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BMD)检测中的T值与Z值有何意义?
2018年09月27日 【健康号】 程志安     阅读 12861

骨质疏松、骨密度、报告解读。

骨密度(BMD)检测中的T值与Z值有何意义?

个体骨密度测量后往往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对照组及同性别年轻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这些值或用百分比,或用标准差表示,称为Z-Scores T-Scores,也就是骨密度测量中所用到的Z值或T值。

1. Z-值的用法

Z值是根据同年龄、同性别和同种族分组,将相应病人的骨密度值和其参考值比较。即Z值表示被测人的骨密度与同性别、同年龄对照组的平均骨密度差别。即Z+0.00SD就意味着病人的结果正处于依年龄、性别和重组分组人群的中间值。Z-2.00SD则意味着病人的结果处于依年龄、性别和种族分组人群底部2.5%的范围内。当处于按年龄、性别和种族分组人群底部或顶部2.5%的范围内时,并不意味着骨密度自身有问题,而表明机体处于异常状态。这样,将病人的骨密度与相应同年龄、性别和种族分组进行比较,如结果处于土2.00SD范围内时,表明统计学上时正常;如处于上述范围之外,则说明统计学上是异常。

在统计学上,异常低的Z-值,应引起病人和临床医生的注意。但Z-值正常并不能表明完全没有问题。例如,老年人Z-值正常不能代表其他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老年人随着骨量丢失,骨密度减少,骨质量下降,骨的脆性增加,因此,临床上利用T-值来准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2. T值的用法

通常光密度法研究的T值是将病人的骨密度与相应性别和种族青年人的骨密度参考值进行比较。

当个体骨密度值T值大于-1.0SD(约为正常青年男女85%)时,则认为是正常,没有骨量丢失,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这部分个体可在以后的某一时间进行再次检查;当个体骨密度值T值在-1.0SD-2.5SD之间时,被诊断为骨量减少和发生骨质疏松的倾向,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这部分个体将被鼓励采用一些预防和保护措施;如个体骨密度值T值低于-2.5SD时将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约为正常年轻女性的0.6%)。根据年龄和危险因素,这部分个体将被进一步诊断或进行一些形式的治疗;第四类是严重的骨质疏松(已发生骨质疏松),包括一些个体,他们的骨密度T-值低于-2.5SD,并已发生一处或多处骨折。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