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确诊!青年女性多发!红斑狼疮是绝症?出现这6个症状,要当心
2023年06月05日 【健康号】 健康资讯     阅读 5210

很多人对这个疾病比较陌生,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比较多发于青年女性,全球范围内属我国的发病率最高(约0.07%),患者数量已达100万。

前段时间,一位福建福州的女子去三亚玩了一周,每天吹海风、晒太阳,结果回来后不仅皮肤被晒伤,还高烧不退、脸上冒红斑,最终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图片来源:微博

很多人对这个疾病比较陌生,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比较多发于青年女性,全球范围内属我国的发病率最高(约0.07%),患者数量已达100万。



红斑狼疮疾病共有6种类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型,人体免疫系统被异常激活,攻击自己的身体组织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影响心脏、肺、肾脏等,导致各脏器的炎症、功能衰竭,严重者还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

与遗传、环境、内分泌有关

5个诱因可导致复发


系统性红斑狼疮具体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发生与基因、感染、环境因素、内分泌异常等导致的免疫紊乱有关。
多个因素的相互影响,使体内T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B 淋巴细胞过度增生,大量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与补体细胞共同作用致组织发生炎症、坏死,最终造成多系统的损害。
流产手术、社会压力、工作应激事件等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增加患红斑狼疮的风险。
另外,某些药物成分也存在诱发红斑狼疮疾病的风险。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程主要是急性发作与缓解相互交替,而感染、妊娠等5个因素可能导致病情复发。
1、感染
感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死亡的重要因素,占复发原因的45%,欧洲近1/3死亡患者的诱因就是近5年的感染,可能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有关。
2、药物依从性
很多患者缺乏对科学治疗重要性的认知,或害怕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自行减量或停药,导致病情恶化。
3、妊娠
根据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妊娠前病情活动的狼疮患者复发率为56%,病情稳定狼疮患者妊娠期间复发率为38%。
4、情绪、劳累
过度劳累、情绪波动容易导致病情反复,许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焦虑、悲观,影响生理和病理过程,会降低治疗效果。
5、环境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缓解和活动有一定季节性变化。


皮肤和关节活动主要在春夏,可能与紫外线辐射有关,紫外线会使抗原性增强,诱发红斑狼疮的发生;肾脏等活动更多在秋冬,与感染存在一定关联。

曾经的世界三大疑难病

如今能治愈吗?


红斑狼疮的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揭示,临床表现没有固定模式,反复发作,过去常被喻为“不死癌症”。



但随医学的发展,只要在正规医院规范治疗,完全可能获得临床治愈。


为何如此难治?这3点需重视

  • 早期容易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错误用药及耽误正确治疗;

  • 疾病的发展、治疗存在一个过程,较多患者过于心急,不断更换医院、治疗方案,尝试各种药物,导致病情加重;

  • 有些患者相信民间偏方、假药,耽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是皮疹(蝶形红斑、盘状红斑等)、发热关节炎。


病情严重者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导致癫痫昏迷精神病样症状


由于新发皮疹相对更容易发现,是早期疾病诊断的重要线索。
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治疗药物,另外选择性特定靶点的生物制剂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新方向。



系统性红斑狼疮作为一个慢性疾病,治疗上首先需通过多种方式的组合让患者的病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完全缓解,进入诱导缓解期
当病人症状恢复后便进入长期维持的状态,也叫维持缓解期,期间会减停激素类药物,使用副作用相对较小的免疫制剂或靶向药物替代,达到和疾病共生存的目的。
激素类药物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首选药物,疗效十分不错,但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出现。


治疗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症状变化,若是存在严重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



红斑狼疮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坚持长期治疗,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完全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得到有效控制,恢复正常的生活。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乱求医、滥用药。
另外,基于激素类治疗可能导致的血糖、血压、血脂升高,红斑狼疮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糖、低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参考文献

[1]李博,黄敏,周晓鸿.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复发诱因及早期预警[J]. 皮肤病与性病,2018,40(6):801-804. DOI:10.3969/j.issn.1002-1310.2018.06 013.

[2]孙祎山.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危险因素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4):58-59.

[3]刘焱.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环境和遗传因素研究[D]. 江苏:东南大学,2011. DOI:10.7666/d.Y2022970.

[4]张莉.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进展[J]. 健康之友,2021(11):295-296.

[5]时仲省. 红斑狼疮缘何难治[J]. 家庭医学,2007(6):39. DOI:10.3969/j.issn.1001-0203.2007.06.042.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