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接触性肉芽肿的非手术治疗
2018年08月07日 【健康号】 程磊     阅读 7112

披裂肉芽(喉接触性肉芽肿)非手术治疗
程 磊
喉接触性肉芽肿是声带突表面受到各种理化因素刺激而引起的肉芽组织增生性炎性病变,其确切病因和形成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方法很多,但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指南[1]。手术治疗因其复发率很高,所以不作为首选治疗,非手术治疗则是许多专家推荐的主要治疗手段。我们于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共诊治49例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现回顾性分析其可能病因和非手术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科诊治的原发性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共4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仅1例;年龄23~73岁, 平均51岁;右侧触性肉芽肿27例,左侧触性肉芽肿21例,双侧1例。收集每一例患者的症状和持续时间,主要症状包括:咽异物感、多痰、咳嗽、咽喉部疼痛、声嘶、易发声疲劳、恶心和反流;获取所有患者吸烟(每天10支,5年以上)、饮酒(5年以上)以及是否有长期用声过度和喉咽返流等信息。每位患者均进行喉镜检查。
1.2 非手术治疗方法
49例喉接触性肉芽肿均采用非手术治疗,主要为中成药治疗和病因治疗。中成药治疗为口服玄柏爽声方,每日2次,每次1包,口服4~6周。玄柏爽声方是我院60年代末70年代初形成的经验方,由玄参、山豆根、紫苑、蝉蜕、桔梗、黄柏、甘草组成,功能清热润燥、消肿止痛、开音利咽,对急慢喉炎有确切治疗效果。病因治疗包括:戒烟酒、声休;喉咽反流者,餐前口服奥美拉唑口服4~6周,每日一次,10 mg/次。每1~2月随访一次。肉芽消失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每例病人随访观察2年以上。喉肉芽肿完全消失为治愈标准。
2 统计分析
非手术治疗对各种病因所致的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疗效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3 结果
49例(100%)喉接触性肉芽肿患者皆因咽异物感、多痰、咳嗽、咽喉部疼痛、声嘶、易发声疲劳、容易恶心等其中一种或数种慢性咽喉炎症状而就诊,伴随体征有声带慢性充血、肥厚等。声带突附近见灰白色或淡红色肉芽样隆起, 半个米粒到绿豆、黄豆大小, 表面光滑或稍有不平,但无粗糙感,肉芽基底较宽。其它相关病因分析:吸烟患者有18例(占37%),饮酒患者20例(占41%),有长期用声过度23例(47%),喉咽返流的患者27例(55%)。还有7例患者(15%)不明诱因(无吸烟、饮酒、用声过度和喉咽反流)。
经玄柏爽声方和去除病因治疗后,49例喉接触性肉芽肿中,36例(74%)肉芽全部消失,肉芽消失时间为3~13月,平均为8.6个月。有喉咽返流的接触性肉芽肿病人治愈率为75%(20/27),而有用声过度、吸烟和饮酒情况的患者,其治愈率分别为63%(14/23)、83%(15/18)、79%(16/20)。另外不明原因患者的治愈率为71%(5/7)。不同病因所致的肉芽肿患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所有患者不论肉芽肿是否消失,其咽异物感、多痰、咳嗽、咽喉部疼痛、声嘶、易发声疲劳、容易恶心和反流等症状经治疗后均明显减轻或消失。
4 讨论
喉接触性肉芽肿多发生于声带后1/3杓状软骨声带突附近,大部分为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发生,是声带突处黏膜破损溃疡、组织增生堆积形成的病变,病因复杂,机理不清。引起声带突粘膜损伤的原因有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最明确的机械损伤是全麻插管损伤造成的披裂肉芽,因病因明确,多数病例通过非手术治疗后肉芽能消退,或者手术摘除后也不易复发。然而,很多原发性喉接触性肉芽肿,因病因不能十分明确,所以治疗效果不如人意。
目前对原发性喉接触性肉芽肿认识尚不完全统一,主要因为原发性喉接触性肉芽肿发生机理机制尚未明确,病因复杂,如与喉咽反流、吸烟、用声过度等。但原发性喉接触性肉芽肿比较明确的一个致病因素是喉咽反流[2]。狗的动物试验也证实如此:将声带暴露后, 每天用胃液涂布20分钟, 经29次涂布后,粘膜出现溃疡,证明胃液对喉粘膜有损伤作用, 胃酸反流可诱发接触性溃疡和肉芽肿[3]。近来更强调喉咽反流酸性刺激是引起喉肉芽肿的首要因素。本组资料也证实这一点,喉咽反流病人高达55%。有喉咽反流引起的喉肉芽肿,首选抗酸治疗,并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4],本组资料也显示,喉咽反流病人,通过抗酸治疗,肉芽消失率达75%,所以,喉咽反流性喉接触性肉芽肿,应首选抗酸治疗。但部分喉咽反流性喉接触性肉芽肿病人,对抗酸治疗无效,说明喉接触性肉芽肿还有其它病因。
除了喉咽反流可以使喉粘膜发生接触性肉芽外,声带突相互撞击引起的喉粘膜损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声带突表面是由一层很薄的粘膜,它直接覆盖在软骨上,当用声不当时,双侧声带突相互猛烈撞击. 造成磨擦创伤,继而形成肉芽,但笔者认为此创伤理论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因为用声不当的现象很多,如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白斑都与用声不当有关,但它们并未出现喉肉芽肿。所以,喉原发性接触性肉芽肿的形成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程磊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
耳鼻喉科,耳鼻喉科专...
专注于声带息肉,小结,白斑,肉芽,血管瘤,乳头状瘤,早期喉癌等的显微手术治疗,扁桃体腺样体...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