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手术的前世和今生
2019年12月01日 【健康号】 潘俊杰     阅读 9131

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这种以前大家嘴里的“富贵病”变成了平民病、常见病。而迄今为止,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支架手术则是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说说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手术的历史以及它们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原先吃不饱、营养差、多体力活动的农业社会生活模式,转变到吃得好、营养过剩、静坐多和高压力的工业及后工业时代的生活模式。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这种以前大家嘴里的“富贵病”变成了平民病、常见病。迄今为止,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支架手术则是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说说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手术的历史以及它们的发展。

人的心脏给全身其它器官供血,心脏本身也需要供血,心脏表面的三根血管——左主干分出来的左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为我们的心脏提供血液循环。长期以来,由于人类在解剖学的局限性以及冠状动脉血管比较细小等特点的限制,人类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开始了在人体身上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然而,这项检查的开始还有很大的偶然性。1958年,索恩斯(Sones)在进行一次主动脉造影时,无意中将导管插入右冠状动脉,并注入了造影,结果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冠状动脉造影。自此以后,心血管科医生开启了冠状动脉造影的时代。早期的造影均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进行的,一直到本世纪初随着手术器材的革新和技术的进步,才有了从手部的桡动脉或尺动脉进行造影(如上图所示)。

但是,一直到1977年,医生们只是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心脏血管的检查,还不能进行微创介入治疗。在那个时代,如果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管严重堵塞,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开胸外科搭桥手术。1977年,德国的格林齐希(Gruentzig)开创性地在人体身上完成了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这是一种经过皮肤到心脏血管的微创治疗。患者治疗前左前降支血管堵塞90%,这名德国医生经过球囊扩张的方法使堵塞显著得到改善,血管堵塞减少到了30%以下,症状明显改善。从此,这项技术迅速被推广,与之相关的各种操作设备例如导管、球囊等也有了不断改进。

经过球囊扩张虽然显著地减少了血管的堵塞、避免了开胸搭桥手术,但是1年内再次复发的机会高达50%。历史总是充满着偶然性和戏剧性。1986年皮埃尔(Puel)和西格瓦特(Sigwart)在给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的手术中,很不幸地出现了手术并发症,当时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损伤、夹层。为了处理这一手术并发症,他们独创性地发明了冠状动脉支架,并在人类的冠状动脉植入了历史上第一枚支架。结果后来的随访观察发现,植入支架的患者1年内冠状动脉再次堵塞的几率反而比单纯采用球囊扩张的方法大大下降,从原先的复发率50%降到了20-30%左右,这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随之,人类冠心病的治疗进入了支架治疗时代。

人类对于健康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医学科学家发现,在支架上涂载一些防止增生的药物可以降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次狭窄堵塞。2003年,药物洗脱支架上市,冠脉介入治疗进入新纪元,与原先无药物涂层的支架(业界称为金属裸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可进一步降低血管再次狭窄的几率(约每年10-12%)。而目前广泛使用的第三代药物支架更是进一步将血管再次狭窄降低到了约3-5%。

药物支架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但毕竟把金属留在了体内。能不能生产出疗效相同或者更好、而又可以吸收降解的支架呢?其实国外2012年已经批准生物可降解支架上市。但是目前临床观察发现生物可降解支架疗效并不优于药物金属支架,而且存在更高的血栓风险。2017年9月雅培公司因此宣布已上市的可降解支架退市,全球首个能完全被人体吸收的血管支架项目或将宣告失败。到目前为止,新一代药物支架仍是最佳选择。

本文系潘俊杰医生授权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