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就诊指南】小儿治疗过程中常见哪些误区?
2018年10月18日 【健康号】 廉民学     阅读 8088

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治疗脑瘫的误区就是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治疗脑瘫的误区就是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半岁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没有及早警惕脑瘫疾病的早期症状。

  或者只单纯地对患儿寄希望于功能训练、装配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而忽视脑瘫患儿普遍存在的肌肉长期高度痉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延误了进一步功能改善的机会。更甚者由于长期的错误康复锻炼,导致孩子肢体变形。

  误区1:有的家长虽然发现孩子在6月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闹、吃奶差、过于安静,以及受惊吓时出现身体打挺等现象,但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年龄小,身体弱,是不是感冒了?是不是消化不好?是不是传染其他疾病了?

  误区2:早产儿的家长见到孩子翻身、趴卧、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落后于其他的正常同龄儿时,往往会简单地认为是早产原因造成的,孩子会随着自然生长发育慢慢地恢复,常常采取“观望、等待”的态度。

  误区3:家长发现孩子在运动中出现不正常的姿势时,常常以为是孩子的骨骼与肌肉出现了问题,而贻误了就诊时机。

  误区4:一旦经过医生确诊孩子为脑性瘫痪时,家长往往最先采取的态度是盲目地四处求医,盼望通过常规的“打针、吃药”来解除患儿的运动功能不良状态。

  误区5:家长将患儿“治愈”的希望寄托在手术治疗上,而忽略了术后的康复训练,造成一部分患儿功能改善不明显或“复发”。

  误区6:有一部分中重度脑瘫患儿的家长,只单纯地对患儿寄希望于功能训练、装配矫形器等非创伤性治疗,而忽视脑瘫患儿普遍存在的肌肉长期高度痉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延误了进一步功能改善的机会。

  脑瘫没有特殊治疗,需掌握规律规范治疗

  在小儿脑瘫早期诊断,一般都会存在着肢体发育迟缓的现象,有时候家长很难区分是普通意义上的肢体发育迟缓还是由于脑瘫造成的肢体发育迟缓,此时需要去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一经确诊,就应该给孩子及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孩子的运动功能,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最大限度的改善孩子的运动功能。但是早期康复训练一般建议3岁之前的孩子进行。

  由于康复训练是一种被动的训练模式,有一个弊端就是要长期坚持,一旦间断或是康复的时间不到位,效果就会出现反弹,所以一般建议康复训练应该坚持去做,但是由于孩子牵扯到要上学,上学的时间势必会占用必要的康复时间,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交大一附院廉民学副教授介绍:若是康复的效果不理想,此时就需要借助于为微创手术来彻底干预。手术的最佳时机就是3岁到6岁之间。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廉民学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
神经外科
脊髓肿瘤、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脑瘫的手术治疗以及脑瘫手术中脊柱结构的重建。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