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慢性咳嗽之慢性咽炎
2022年11月27日 【健康号】 曹玉雪     阅读 1346

临床上,常常有一部分患者以慢性咳嗽就诊,检查也没有什么异常,但就是咽部干痒不适,干咳无痰,反反复复,考虑慢性咽炎所致。诊断、病因很明确,但西医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多强调局部治疗和对症处理,效果欠佳,转而求助中医。中医药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那么我们来看看对这个病的认识和中西医治疗。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其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临床上以咽喉干燥,痒痛不适,咽内异物感或干咳少痰为特征,多发生于成年人。慢性咽炎病程长,症状易反复发作,往往给人们不易治愈的印象。

病因:

局部因素

(1)急性咽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2)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可因其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流至咽后壁,亦可因患者长期张口呼吸,引起黏膜过度干燥而导致。

(3)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等刺激及喜食刺激性食物,均可引起本病。

(4)职业因素(如教师与歌唱者)及体质因素亦可为本病诱因。

全身因素

多种慢性疾病,如贫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肝肾疾病等都可引发本病。另外,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均与本病有关。

症状:

   慢性咽炎全身症状不明显,而以局部症状为主。局部症状包括咽部不适、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微痛、晨起刺激性咳嗽、恶心,咽侧索肿胀病人常伴有吞咽疼痛感。慢性咽炎向上向下蔓延常可引起声嘶、咳嗽、鼻塞、耳部胀闷、痰多等。

中医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慢性咽炎属于中医喉痹的范畴,多属肾阴亏虚,津液不足,或痰热郁积,肺阴受损。干祖望认为,慢性咽炎属中医“虚火喉痹”,真正属肾阴虚者约占30%左右,多数由脾胃虚弱引起。《素问》: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咽喉部反映的不仅仅是局部本身,与全身多个脏腑及经络相关,全身其它脏腑及经络病变可累及咽喉。

(1)咽为胃系:与胃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旺则咽的功能正常。“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胃火也”(《血证论。咽喉》)。“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由于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

(2)喉为肺系而根于肾: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又肾藏精,其经脉入肺中,循喉咙。咽喉得肾之精气濡养,生理功能正常,则不易为邪毒所犯。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嘶哑或失音。客邪壅肺者,为“金实则无声”,其证属实。肺肾气阴不足,为“金碎则无声”,其证属虚。

3)咽喉与其他脏腑:肝之经脉循喉咙入颃颡(会厌之上)。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咽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厥阴终者,中热嗌干”(《素问。诊要经终论》)。

4)咽喉与经脉: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手太阴肺经,入肺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入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

治疗:

    慢性咽炎纯西医治疗往往疗效欠佳,而中西医结合疗法有助于提高疗效,特别是对肥厚性咽炎而言,常用中医治疗为主,辅以物理治疗(化学烧灼、冷冻和激光、微波、射频等)。在中医治疗方面,应用辨证施治,不同个体运用不同方药,或者不同疾病发展阶段方药不同,强调个体差异。临床上以阴虚为多,或肺阴虚,或肝肾阴虚;脾胃虚弱、痰瘀互结亦不在少数,但脾肾阳虚则较少见。注意调理气机和消散郁结。最后是要注重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治疗初期,服中药的汤剂,再配合含漱、超声雾化吸入等方法;治疗后期,则可以中成药口服或含服为主,以便巩固疗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