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秋膘”怎么贴?“秋冻”怎么冻?一文读懂,过个好秋!
2021年09月28日 【健康号】 健康资讯     阅读 8527

"春捂秋冻"你真的会用吗?

“贴秋膘”和“春捂秋冻”的说法由来已久,都是人们日常使用的养生的方法。但是,“秋膘”怎么贴?“秋冻”怎么冻?您真的了解吗?

“秋膘”怎么贴

很多人觉得现代人是不需要“贴秋膘”的,但是正确掌握秋季的进补原则,合理“贴秋膘”,对健康而言,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贴秋膘”的历史

在古代,冬季可供选择的新鲜食材较少,入秋后“贴秋膘”可预防冬季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同时,“贴秋膘”帮助身体积攒脂肪,能够应对冬季的严寒低温。因此,在古代,“贴秋膘”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时至今日,即使在冬季,人们也可以随时买到新鲜的食材。暖气、空调等取暖设施,也让我们不必再依靠脂肪来完成保暖。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在秋季进行食补呢?那倒也不完全正确。

现代人“贴秋膘”的理由

低气温可刺激食欲

气温降低以后,不少人的食欲会变得旺盛,这是因为,当人体感知到温度降低,会刺激寒冷感知神经元,进而影响促摄食神经元,以此影响人们增加热量摄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气候干燥引发各种不适

入秋以后,气候会变得干燥,常常会让皮肤和黏膜因缺水而出现口唇干裂、鼻干咽痒等各种不适,同时,呼吸道疾病在入秋后的发病率也会有所升高。因此,正确秋补以润燥,对于预防疾病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易受病毒性胃肠炎侵扰

入秋后,各类病毒性胃肠炎也较为常见,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呕吐、发热等。患者虽然要适当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但依旧需要摄入一定的优质蛋白质来帮助机体恢复胃肠道功能。

“秋膘”怎么贴才正确

重视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针对秋季气温降低的特点,在饮食调整上应该侧重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不仅因为优质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模式,易于合成人体所必须的蛋白质,吸收利用率高。还因为,进食优质蛋白质后会促进体表散热,人体的抗寒能力会更佳。 

事实上,优质蛋白质不仅存在于牛肉、羊肉、鸡肉和鱼肉中,鸡蛋、牛奶、酸奶以及豆腐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可以选用清淡的烹饪方式对这些食材进行加工:比如,将鸡腿肉经水煮、撕碎、加黄瓜丝、胡萝卜丝混合,加芝麻香油、生抽、醋、盐、糖拌匀即可;将鱼经腌制入味后,上锅蒸制成清蒸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重点推荐来了:砂锅是很适合在秋季食用的菜品。砂锅的汤汁清淡,可用的食材种类丰富,如豆腐、鸡鸭肉、莲子、百合、绿叶菜、菌菇等。微凉的时节,一份热腾腾的砂锅,配一碗杂粮米饭,不仅可以补充营养,同时也非常美味。

重视补水润燥

入秋气温下降,人体出汗量减少,喝水的欲望就没那么强烈了。但是,秋季气候干燥,如不能及时补水,不仅会出现皮肤干燥问题,还会因为黏膜干燥而导致免疫力下降。为了更加有效地补水,应尽量确保每天喝够1600毫升水。

如果喝不足这个水量,可以在三餐中多安排一些流食,比如牛奶、豆浆、蛋汤、杂粮粥等,也能起到较好的补水作用。也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特别推荐具有润燥作用的蔬果,如梨、苹果、银耳、莲藕、荸荠等。

“秋冻”怎么冻

当前,正是需要“秋冻”的时节:天气渐凉,人们应该逐渐少量增添衣物,有意识地让身体接触一下微凉的环境,以强身健体。道理都懂,但是操作起来总是那么难,接下来带您一次了解清楚。

“秋冻”有科学依据吗

当然有。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为37℃左右,这个相对稳定的体温是依赖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来实现的。但是,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能力也有一定限度,当外界环境过低时,人体的散热速度过快,而产热速度难以跟上,体温就会下降,出现毛孔收缩、牙齿碰撞、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时,人体的免疫能力也会降低,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引起各种疾病。

而适当接受冷空气的刺激,可以使体温调节中枢作出反应,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都会做出相应变化,以适应外界的寒冷环境。体温调节中枢得到锻炼后,其调节的灵敏度就会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即使寒流袭来,也不致生病。

“秋冻”要有度

“秋冻”要冻得越冷越好吗?

当然不是。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自仲秋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早晚凉爽却不至于寒冷,这段是“秋冻”的较佳时期。但等到十月中下旬,气温会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一般情况下,户外早晚气温降到10℃左右时,就应该及时结束“秋冻”了。

哪些部位不能“秋冻”

腹部

肠胃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容易引发急性胃痉挛、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建议在防止腹部受凉的基础上注意饮食:多喝热水,少吃冷食。

足部

足部是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且,足部的皮下脂肪较少,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足部的保暖功能相对较差。然而,足部却布满了很多神经末梢感受器,其寒凉感受可以通过复杂的神经生理活动与体温调节中枢产生联系,反射性地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

入秋后可适时穿稍厚、宽松、舒适、吸汗的鞋袜,每晚还可用热水泡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颈肩

颈部有很多血管,颈部血管受凉,不利于脑部供血。除此之外,长时间受凉,容易引起颈部肌肉组织痉挛、疼痛,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同理,肩部肌肉受凉也容易产生酸痛甚至痉挛,甚至可能会引起肩周炎,使人出现手臂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颈肩怕凉的人出门时可围上围巾。

头部

头部的皮肤薄、血管多、毛发也多,所以,头部是最不善于留住热量的部位。头部受凉会引发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还会引发脑血管疾病。洗头后应立即吹干,头部出汗后也要避免冷风直吹。

哪些人不宜“秋冻”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患者会有手足麻木、疼痛等症状。

而冷刺激一方面会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引起肾上腺素分泌较多,升高血糖;另一方面可引起血管收缩,使血流缓慢,进一步影响微循环,加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甚至导致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发生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使得心、脑负荷加重,极易诱发心房纤颤、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

除此之外,慢性胃病患者、呼吸道疾病患者、关节炎患者等都要避免“秋冻”,避免导致旧疾复发或加重。


参考资料:

[1]吕沛宛,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贴秋膘”,家庭医学,2016-10

[2]王亚南,“贴秋膘”不等于吃肉,健康报,2018-47

[3]向云,春捂秋冻要谨慎 冻对才健康,中老年健康,2014-09

[4]吴金莲,“秋冻”部位有讲究 盲目“秋冻”伤身体,家庭医学,2012-10

[5]杨璞,糖友“秋冻”四不宜,凤凰资讯报,2015-42

[5]于荷,心脏病人不宜“春捂秋冻”,家庭科学,2015-10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