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
2017年09月15日 【健康号】 席焱海     阅读 34777

腰椎间盘突出祸害不少人,了解它才能战胜它

生活中碰到这些情况:弯腰做家务、半靠着看书、窝在沙发里看电视等起不来;坐着打了一天游戏脚趾没感觉不能往上翘了;打了一个大喷嚏,腰和腿不能动了;老年人能骑自行车,但走路走几步就腰腿痛走不动了等等。导致腰痛的原因有60余种,大部分可归结为5类:负重、意外伤害、肥胖、不良情绪、不良的生活和运动姿态。


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占总人数的 15.2%,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一、腰出现问题的征兆

1、腰椎病的典型症状

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

跛行(走一会易累,腰和下肢会痛,休息一会能好转,以此反复)

下肢神经功能损伤

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腰部肌肉痉挛紧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以上有放射性疼痛,常见节段的症状先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足底,足趾,伴有麻木的感觉异常。


2、如何检查

①被动直腿抬高60°范围内出现坐骨神经痛,为直腿抬高阳性

②有无腰部压痛、叩痛点(排除女性月经期,肾脏、输尿管源性腰痛)

腰椎活动度检查(正常下前屈可达90°,向后及向左、向右可达30°)


二、对腰椎病的认识

腰椎间盘突出90%以上发生在腰4/5、腰5/1,这两个间隙劳损重,退变快,最容易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类型

好发人群:20-50岁的中青年 男性多于女性3:1

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脊柱变形 腰骶部疼痛 下肢麻木、疼痛,行走受限 这是很可怕的,可以经过正规的治疗包括手术恢复。

是否还有其它更可怕的危害

下肢瘫痪(没知觉、不能行走(常见足下垂));马尾综合征(会阴区麻木,大小便失禁):无法通过治疗(包括手术)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很难治愈 防大于治


三、腰椎间盘突出怎样预防?

首先要了解哪些行为引起了腰椎间盘突出?

1、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外伤 长期劳损(包括做家务 抱小孩 打扫卫生)年龄因素

2、一部分人知道的:受凉 腰骶椎的先天异常 遗传因素

3、很少有人知道的:吸烟


误区:打麻药骑自行车是否也会对腰椎有损伤?

常说麻药后腰痛一般指腰麻,包括硬脊膜外腔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腰后部进行穿刺进针,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损伤。骑自行车也不会损伤,对于椎管狭窄的患者反而比行走更为舒服。


如何预防椎间盘突出

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暖 不长时间久站、久坐,避免二郎腿 葛优躺等不良姿势!

正确卧床姿势(硬板床 以及枕头的挑选使用)

床的选择:稍微硬一点的床,能符合正常脊柱生理曲度,全身放松下的睡眠姿势。

枕头的选择:枕头高度:与个人拳头等高(10-15厘米),与肩膀同宽,形状以中间低,四周高为佳。在平卧和侧卧情况下都能使头颈胸保持各肌肉放松状态下的正常生理曲度

3、搬重物和拎东西的正确姿势演示

4、不同姿势下椎间盘受到的压力

 


平躺压力最小

佩戴腰围减轻腰部负担(重体力劳动,久坐时可适当戴保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体骨折、腰椎滑脱、腰椎肿瘤患者;

腰肌劳损、腰扭伤、腰椎退变等有腰痛急性发作者;

慢性腰痛的人士,日常生活中需要搬重物时一定记得带上护腰带防护;

常发生腰痛人群,外出出差,长时间坐飞机、火车,长时间自驾,长时间保持坐位,应佩带护腰带/腰托保护腰椎,同时也可预防腰痛发作。


1.使用腰围 可以省掉腰部力量的25%

2.腰围规格要与腰部的长度相适应

3.佩戴腰围不宜过紧

4.不需要全天佩戴 也不能长期佩戴


四、如何治疗?

先检测:X线  椎间盘CT 腰椎核磁共振检查

1、X线检查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

2、腰椎CT检查在水平横断面方面明显优于X光片,尤其是骨组织的显像清晰,有利于测量骨性结构之间的距离,但对于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

3、腰椎磁共振(MRI)检查辐射少,对机体的损害很小,价格相对昂贵。其主要用于发现软组织疾病,可以有助于医生发现椎间盘突出病变等。可以清晰地看到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影像以及进行病理分型从而指导治疗及手术实施。体内有非钛质金属患者无法进行磁共振检查。


保守治疗:

l休息、保养

l腰椎牵引治疗

l中医疗法

l药物治疗:消炎镇痛药 神经营养药物 通经活络中成药


手术治疗

什么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公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

1、症状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严格保守治疗6~8周无效

2、有广泛肌肉瘫痪感觉减退以及马尾神经损害者,有完全或部份截瘫者

3、有严重间隙性跛行,多同时有椎管狭窄者;合并腰椎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者。

手术方式方案选择(见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