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知多少?
2018年11月08日 【健康号】 刘晖     阅读 4077

肠套叠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扩大的肠腔内引起的梗阻症状,5岁以下儿童多见,成人肠套叠仅占所有肠套叠的5%,且多为继发性。

被套入的肠段进入鞘部后,其顶点可继续沿肠管推进,肠系膜也被牵入,肠系膜血管受压迫,造成局部循环障碍,逐渐发生肠管水肿,肠腔阻塞,套入的肠段被绞窄而坏死,鞘部则扩张呈缺血性坏死,甚至穿孔而导致腹膜炎。


一、小儿哪个年龄段容易得肠套叠?

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肠套叠,只是发病率不同,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患儿,尤其是4~10个月为高峰期。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除了2岁以内的患儿,其他人也会得肠套叠,只是症状不典型。


二、小儿肠套叠有哪些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和腹内肿块四联征及全身情况改变。多见于肥胖健壮的2岁以内婴幼儿,突然发病。大一点的患儿早期往往症状不典型。

1.腹痛:为主要症状。腹痛突然发生,呈阵发性疼痛。患儿表现为突然性剧烈哭闹、尖叫,面色苍白,出冷汗,下肢屈曲或腹部翻挺。多于数分钟内平静,短时间隔后再次发作。间歇期内,神志自如。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

发生肠坏死、肠麻痹后,腹痛可失去阵发性发作特征。对晚期就诊患儿要仔细询问阵发性哭闹病史。此外,约有不足10%的婴儿可表现为无痛型肠套叠,就诊时即已精神萎糜、嗜睡、多因疼痛刺激剧烈或大出血引起休克所致。

2.呕吐:为早期症状。多因肠系膜被牵拉而产生的反射性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或肠内容物。幼儿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如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严重时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

3.便血: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

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有时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肠套叠早期就有血便;小肠型肠套叠血便出现较晚,无自行排便者,肛管直肠指诊指套可见染血。

4.腹部包块:约80%的病例腹部可触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肿块多沿结肠区分布。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为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无压痛,略带弹性。

此为确立肠套叠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一般见于疾病的初期,当腹痛缓解、腹肌松弛时,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右上腹部摸到像腊肠或香蕉一样的肿块。

5.全身情况:随着病情进展,患儿逐渐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呈重病容。48h后可出现肠坏死,产生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全身情况恶化,表现出高热、严重脱水以及电解质失衡的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征象。

6.非典型症状者:对于不典型的肠套叠,可能会只出现腹痛,而呕吐、血便等症状早期可能都不明显,给早期诊断也带来一定困难。


三、肠套叠的超声检查有何特征?

超声图像基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腹部探及明显包块,边界较为清晰。

2.包块横断面为同心圆征。

3.纵切面呈强、弱回声多层交错排列的套筒征,外侧强回声为肠壁回声,弱回声为两层套叠肠壁形成的间隙。中央强回声系肠腔内气体反射。

4.近端肠管有类似梗阻积液、积气等表现,肠管可有不同程度扩张。

凡超声诊断符合1、2、3声像即可确诊,此为套叠肠段形成的特征性声像改变;符合1、2、4声像图肠套叠可能性大;仅符合1、2声像图为可疑,需进一步动态观察。

四、如何诊断肠套叠?

诊断标准:

1.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腹痛;

2.拒奶;

3.粪便呈果酱样,亦或深红色血水样;

4.经B超检查可见典型特征,即横切呈「同心圆征」、「靶环征」、纵切呈「套筒征」。

如果上述症状不典型,仅有一个或两个症状,可以行腹部超声检查,有同心圆征、靶环或半岛征就可明确诊断。如果超声还不能明确诊断,可以行腹部CT、钡灌肠或空气灌肠检查诊断,另外钡灌肠和空气灌肠除了能诊断肠套叠,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


五、肠套叠是否可以预防?

婴幼儿肠套叠因无明确病因,故无从预防。可以做到的是:

1.保持孩子肠道的正常功能,不要突然改变小儿的饮食,辅助食物要逐渐添加,使小儿娇嫩的肠道有适应的过程,防止肠管蠕动异常。

2.预防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在平时要避免小儿腹部着凉,适时增添衣被。

3.讲究哺乳卫生,严防病从口入,防止肠道发生感染。

4.一旦出现三个最主要症状:腹痛、呕吐和果酱般血便,有规律哭闹,应立即就诊。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刘晖
主任医师/副教授
常州市儿童医院
消化感染科,小儿消化...
小儿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便秘、牛奶蛋白过敏、胃食管反流、腹痛、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