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恼人的腰腿痛与精准脊柱外科学
2018年09月26日
【健康号】
张智海
阅读 2058
很多人都有腰痛、腿痛的经历,尤其是上了年龄的人和成天坐在电脑椅前的人,还有很多人经常抱怨(或听说)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筋膜炎等疾病的,这就会让人产生很多困惑---为什么会腰痛、腿痛?如何治疗和预防?可惜很少有正规的渠道了解这类疾病的真实情况,这正是本文的目的,让你知道这类疾病的一些有用的科普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进化之完美体现在“脊梁骨”的形态和功能上。众所周知,胚胎在早期时象条小鱼,首先分化出心脏、大脑和“脊梁骨”的大致外形。随着孩子生长、站立、行走,“脊梁骨”逐渐生长成为S形(颈椎7个节段、胸椎12个节段和腰椎5个节段、骶尾椎1个融合节段,各节段之间由椎间盘连接)。S形中空的“脊梁骨”能够提供给人体很好的减震、运动功能基础,也是脊髓神经的通道、保护管道。“脊梁骨”周围的众多肌肉就像牵扯“旗杆的绳索”,不同方向和力度来稳定脊柱平衡和提供运动协调(旗杆理论)。
无论“脊梁骨”的骨性结构还是椎间盘出了问题,都会改变这些肌肉们的平衡,哪个肌肉受力多了,相应肌肉筋膜就会劳损、发炎,或者神经受到卡压而产生疼痛。说到这您也许就会明白,抱孩子时间长一点(增加额外负重,失平衡),“脊梁骨”后背的肌肉就会疼痛;一个姿势久坐在电脑前(背部肌筋膜紧张、缺血、导致无菌炎症),也会腰酸背痛;椎间盘衰老退化了、突出了,腰椎骨质增生了,也就会压迫神经造成腰腿疼痛。强调一下,“椎间盘突出”没啥好担心的,到了一定年龄,每个人都会出现,需要注意的是“椎间盘突出症”---就是腰腿痛常见原因。
为这么多老百姓找到腰腿疼痛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进行精准的定位、准确的微创治疗正是精准脊柱外科学的主要内容。举个小例子:很多老年人端盆水、大力咳嗽或跌坐后出现后背疼痛,弯腰困难,甚至床上翻身都困难,很可能是由于的“脊梁骨”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老办法是卧床躺上2、3个月,床上吃喝拉撒睡,非常难受。近十来年,对于这种疾病核磁共振可以明确诊断,背部介入式的局麻下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非常快的解除疼痛。有人常常问我们快到什么程度?最快第二天坐立和下地活动!因为这种技术能对骨折处直接固化、粘合,疼痛缓解有效率达到95%左右,这是我院近200例病例的直接观察结果,与专业文献上的报道也基本一致。脊柱骨折了,就将它固定上、融合上。椎间盘突出了呢?压迫神经了怎么办?毛主席早就告诉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需要解放。”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常规的开放式大手术越来越被精确的微创腔镜技术所替代,脊柱外科也不例外。在X线、CT导航下使用微创经皮的穿刺类技术,对压迫神经的地方进行减压、治疗,正是对精准脊柱外科学的最好的诠释。这类技术在某种程度上讲,包括古老的的痛点局部封闭、椎间盘切吸、激光或射频消融,以及各类脊柱内窥镜技术、小开窗、椎旁手术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技术核心就是对“脊梁骨”出了问题的地方进行精确定位和处理。那么今后是不是就再也不需要开放的大手术了呢?否也。每种技术都是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天下没有一招鲜”。
对于腰腿疼痛的治疗是个“台阶化”的方案。《孝经·开宗明义章》明确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医生们,告诉你:“你在我身上的脊梁骨上动刀,我害怕,非常害怕!”。呵呵,借用某人的“实话实说”,脊梁骨上密布着那么多重要神经线、血管,在不规则形状的骨头上或骨头里操作,医生们也害怕意外,就像排雷战士们一样,在神经线(地雷)密布的地方干活是需要技巧和勇气的。因此,对于常见的腰腿疼痛,80%的人保守治疗是有效的,这包括卧床、牵引、理疗、骶管封闭、药物等方法,只有少数人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用微创的局部经皮穿刺技术以及各类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如果还无效,再上一个“台阶”,小开窗开放手术,如果再无效呢?最后一招-------常规标准开放手术。其实您适合哪种治疗方法,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让专业脊柱外科医生来帮您选择。
脊柱疾病的预防就俩字-----平衡。骨头软了(骨质疏松),肌肉就要负荷更多;肌肉萎缩无力了,脊梁骨负担就要加重,最先损伤、退变的正是椎间盘-----“柿子专捡软的捏”。推荐最好的预防运动----游泳。每次躯体水中游,都是很好的增强脊梁骨骨质、增强椎旁肌肉力量的训练。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同样非常重要,因为人体往往从脊梁骨开始骨质丢失、微骨折、身高变矮,这个过程中经常伴有腰背痛。至于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