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癌
2020年03月20日 【健康号】 吴玉伟     阅读 8849

睾丸肿瘤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它几乎都是恶性的,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婴儿期以卵黄囊瘤(婴儿型胚胎性瘤)为多;20~40岁间可见各类型睾丸肿瘤,但仍以精原细胞瘤为多,70岁以后主要为精原细胞瘤。其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和后天因素均有关系。其中与隐睾关系最密切,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更高,而睾丸固定术并不降低恶性变的发病率,但可使肿瘤更易被发现。
1.诊断
典型的睾丸癌可表现为无痛性或痛性睾丸肿块。其他不太常见的症状包括:男性乳腺发育、女性化、睾丸萎缩及不育等。进展期患者可有背痛、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血栓形成或肺部表现等。如病史和(或)体格检查怀疑睾丸癌,则应行阴囊超声检查,评估双侧睾丸情况。如超声提示一侧睾丸肿瘤,则常采用的诊断、分期检查如下:
(1)检测血清AFP、HCG及LDH水平;
(2)如超声发现睾丸肿块可行单纯睾丸切除或同时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明确病理诊断;
(3)腹盆腔CT;
(4)如腹盆腔CT正常则行胸片检查;
(5)如腹盆腔CT发现结节或内脏转移则行胸部CT检查;
(6)如睾丸切除术前合并血清肿瘤标记物升高,应在术后复查;
(7)转移性绒毛膜癌、术后AFP或HCG>5OOO或有脑转移症状时可行脑磁共振或CT检查。
2.治疗
(1)Ⅰ-Ⅱ期精原细胞瘤:
1)Ⅰ期精原细胞瘤:
该期患者预后极好,仅有不足1%的患者死于该病。行睾丸肿物切除术后,有以下三种治疗可供选择:随访观察;放射治疗;卡铂单药化学治疗。以上三方案均没有显示对患者的长期生存是否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但每一方案又都有各自的风险和益处。从历史数据看,放射治疗可为首选,但长期的后续随访数据表明,如精原细胞瘤患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罹患第二原发肿瘤的风险明显增加;有的研究还发现这部分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风险都增加了。此后,对Ⅰ期精原细胞瘤患者睾丸切除术后只行单纯随访观察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发现有18%的患者术后复发,而术后放射治疗的复发率为4%。两者的效果其实难以区分,大部分单纯随访观察而复发的患者,复发时再接受放射治疗仍可治愈;其他复发后不放射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经化学治疗也可治愈。随访观察的高危复发因素包括局部肿块较大(如直径大于4cm)或侵及睾丸网。如没有这两个危险因素,复发的风险为10%,合并其中一个危险因素时的复发风险为16%,同时合并两个危险因素的复发风险为32%。常规复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胸部X线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应按以下间隔时间行腹腔CT检查:术后1-3年:每4个月;术后4-6年:每6个月;术后7-10年:每年。   
为避免放射治疗所致的后期毒性反应,可用卡铂化学治疗1-2个周期替代术后放射治疗。卡铂的剂量按400mg/m2或按AUC=7计算。一项随机试验比较了术后卡铂单周期化学治疗与术后放射治疗的复发率,发现两者并无差别。两周期卡铂单药化学治疗的复发率较低,仅为2%左右。目前极少有卡铂单药化学治疗的长期随访资料,但现有的报告显示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100%。尚不知晚期复发及晚期毒性反应的危险因素。 
2)Ⅱ期精原细胞瘤:
鉴于Ⅱ期病人数量有限,目前几乎没有针对此期病人的、较好的且有足够效能的随机试验。回顾历史,主要根据肿瘤负荷选择治疗方式。ⅡA期患者的术后治疗多采用放射治疗,ⅡC期则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全身化学治疗,ⅡB期的治疗介于两者之间,既可选放射治疗也可选化学治疗。ⅡA/ⅡB期的治愈率为90%-95%,ⅡC期则为85%-90%。
(2)Ⅰ-Ⅱ期非精原细胞瘤(nonse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NSGCT):
 
1)Ⅰ期NSGCT:
Ⅰ期NSGCT的患者如血清肿瘤标记物升高则应按Ⅲ期治疗,采用铂类为基础的化学治疗。血清肿瘤标记物持续升高常预示有远处脏器转移。Ⅰ期NSGCT睾丸切除后术后如果血清肿瘤标记物正常,则以下三种治疗方案都可取得良好效果:定期随访观察;手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两周期BEP方案化学治疗(BEP=博来霉素,足叶乙苷,顺铂)。   
上述各方案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约为99%。术后单纯随访观察的平均复发风险为30%,但是合并淋巴/血管浸润和(或)病理类型以睾丸胚胎癌为主时,复发风险更高。随访观察时要定期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行以下医学检查:第1年:每月进行体格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及胸部X线检查,每3个月复查腹盆腔CT;第2年:每2个月进行体格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及胸部X线检查,每4个月复查腹盆腔CT;第3年:每3个月进行体格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及胸部X线检查,每4个月复查腹盆腔CT;第4年:每4个月进行体格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及胸部X线检查,每6个月复查腹盆腔CT;第5年:每6个月进行体格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及胸部X线检查,每年复查腹盆腔CT;6年以上:每年进行体格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胸部X线检查及腹盆腔CT检查。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可清除此部位的转移灶,因此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也使疾病分期更准确,还可能降低肿瘤远期复发率。但是,该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施行,以避免病灶的不完全切除和(或)出现不必要的合并症,如不育等。如手术未发现肿瘤转移至此处,则复发的风险为5%-10%。如果发现有转移,则复发风险升高,常建议在行清扫术后进行辅助化学治疗,尤其是ⅡB或ⅡC期患者。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联合术后2周期BEP或EP方案化学治疗可使复发风险降至1%左右。   
基础化学治疗是指睾丸切除术后进行的化学治疗,此时行2周期BEP方案化学治疗可使复发率降至3%以下。因此基础化学治疗是降低复发风险的最有效的术后治疗。但是,医生仍担心病灶不能被完全切除、肿瘤细胞不能完全被杀灭或出现对化学治疗耐药的肿瘤细胞增殖而导致肿瘤远期复发,也担心BEP方案的远期毒性。因此,对上述三个方案中哪个是Ⅰ期NSGCT最佳术后治疗方案的争议颇多。
2)Ⅱ期NSGCT:
Ⅱ期NSGCT可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也可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化学治疗。相当多的患者影像学所显示的肿块较小(ⅡA期)或血清肿瘤标记物正常,这些患者常因在手术时发现病理分型较好,而重新被分为Ⅰ期肿瘤。因此,ⅡA期患者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既可帮助准确分期,还可避免不必要的术后化学治疗,建议Ⅱ期患者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后,再行2周期BEP或EP方案化学治疗。   
CT显示合并较大淋巴转移灶和(或)血清肿瘤标记物升高的患者,一般要行3周期BEP或4周期EP方案化学治疗。合并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时,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复发率较高。应告诉行化学治疗的Ⅱ期NSGCT患者,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化学治疗可帮助清除患者体内残存的肿瘤细胞。
(3)进展期睾丸癌:
一线化学治疗方案:
睾丸癌的一线化学治疗方案常可达到治愈效果,多项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已经确认了最佳化学治疗方案,因此应避免使用最佳化学治疗方案之外的方案,治疗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避免延迟化学治疗或减量化学治疗;
用含博来霉素方案化学治疗时要监测其肺毒性;
化学治疗前要建议患者借助精子库储存精子。   
1)有良好预后因素患者的一线化学治疗方案:
三周期BEP方案化学治疗;
四周期EP方案化学治疗。   
2)中等预后因素患者的一线化学治疗方案:
四周期BEP方案化学治疗
四周期VIP方案(足叶乙苷、异环磷酰胺、顺铂)化学治疗。
解救化学治疗:因为有关解救化学治疗的随机试验较少,所以最佳解救化学治疗方案不如一线方案那样肯定。解救化学治疗的治愈率比一线化学治疗的低(仅为25%-50%),单纯精原细胞瘤的患者二线方案化学治疗的治愈率比非精原细胞瘤高。高剂量化学治疗的疗效目前还不明确。解救化学治疗方案:
四周斯VeIP(长春新碱、异环磷酰胺、顺铂);
四周期TIP(紫杉醇、异环磷酰胺、顺铂);
自体干细胞支持下的2周期高剂量化学治疗。   
三线化学治疗方案:
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
吉西他滨、紫杉醇。
(4)残存病灶的治疗
1)非精原细胞瘤:NSGCT患者化学治疗后的残存病灶可能为病灶纤维化(40%-45%)或可增殖的肿瘤病灶(10%)。包括PET检查在内的影像学检查并不能准确区分NSGCT残存病灶的性质。如可能,所有NSGCT患者术后化学治疗后的残存病灶都应行手术切除。此类手术包括切除肺部、肝以及腹膜后的残存病灶。化学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持续升高并不是该类手术的禁忌证。但是,如残存病灶切除术后肿瘤标志物仍持续上升,就应像初治病例一样,强烈建议行解救化学治疗。以睾丸畸胎瘤为主的NSGCT可为高度化学 治疗耐药,如残存病灶没切除,其中的肿瘤细胞可转变为癌、肉瘤或其他肿瘤。对这类患者行化学治疗后残存病灶的彻底清除既困难又危险,应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施行。
2)精原细胞瘤:精原细胞瘤患者化学治疗后的残存病灶多为良性。最常见的评价残存病灶良恶性的临床标准为:
CT片显示的残存病灶直径<3cm;
FDG-PET检查呈阴性结果,PET检查在睾丸癌中的作用仅限于此。在一项有关此问题的大型研究中发现,FDG-PET在确定精原细胞瘤残存病灶的性质时,其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0%,100%,96%。疑似的残存病灶要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一旦确认有肿瘤成分则要行解救化学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吴玉伟
主治医师/研究员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外科
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炎症、泌尿系畸形,男科疾病等。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