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抽动秽语综合征能采用电休克治疗吗?
2020年11月30日 【健康号】 王学廉     阅读 9175

抽动秽语综合征起病年龄多在3~12岁,平均为7岁,男孩多见。多发性抽动是早期主要症状,一般首发于面部,表现为眼、面肌迅速、反复不规则地抽动,如眨眼、鼻子抽动、“扮鬼脸”,以后出现其他部位的运动性抽动,如甩头、点头、颈部快速而短促地伸展、耸肩,症状可逐渐向上肢、躯干或下肢发展,出现肢体或躯干短暂的不自

段某,26岁,12岁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肩不自主耸动,17岁时症状明显,在医院治疗,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服药后易睡觉,症状有所减轻。20随后症状继续加重,出现发怪音现象,到医院诊治,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给予氟哌啶醇、氯硝西泮等治疗,治疗效果不佳。后到医院诊治,诊断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继续调整药物治疗,开始效果较好,后逐渐变差,段某再次到医院就诊,给予利培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氟哌啶醇、氯氮平等药物治疗,同时接受电休克治疗10次,效果差。后到医院诊治,建议考虑手术治疗。后段某在我科接受立体定向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手术治疗,术后1月,为求开机神经调控治疗再次入院,门诊以“抽动秽语综合征”收入院。段某入院开机后症状良好,无明显不适。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什么?

王学廉教授介绍,抽动秽语综合征起病年龄多在3~12岁,平均为7岁,男孩多见。多发性抽动是早期主要症状,一般首发于面部,表现为眼、面肌迅速、反复不规则地抽动,如眨眼、鼻子抽动、“扮鬼脸”,以后出现其他部位的运动性抽动,如甩头、点头、颈部快速而短促地伸展、耸肩,症状可逐渐向上肢、躯干或下肢发展,出现肢体或躯干短暂的不自主运动,如上肢投掷运动、踢腿、下跪、屈膝、顿足或躯干弯曲、扭转动作等。抽动频繁者可达十几次甚至几百次。

王学廉教授解释,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和大脑发育有关。该病有一定的自限性,多数患者在成年后症状会消失。发病时患者有时可以短时间内自我抑制抽动,而激动、紧张则使其加重,睡眠中消失。 如果抽动的症状很重,可以服用阿立哌唑、氟哌啶醇等药物控制,另外避免给孩子太多的精神负担,减少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特别是减少观看过于激烈、刺激的画面。对于药物难治性的抽动症,脑起搏器手术也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