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手足口病(4)
2018年08月06日 【健康号】 曾海     阅读 9444

手足口病是常见的d,JL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等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口腔疱疹、溃疡,发热为特征。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的严重并发症。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疮疹”“疱疹”“温疫”等病证。

治疗

1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热祛湿解毒为基本原则。轻证治以宣肺解表,清热化湿;重证宜分清热重、湿重,分别以清热解毒、利湿化湿为主治疗。若出现邪毒内陷,犯及心、肝、肺诸脏以及经络者,更当及时加强清热解毒,并配伍息风镇惊、泻肺逐水、宽胸宁心、活血通络等法。同时,本病还常结合其他治法,如中成药、灌肠法、漱法等。在使用中药注射 剂时要注意观察临床不良反应并加以处理。变证患 儿病情重且传变迅速,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以及时处理,并需中西医结合治疗抢救。

 

2分证论治

 

   21常证

 

  211 邪犯肺脾证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主方: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加减。(推荐级别:C)[8-9] 

 

常用药:滑石(先煎)、黄芩、石菖蒲、浙贝母、广藿香、连翘、豆蔻、薄荷(后下)、石膏(先煎)、金银花、栀子。

 

加减:高热者,加葛根、柴胡、淡豆豉;恶心呕吐者,加紫苏梗、竹茹;泄泻者,加车前子(包煎)、苍术;肌肤痒甚者,加蝉蜕、白鲜皮;恶寒者,加防风、荆芥。

 

   212 湿热毒盛证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主方: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

常用药:石膏(先煎)、地黄、水牛角片(先煎)、黄连、黄芩、栀子、知母、赤芍、玄参、六一散(包煎)、牡丹皮、贯众。


加减:偏于湿重者,去地黄、知母、玄参,加广藿香、佩兰、薏苡仁;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先煎)、玄明粉(冲服);腹胀满者,加枳实、厚朴;口渴喜饮者,加麦冬、芦根;烦躁不安者,加连翘、淡豆豉、莲子心;瘙痒重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包煎)


若口腔疱疹多,溃疡疼痛流涎,拒食,心烦口渴,口燥唇干,小便黄赤,治以清热泻脾,泻火解毒,用清热泻脾散合导赤散加减。常用药:栀子、石膏(先煎)、黄连、地黄、黄芩、茯苓、灯心草、淡竹叶、天花粉、儿茶(包煎)、葛根。


后期气阴亏虚而唇干口燥,皮肤干燥,神疲乏力,舌干少津,治以益气养阴,清解余邪,用生脉散加味。常用药:党参、白术、山药、沙参、麦冬、地黄、五味子、玉竹、天花粉、知母、鳖甲(先煎)、地骨皮。

 

   22变证

 

 221 邪陷心肝证  治法:息风镇惊,清热解毒。

主方: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合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

 

常用药:羚羊角粉(水调服)、钩藤(后下)、地黄、水牛角片(先煎)、黄连、栀子、黄芩、石膏(先煎)、知母、玄参、牡丹皮、甘草。

 

加减:热盛者,加寒水石(先煎)、大黄;烦躁、谵语者,加淡竹叶、连翘。惊厥者,加服羚珠散;高热神昏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222 邪毒侵心证  治法:清热化湿,宁心通络。

 

主方: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合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虎杖、川芎、地黄、赤芍、桔梗、麦冬、人参、桂枝、炙甘草。

 

加减:胸闷甚者,加薤白、瓜蒌;心悸、脉结代者,重用炙甘草,加苦参、丹参、桃仁、龙骨(先煎)。若阳气欲脱者,宜以回阳救逆为主,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223 邪伤心肺证  治法:泻肺逐水,解毒利湿。

 

主方: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合参附汤(《世医得效方》)加减。

常用药:葶苈子、桑白皮、前胡、大黄、椒目、防己、人参、附子(先煎)、金银花、蚤休、车前子(包煎)、炙甘草。

 

加减:咯血者,去附子、椒目、防己,加水牛角片(先煎)、地黄、青黛(包煎)、牡丹皮、阿胶(烊化);若见面色灰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者,重用人参、附子(先煎),加山茱萸、龙骨(先煎)、牡蛎(先煎)

 

224 湿毒伤络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方:四妙丸(《成方便读》)加减。

 

常用药:苍术、黄柏、萆薜、防己、薏苡仁、蚕沙、木瓜、牛膝、丹参、川芎。

 

加减:胸闷脘痞,舌苔厚腻者,加厚朴、茯苓、广藿香;热邪偏胜,身热肢重,小便涩痛者,加赤小豆、蒲公英、忍冬藤;病久兼有瘀血阻滞者,加鸡血藤、赤芍、全当归、桃仁;震颤、惊惕者,加羚羊角粉(水调服)、钩藤(后下)、僵蚕。

 

急性期后湿热清而肢体萎软无力,肌肉消削,跛行,宜补气活血、强筋健骨为主,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常用药:炙黄芪、桂枝、党参、当归、红花、地龙、川芎、熟地黄、枸杞子、牛膝、鸡血藤、锁阳、五加皮、鹿角霜(先煎)等。同时配合推拿、针灸等法治疗。

 

3中成药治疗

 31  口服中成药  金莲清热泡腾片(金莲花、大青叶,石膏、知母、地黄、玄参,苦杏仁<>):每片4 g。温开水溶解后口服,每服131片、>32片,溶于50 mL热水中,3次/d。如体温>385℃时,每日4次。疗程37日。用于邪犯肺脾证。

康复新液(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每瓶100 mL。口服,每服<13 mL>15 mL3 次/d。用于邪犯肺脾证。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每袋2 g。开水冲服,每服6个月~112 g1323 g4634 g7945 g、≥106 g3次/d。用于邪犯肺脾证。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黄芩):每支10 mL。成人剂量:口服,每服10 mL3次/d。建议用法用量:口服,每服<113支、1312支、3523支、>51支,3次/d。用于邪犯肺脾证。

蓝芩口服液(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每瓶10 mL。口服,每服<13 mL155 mL>510 mL3次/d。用于邪犯肺脾证。

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八爪金龙、山豆根、蝉蜕、薄荷脑):每瓶15 mL。喷口腔疱疹、溃疡处,每次2喷,每日 35次。用于口腔部疱疹、溃疡。

六神丸(麝香等6):每1000粒重3125 g。口服,每服11粒、22粒、334粒、4856粒、91089粒、成人10粒,3/d。敷贴用本丸碾成细末,用加工炼制的熟蜂蜜按11调匀成稀糊状,均匀涂于疱疹破溃后的溃疡表面,3次/d。用于口腔疱疹、溃疡。

羚珠散(羚羊角粉、珍珠粉、牛黄、僵蚕、胆南星、朱砂、琥珀、冰片、石菖蒲油):每支06 g。以温开水调服,每服<112支、13121支、>31支,3次/d。用于邪陷心肝证。(推荐级别:D)[23]

 

 32 中药注射剂  喜炎平注射液(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每支2 mL50 mg。肌肉注射,成人每次50100 mg,每日2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静脉滴注,成人每日2505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滴注。建议用法用量:510 mg(kg·d),加人5%葡萄糖100250 mL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00 mgd。本品使用后需 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2种药物。用于邪犯肺脾证、湿热毒盛证。

热毒宁注射液(青蒿、金银花、栀子):每支10 mL。静脉滴注,35岁最高剂量不超过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 mL稀释,滴速为每分钟3040滴,1 次/d610 110 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 mL稀释后使用,滴速为每分钟30 60滴,1次/d1113115 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0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1次/d14 17120 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 3060滴,1/d。或遵医嘱。本品使用后需用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2种药物。用于邪犯肺脾证、邪陷心肝证。

 

 痰热清注射液(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每支10 mL。成人剂量:静脉滴注,每次20 mL,重症患者可用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注意控制滴数在每分钟60滴以内,1次/d。儿童按体重0305 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 mL,静脉滴注,控制滴数在每分钟3060滴,1次/d;或遵医嘱。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2 种药物。用于邪犯肺脾证、邪伤心肺证。

 

醒脑静注射液(人工麝香、栀子、郁金、冰片): 每支10 mL。成人剂量:静脉滴注,每次1020 mL,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 ml1 次/d。建议用法用量:0506 mL(kg ·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2倍稀释)静脉滴注。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2种药物。用于邪陷心肝证。

参附注射液(红参、附片):每支10 mL。成人剂量:肌肉注射,每次2-4 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每次20100 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释后使用。静脉推注,每次520 mL,用5%一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稀释后使用。建议用法用量:2 mL(kg·d)加入10%葡萄糖注射 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20 mL。或遵医嘱。新生儿、婴幼儿禁用。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2种药物。用于邪毒侵心证、 邪伤心肺证。(推荐级别:D)[30]

 

4 灌肠疗法  

   羚羊角粉015 g,钩藤10 g,天麻5 g,石膏15 g,黄连5 g,炒栀子5 g,大黄5 g,菊花10 g,薏苡仁10 g,全蝎5 g,僵蚕10 g,牡蛎15 g。煎水100 mL1320 mL353050 mL,保留灌肠,1 次/d,重症2/d。用于邪犯肺脾证、湿热毒盛证、邪陷心肝证。

5 漱口疗法  

   黄芩10 g,黄连10 g,黄柏10 g,五倍子10 g,薄荷15 g,淡竹叶10 g。煎水100 mL,漱口,3 次/d。用于口腔部疱疹、溃疡。

 

6 针灸疗法  

   上肢取肩髑、曲池、合谷、颈胸部夹脊穴,下肢取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腰部夹脊穴、阴陵泉、大椎、内庭。毫针针刺或电针治疗,1次/d。或采用点灸法治疗。主穴:大椎、肺俞、曲池、尺泽、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每穴点灸 24次,2次/d。用于毒热伤络证。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