并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③若患儿出现发热需要大量补充液体,应暂停药,以免引起水中毒。如果已经服用,仍需限制饮水;
④必要时监测血压及血钠。
其他的如中成药,醒脾养儿冲剂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也有一定效果。


遗尿报警器治疗
遗尿报警器通过将尿湿感应器放在床单上,当孩子尿湿时,警铃即报警唤醒孩子排尽余尿并清洁床单,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使孩子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此方法使用方便,安全有效,有效率在70%~80%之间。


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练习憋尿以提高膀胱控制力,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心理评估与干预
若是精神因素造成的,则应鼓励孩子树立克服尿床的信心,使孩子知道尿床是暂时的神经功能失调,可以完全治愈,并定时唤醒孩子排尿,形成时间条件反射。还要必须指出,遗尿可使患儿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如果家长不顾及患儿的自尊心,采用打骂、威胁、惩罚的手段,会使患儿更加委屈和忧郁,加重心理负担,症状不但不会减轻,反会加重。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