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之“是”与“非”
2018年10月22日 【健康号】 夏军权     阅读 11759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现在常常出现在各大医院的胃镜报告上,取代了以前的浅表性胃炎的诊断,其实专家建议把浅表性胃炎称为非萎缩性胃炎,希望更好的区别与萎缩性胃炎,但有时患者却不是非常习惯这样的诊断,导致一些不解。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从字面解释就是“不是萎缩性的胃炎”,而恰恰是这样的诊断让人不解,比如说“不是病毒性的肝炎”,似乎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诊断,更像一个“排他性”的诊断。病人自然会问“不是萎缩性胃炎,那是什么胃炎”?你说:“就是非萎缩性胃炎”,似乎没有给出一个答案,病人很难理解。所以,我其实更倾向于就还叫“浅表性胃炎”。
曾经不止一次遇到患者,明明报告上写的“非萎缩性胃炎”,而他认为自己是萎缩性胃炎,因为萎缩性胃炎太容易引起患者注意了,反而忽视了“非”字,以至于我不得不反复去解释“是”与“非”的问题。
“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似乎还让人有点“如释重负”的感觉,“不是萎缩性胃炎,没事,不需要治疗”。其实不是这样的。浅表性胃炎是炎症相对较轻,影响到胃粘膜表面,还没有引起胃的腺体的萎缩和减少,但如果不予以重视,持续慢性炎症,最终还是会发生萎缩性胃炎。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如果不尽早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可以说是必然的。所以很多指南都提倡幽门螺杆菌需要在胃粘膜发生萎缩和肠化之前尽早根除。
另外作为病人,如果你的胃镜报告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我们还需要再关注一下病理诊断,因为有一种情况,胃镜诊断非萎缩性胃炎,而病理报告提示萎缩性胃炎,这种情况还是应该以病理诊断为准。也就是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明确诊断,其实也是需要依耐病理的。所以我们一直提倡胃镜检查常规做病理化验。胃镜下肉眼的诊断对区分萎缩性胃炎还是非萎缩性胃炎并不是非常可靠。
还有就是需要说的一个问题就是,现在诊断“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人中,还有不少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这也是一直困惑大家的问题。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之间有很大部分的重叠和交叉,到底属于“炎症”还是“功能问题”或“心身问题”又如何界定?笼统给一个“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似乎不妥。当然这些问题已经不是作为病人能考虑的事了。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你胃镜检查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那确实说明你胃病不严重,但注意治疗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根除幽门螺杆菌、不要吃刺激性食物、不要吃太咸的食物、注意饮食规律、不要饮酒、不要喝浓茶、工作压力不要过大等等。治疗上,如果胃镜下有胃粘膜糜烂、胆汁反流等等,临床上表现胃痛,可以用一些质子泵抑制剂或胃粘膜保护剂,比如达喜等等。如果表现胃胀,可以用一下胃动力药,比如吗丁啉、莫沙必利等等。如果反复发作,西药效果不明显,中药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