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精神疾病患者的“痊愈”或许和你想的不同
2018年06月14日 【健康号】 吴景文     阅读 9243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转归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约有一半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获得显著改善且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这标志着精神疾病患者的痊愈率或许高于人们先前的预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转归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的应用,约有一半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已经获得显著改善且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这标志着精神疾病患者的痊愈率或许高于人们先前的预期。当然,提到“痊愈”,可能许多患者都会以为是彻底断药之类的,这里要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痊愈”做一下详细的解释。

精神疾病患者图1

  关于精神疾病患者痊愈的定义

  精神疾病患者的痊愈包括两大维度,即客观痊愈和主观痊愈:前者为我们所看到的患者明显的改善,包括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功能是否正常,后者则为患者主观意识上的改变,比如患者个人的治疗信心及希望、求助的意愿、对他人的依赖以及不再受症状支配等。


  一般情况下,一个维度的改善可带动另一个维度的改善,因此,精神疾病患者通过接受治疗后,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为轻度或以下,且患者不再受核心症状支配并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此时精神疾病患者可视为已痊愈。

精神疾病患者图2

  总结一下, 患者痊愈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控制或消除患者身上复杂的精神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使患者能回归正常生活,完成生活、学习、社交等社会功能。

  2、减少患者服药量,提高药物疗效,从而降低药物副作用。


  外科微创手术可帮助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更好的痊愈

  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是指病程在3年以上且药物、电刺激等传统内科疗法疗效差、反复发作的患者。自脑立体定向技术问世以来,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尤其是发展至如今的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在微创技术的前提下,术前通过MRI、DTI检查,结合CT定位扫描导入到手术计划系统,确定患者边缘系统中异常传导的神经核团并完成神经调控靶点定位。手术时仅需在患者头部取1-3cm左右的小切口即可,整个过程出血量不足10ml,不需要输血。

术前检查

  由于脑内神经核团定位精准,定位误差不超过0.01毫米,因此我们采用的是多靶点神经调控定位,不仅不会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影响; 同时多靶点神经调控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或消除复杂的精神症状,使患者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对传统开颅手术更高效、安全

  任何颅脑手术,都会有出血、感染、水肿等风险,神经调控手术治疗重症精神类疾病属于精准定位、微创手术,因此这类手术的风险远远低于常规开颅手术风险。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发生上述风险的比例不超过1%。

  手术的区域不在脑的智能区,也远离运动支配区,因此也不会出现手术后瘫痪和痴傻等情况。


  患者术后是否还需服药

  手术的核心目的是控制或消除患者复杂的精神症状,帮助患者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完成生活、学习、社交等社会功能,患者术后服药量仅为术前的1/3(自身对照),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大量服药的副作用。


  编者语:关于精神病的手术治疗,自20世纪40年代末立体定技术向引入“精神外科”。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立体定向技术的升级。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医疗团队自2008年至今运用最新一代“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术”成功治疗患者2700余例。关于手术核心内容请致电张医生咨询。

  医院科室: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功能神经科

  医院性质:公立三级甲等医院 全国医保定点单位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