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经顶过了!
慢性胰腺炎:如何科学应对“沉默的腹痛”?瑞金医院专家为你划重点!
作者: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文章出处:综合《中华胰腺病杂志》最新研究及临床实践整理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费健,一名普外科医生。从医30年,我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还喜欢通过线上科普和大家聊聊健康那些事儿。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解答过10万+问题,今天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认识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慢性胰腺炎。
为什么关心慢性胰腺炎?
你可能听过“胰腺癌”,但对“慢性胰腺炎”却陌生。其实,它就像一个“沉默的破坏者”:早期症状隐蔽,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腹痛反复、糖尿病、营养不良,甚至增加患癌风险!
据统计,每10万人中,每年约有7人患病。而女性因激素和免疫特点,某些阶段风险更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管理它?
慢性胰腺炎:你的身体在“求救”
想象一下,胰腺是身体的“消化工厂”,负责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当它反复发炎,工厂就会“罢工”——消化功能下降、血糖失控、腹痛难忍。
典型信号包括:
上腹部疼痛(饭后加重,可能放射到背部)
脂肪泻(大便油腻、浮在水面)
体重莫名下降
新发糖尿病(尤其伴随腹痛)
治疗策略:从“止痛”到“修复”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不是“一刀切”,而是多学科协作的“组合拳”。根据《中华胰腺病杂志》最新综述,核心策略可总结为:
1. 疼痛管理:别让腹痛绑架生活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戒酒是底线!酒精和烟草会“火上浇油”。
药物治疗:按“镇痛阶梯”用药,从普通止痛药到阿片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
微创介入:若药物无效,可尝试神经阻滞术或内镜取石,50%患者疼痛能暂时缓解。
2. 营养支持:吃对食物就是良药
胰酶替代疗法:每餐补充4万-5万单位脂肪酶,帮助消化(像给工厂“外派员工”)。
重点监测:每年查骨密度、维生素水平(尤其是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肌肉保卫战:超过一半患者存在“肌肉减少症”,需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度抗阻训练。
3. 手术与微创:何时需要“动刀子”?
内镜治疗:适合胰管结石或狭窄,通过支架或碎石疏通“管道”。
外科手术:若反复发作、怀疑癌变,可考虑切除部分胰腺(现在有保留十二指肠的术式,创伤更小)。
终极方案:全胰切除+自体胰岛移植,既能去病灶,又能保留部分控糖功能(但需严格评估)。
4. 心理支持:别忽视“情绪免疫力”
长期腹痛易引发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冥想等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重建积极心态。
未来希望:这些新疗法值得期待!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更精准的治疗:
抗炎新药:如抑制白介素4/13的药物,从源头减少炎症。
细胞修复:用维生素D类似物“安抚”过度活跃的胰腺星状细胞。
预测模型:通过基因检测和疼痛敏感度测试,提前预判治疗反应。
费主任的贴心建议
早期筛查:若有长期腹痛、消化不良,别硬扛!尽早查超声、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饮食口诀:低脂、高蛋白、少食多餐,避免油炸和酒精。
定期随访:每半年查血糖、营养指标,每年评估骨密度。
推荐理由
作为外科医生,我见过太多因忽视小症状而延误治疗的患者。慢性胰腺炎虽棘手,但早发现、科学管理,完全能控制病情!希望这篇科普能成为你的“健康指南针”——医学知识不冰冷,它关乎每一天的生活质量。
健康小互动:你或家人有反复腹痛的经历吗?欢迎留言,我会挑选典型问题详细解答!
本文内容参考:《中华胰腺病杂志》2025年4月综述《慢性胰腺炎的治疗策略》及最新国际指南。
关注我,get更多靠谱健康知识,我们下次见!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版权所有:杭州微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浙B2-20200356 浙卫(03)网审[2014]015号 (浙)-经营性-2014-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